郭海樂
(東莞市地理信息與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廣東東莞 523000)
規劃測量工作的有序實施,可以為地質工程施工、設計、管理、質量驗收等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在工程建設方案持續更新的社會背景下,技術單位對規劃測量數據的時效性、真實性與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前端需求,本文將對數據快速更新方法展開具體設計。
為了實現對規劃測量數據的高效率更新,應在相關研究前,進行作業數據準備。準備的數據如表1 所示。

表1 作業數據準備
完成作業數據的準備后,采用添加“點坐標”或“線條”等方式,進行條件坐標的錄入,要求在完成錄入處理后,可通過生成的方式,直接在顯示端查看到錄入的相關信息[1]。在此基礎上,進行錄入坐標的量算,包括鄰近點坐標距離的量算、不同方位坐標點距離的量算等[2]。此外,增設一個支持外業作業文本直接導入的數據對接口,確保數據錄入的行為可以保持一定連續性。
為了實現對規劃測量作業數據的高效率更新,應在完成數據準備后,選擇數據采編處理平臺,進行規劃測量路徑的處理[3]。本次設計選擇的采編平臺由北京華山維新技術公司開發,此平臺集成了多種數據處理技術,可為地質信息處理提供一個可視化操作界面與完善處理功能。平臺相關參數如表2 所示。

表2 數據采編處理平臺-EPS2018
在完成數據處理平臺的搭建后,進行規劃測量數據集合內中線數據的處理。處理過程中,需要根據前端錄入信息的屬性,進行條件信息的編輯,確保生成的派生路線與原有路線無縫隙銜接,按照此種方式,進行規劃測量數據中其他路段的裁剪處理[4]。處理相關數據時,可按照批量處理方式,選中裁剪數據后,識別派生類數據與規劃測量區域實際走向線之間的關系,識別可用于描述路線特征的數據,對此部分數據進行編碼標識。
針對規劃測量數據的質量核查主要是對更新后數據的錯誤內容進行檢查,并對其是否符合更新入庫要求進行檢查。同時,在核查的過程中,還應當明確各個測量數據的屬性以及在規劃測量圖形當中現實是否具備合理性要求[5]。在進行核查時,首先需要作業人員對所有需要進行更新的數據進行自查,自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數據核查、數據屬性核查、數據變化核查。其中,數據核查項又包含表3 所示的幾個分類。

表3 數據核查項分類
按照上述內容完成對數據質量的核查后,將符合核查要求的數據進行增量更新入庫。在對規劃測量數據下載時,采用路名定位模式,并根據錄入的路名,通過上述數據采編處理平臺自動將測繪圖像當中的主路與相關路進行亮色顯示,并對其寬度參數進行設置。根據實際數據更新需要,可選擇其中任意一組路徑數據進行取消處理,最終生成規劃測量區域的更新區域圖像,并對該區域進行鎖定。完成上述相關研究后,需要將規劃測量的成果整理成電子版,并按照標準的數據庫導入方式,進行數據在前端的錄入。為了實現對文件的留檔保存,可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持續打印一份電子版文件進行留檔保存,與此同時輸出一份規劃測量數據的電子版結果,存儲在更新區域內的D 盤中,作為數據更新的依據。
在完成上述相關工作后,考慮到與地理相關的工程規劃測量作業對于數據的精度要求較高,因此,需要持續對錄入與輸出的結果進行質量核查,核查過程中,參照兩級核查模式執行工作,確保測量的結果與實際輸入的結果保持一致。經過核查確認數據無誤后,可將更新的規劃測量數據對數據庫中的鏡像文件進行比對,保證后期對數據的統一化管理,也為數據的快速更新提供依據。
為實現對本文上述更新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驗證,選擇將其與傳統更新方法應用到相同的實驗研究地區,并針對其規劃測量數據進行更新。根據該地區規劃部門給出的地理信息資料以及附圖,利用現有一體化軟件對其相關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和匯總,并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和校驗后,生成相應的成果表格和成果圖片,最后將其驗收入庫。選擇將該研究區域當中的五個測點作為研究點,五個測點分別為臨時起點I、中間點II、中間點III、中間點IV 和臨時終點V。分別利用兩種更新方法對五個測點的測量數據進行更新,并將更新的數據與測點的真實數據對比,以此驗證兩種更新方法的精度。按照上述論述,完成兩種數據的更新后,將其相應的結果記錄,并繪制成表4。

表4 兩種數據快速更新方法實驗結果對比表
從表4 得到的數據可以看出,明顯本文提出的數據更新方法得出的數值更加接近于各個測點的真實值,并且誤差均在0~0.2m 范圍以內,而傳統方法更新的數值與真實值相差較大,其主要原因是未實現對各個測點測量數據的快速更新,大部分數據均為以往規劃測量得到的數據。因此,通過對比實驗證明,本文提出的更新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能夠保證更新數據始終與真實值之間相差合理范圍以內的誤差數值,并與傳統更新方法相比,更新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本文從三個方面,對此數據快速更新方法進行了設計研究,在完成對方法的理論設計后,以對比實驗的方式,對設計的方法進行了檢驗,檢驗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更新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能夠保證更新數據始終與真實值之間相差合理范圍以內的誤差數值。盡管此次研究設計的方法已經過實踐檢驗,可實現對規劃測量數據精度的有效提升,但考慮到此次實踐研究的數據量較少,可能存在結果偶然性,因此,還需要在后期經過大量的實例,對此方法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