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趙子垚
以技術促發展,以氫能謀先機,以智能科技迎未來,以高水平自立自強為目標,按照“雙碳”戰略的總體部署,東風技術中心積極推動科技躍遷,為東風汽車向“卓越科技企業”轉型提供創新動力。
“十四五”期間,東風汽車正通過“東方風起”計劃,積極謀求各領域自主研發能力持續提升,以實現科技躍遷,全速推進向“科技企業”轉型發展。而為了高效地推動產品研發力度,東風汽車在這場發展變革中,也逐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技術布局。
當前,東風汽車建立了以總部技術中心、商用車技術中心等為主的自主技術中心,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支撐自主品牌發展;同時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等也有以合資業務為主的技術中心,側重于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和產品開發,保證各品牌能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服務。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下稱“東風技術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楊彥鼎接受《汽車縱橫》專訪時說:“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單一品牌到多品牌,集團技術中心與各事業單元的研發部門各有側重,相互協作。既促進了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又能夠快速響應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發改委最新發布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東風公司獲得全國第七、汽車行業第二的優秀成績,體現了對東風整個研發體系的充分肯定。”
目前東風技術中心的研發工作主要側重幾個方面,楊彥鼎說:“首先,是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產品的研發。其次是集團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包括平臺、動力總成、新能源等關鍵模塊的開發,同時在電控技術、電子架構、基礎軟件平臺等核心技術方面均有布局。另外,也負責集團前瞻技術研究,如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分布式驅動技術等”。
在東風汽車“五化”發展的持續推動下,各項工作迭代很快,對技術革新提出了極高要求。對此,楊彥鼎分享了東風技術中心的迭代發展思路。“東風技術中心會結合國家政策法規、技術發展趨勢、行業動態、客戶需求、集團戰略等形成技術發展規劃,進而細化制定年度關鍵技術攻關課題。這些課題一方面來源于終端客戶,另一方面則是集團各事業群對于產品技術的需求。”
這種發展思路更是在實踐中得以體現,尤其是面向產品的技術迭代升級,東風技術中心如今做到了產品性能提升與新技術量產配套融合的模式,即在規劃技術發展的同時,結合產品迭代規劃的時間節點,做好“技術轉量產”的管控機制。楊彥鼎解釋說:“一旦技術達到一定成熟度或滿足車型開發節點的等級要求,我們會立即進行量產,伴隨某一車型的開發過程,實現技術落地。”
以東風風神品牌的相關車型迭代舉例。“2016年風神E70車型在設計研發之初便將續航能力定位在當時351公里的領先水平,并率先實現量產投放。與此同時我們牢牢把握電池技術發展趨勢,快速對該車型的技術指標進行迭代,2017年電池包領先升級到400公里,2018年又率先提升到508公里。對該車型保持每12個月進行一次全新升級。保持風神E70車型始終在市場上具備領先的技術競爭力。”
E70在市場的出色表現也正在凸顯這一產品迭代模式的優勢。目前風神E70已經成為其細分市場的第一名。除此之外,東風技術中心的多項成果也在風神品牌乘用車上逐一落地。風神奕炫作為國際化平臺的先導車型,搭載自主L2+級別智能駕駛技術,駕駛性能及產品品質均受行業認可。最新重點戰略車型奕炫MAX憑借東風DSMA東風高級模塊化架構平臺以及“馬赫動力”實現高質量投放,獲得市場好評。
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 楊彥鼎
氫能具有高熱值、零污染的優點。氫燃料電池車由于效率高、氫氣加注時間短、續航里程長的優勢而備受關注。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文件中,氫燃料電池車均被列為要大力發展的產業。在東風汽車看來,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更是面向未來的重要技術戰略。“東風技術中心正在全力推進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工作,為客戶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以求在這一領域獲得行業領先優勢。”楊彥鼎表示。
早在氫燃料立項初期,東風便深入研究國家能源戰略,并到武漢、佛山等地調研。楊彥鼎說:“國家將發展氫能源作為能源安全的重點戰略舉措之一,讓我們在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究及應用領域下定了決心。”
