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今年適逢“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汽車工業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據中汽協會統計,今年1-10月,我國汽車銷售2058.7萬輛,同比增長5.4%,實現平穩增長。但同時,從去年年底開始的“芯荒”也暴露出我國汽車產業鏈還存在明顯短板。
當下“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趨勢已然明朗,對汽車芯片的產品性能和市場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與此同時,受制于芯片產業技術壁壘高、產能投入大和回報周期長等,我國芯片嚴重依賴于國外芯片,尤其是車規級芯片顯得更為突出,自給率不足5%。國內車規級芯片在產品技術、制程工藝、上車應用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技術相比較還存在較大差距,加上國外芯片企業和零部件供應商與整車廠長期合作,形成較強大的綁定關系,行業壁壘較高,國內芯片進入難度較大,發展緩慢。培育、發展我國汽車半導體產業已迫在眉睫。對此,提出以下意見及建議。
一是國內汽車產業企業要有責任、有擔當,敢于先嘗先試先用。近年來,有些國內半導體企業發展勢頭較好,在車規級芯片領域取得長足進步,其產品已逐步上車應用。整車企業展現出了責任和擔當,敢于先嘗先試先用,下一步還要加大國產芯片上車應用,擴大其市場份額,提供技術迭代升級的發展環境;國內零部件廠商作為銜接芯片和車企的中間環節,在推動國產芯片擴大應用中的作用也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國家應建立相應的保險機制、容錯機制等,給予國產芯片更多的市場和應用空間,以培育、促進我國汽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二是多方融合創新,掌握電動化智能化架構下先進芯片主動權。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從傳統分布式ECU架構向域控制器的集中式架構演進,如特斯拉多域控制,其電子電氣架構將實現前所未有的高集成度。芯片企業要集技術、資本、政策等優勢力量,發揮半導體行業的核心作用,加大對先進芯片的攻關。從芯片設計階段開始,車企、零部件和芯片廠商就要協同合作,共同探討電子電氣架構、設計方法結構、安全要求和應用需求等關鍵技術指標。
三是布局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力爭實現與世界同步。今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爆發式增長,銷售完成254.2萬輛,同比增長1.8倍,滲透率已達到12.1%,還將快速持續提升。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功率器件,新能源時代將是SiC的大舞臺,SiC具備耐高壓、高續航的能力,可用于驅動和控制電機的逆變器、車載充電器和快速充電樁等,已開始被國內外新能源頭部企業批量使用。目前SiC在全球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國內SiC企業與國際巨頭差距不大;同時,其制造環節對設備要求相對較低。在新能源汽車大局和國產半導體崛起契機下,國內企業已布局SiC設計制造,國內車企要給予國產SiC一定的應用份額,以支持其發展壯大,助其在第三代半導體競爭中贏得先機。
四是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加強與國外先進半導體企業合作,營造半導體發展的良好生態。必須承認的是,國產車規級芯片與世界先進芯片產品還有較大差距,芯片產業依舊是國際化、全球化產業。要解決當前汽車芯片短缺,既要堅守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的理念,集中力量有選擇性地攻克核心芯片技術,同時,在國家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應當持開放態度,加強引進國外半導體企業投資力度,帶動產業發展。其最終目的是降低對外依存度,保證在關鍵時刻不被“卡死”。
總而言之,只有芯片企業與汽車行業融合發展,形成高度協同并快速應用機制,共建汽車芯片產業鏈,才能筑牢我國汽車產業鏈,保障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