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mblood

記得有一次,我和男友一起趕高鐵,約好下班之后在車站會合。
結果我早早抵達進站口,檢票前五分鐘,他還遲遲沒有出現。
我氣呼呼地撥通他的電話,用一種很不客氣、近乎責怪的語氣問他:“你怎么還沒到啊!也沒幾站地鐵啊,怎么要這么久!”
看到他的時候,他推著一個巨大的行李箱小跑過來。我才意識到,我以為過來很輕松,是因為我兩手空空,什么行李都不用拿。而他要先排很長的隊過地鐵安檢,再推著礙手礙腳的行李箱擠在人群里,最后還要拎著行李走一長段沒有自動扶梯的臺階。
我開始感到內疚,但卻沒有主動跟他道歉,而是在等他先開口。
果然不到一分鐘,他小聲地冒出一句話:“你別生氣啊,我已經很努力趕過來了。好在也沒耽誤,不是嗎?”
他誠懇又委屈的語氣一下子把我從自私的情緒里拉了出來。我突然意識到,像這樣情緒化、需要委屈自己去討好的人,不就是我很討厭的那種人嗎?只不過當我們之間蒙上一層戀愛濾鏡的時候,他出于包容,很難直白地指出我這樣會令他不適。我也因為被偏愛,很難意識到自己需要及時改正這一點。那些在好友相處模式里需要注意的原則和界限,在我們之間,因為情侶這層身份被淡化了。
有一次,我和男友去一個景點玩,我花了很多心思化妝和穿搭,期待他幫我拍好看的照片。到了地方,我一切準備就緒,他咔咔一頓狂按快門,一臉“拍了這么多,總有你滿意的吧”的得意表情。結果我接過手機一看,這人誰啊,我長這樣?我長嘆一口氣,把手機丟給他,看向別處,不再理他。我們坐在長椅的兩頭,各自生著悶氣。
這時候,旁邊來了兩個拍照的女生,一個擺出各種姿勢,另一個變換各種拍攝角度,等她們湊在一起的時候,突然發出一陣爆笑。
“你把我拍得好丑,好像霍比特人!”
吐槽歸吐槽,后來那個女生還是在一番指導之后,拍出了令對方滿意的照片,兩人心滿意足地走開了。
拍照本來是一件輕松愉悅的事情,在我們之間卻變得令人倍感壓力。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我意識到,我自私地以為戀愛就應該承載這么多“不太講理”的義務:“他應該準時到達約定地點”“應該掌握拍照技巧為我拍好看的照片”“應該在我生氣的時候主動哄好我”……我習慣為對方預設完美男友的形象,并且樹立很多不同的完美標準。只有對方實現了這些標準,我們的關系才可以順利地往下走。
這很危險。
后來,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和另一半相處的建議——試著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好朋友。很簡單,在和對方相處的過程中,做出反應之前,代入“如果他是我很好的朋友,我會怎么回應”的思考。
這真的很有效。當我把他的備注改成“好朋友”之后,每次想亂發脾氣的時候,我都會被這個備注提醒。
它提醒我,那些在和好朋友相處的時候不應該出現的莫名其妙的態度和情緒,在伴侶之間,更沒有理由出現。
它提醒我,對方不小心記錯了自己愛吃的口味沒關系、對方讓自己在約會的地方多等了一會兒沒關系、對方漏看自己的消息也沒關系……這種“沒關系”不是不去在意,而是我大可以像朋友那樣,坦白地告訴對方自己的不滿,無須為對方的反應感到不安。接收到對方的想法和建議時,也需要像回應好朋友那樣,積極地給予回應,無須為此感到冒犯。
最重要的是,它提醒我,我們是伴侶,更是彼此的好朋友。
(摘自“溫血動物”微信公眾號,范李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