通過著手落實氫能實驗室,以及牽頭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課題,如今東風技術中心已在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經歷多次突破。楊彥鼎說:“最開始我們只有40kW的系統方案,但很快我們便升級到80kW的系統,并在我們的自主輕型商用車上進行搭載,如今已經獲得國家工信部公告,具備示范化運營條件。”
據了解,該款12噸級氫燃料物流車型由于搭載大容量儲氫系統、高效燃料電池系統及高性能整車能量管理系統,可實現整車600km長續航里程,專為城市內及城際物流應用場景量身定制。不僅如此,該車還通過燃料電池系統高度集成化及電驅動系統多合一集成,實現小型化與輕量化。
2020年11月,東風技術中心與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和輕型商用車整車開發領域優勢,聯合開發多款燃料電池商用車型,來滿足物流、市政環衛等多種不同應用場景的需要。
乘用車氫燃料應用方面,東風技術中心的進展同樣迅速。其打造的國內首款高效率、高安全性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具備低氫耗、高安全和高可靠性等特點,已于2020年12月完成國家工信部公告發布。由東風汽車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動力系統平臺及整車開發”通過項目綜合績效評價預評審驗收。同時還積極向佛山市等開展東風氫舟推廣示范運營。
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東風技術中心也正視發展短板。楊彥鼎說:“客觀地講,我們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還存在‘卡脖子’,包括催化劑等基礎材料及關鍵部件,成本下降空間還比較大。不過隨著技術量產化,整個電堆的成本也在迅速下降,我們也在推進120kW的電堆設計與自主研發。所以從技術角度看,我們的氫燃料技術己經取得了很大進展。等到未來加氫站設施建設與氫能源運輸可以普及的情況下,氫燃料電池的應用還會更加便捷,因為它不存在充電時長的問題,3分鐘便可加滿儲氫罐,綜合續航可以達到800-1000公里,未來前景還是十分廣闊的。”
作為“科技躍遷”及東風汽車“五化”的重要技術方向之一,智能化及自動駕駛同樣是東風技術中心關注的重點。當前,L2級別產品已經隨風神奕炫車型量產,與此同時東風技術中心正在自主掌握該領域的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支撐L2到L4各級別智能駕駛逐步落地。
在智能化方面,東風技術中心目前已確立要打造適應中國特色場景的系統解決方案:實現L2+自主開發量產落地,掌握L4關鍵技術并推向市場商業化運營。車端核心技術則側重智能網聯,目前在風神奕炫MAX上搭載的WindLink系統通過多次迭代升級,已經成為人工智能車機極致產品。結合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及客戶滿意度。
“對于自動駕駛技術,我們推進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分為兩條路徑發展:一條是漸進式路線,跟隨行業頭部企業的發展水平推進,謀求在量產車上實現L2、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楊彥鼎說。
在L4級別的自動駕駛方面,東風技術中心則是采用跨越式發展路線。自2020年初開始,其主力產品Robotaxi便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大規模的示范運營,累計里程如今已經突破150萬公里,實現公開道路上安全穩定行駛。另一款L4級別產品Sharing-VAN車型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沒有方向盤,沒有剎車,可在限定區域內完全實現無人駕駛。其具有自動駕駛和5G遠程駕駛兩種模式,目前已實現在武漢、廣州、十堰等地跨域遠程5G云控。楊彥鼎說:“最近我們為Sharing-VAN配備了氫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功率設計為30kW,氫氣容量為1.5kg,整車續航里程增加100公里以上,達到350公里的水平。”
東風技術中心的自動駕駛技術目前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不過,由于L3及以上的產品在公開道路行駛還沒有法規支撐,我們計劃在更多限定區域場景進行示范運行,提前做好技術量產的準備。”楊彥鼎坦陳。“L3以下的產品,我們正推進在量產車上搭載,并且由于全部技術自主可控,所以不論在產品技術迭代速度還是成本上都極具競爭力。”
總而言之,作為東風汽車的科研先鋒,東風技術中心正在高效地推動產品研發,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新一代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在內的各領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持續提升,為東風汽車“五化”建設向“科技企業”轉型提供持續的創新動力,大步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