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的張女士在14歲兒子的床頭儲物盒里發現了一堆疑似“計生用品”的盒子,張女士仔細一看,里面裝的竟是一種“惡搞糖果”。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發現,有幾十家店鋪將零食包裝成惡搞禮物,這些零食的售價在幾元錢到十幾元錢不等,大部分是以“禮盒裝”形式售賣,美其名曰“整蠱、惡搞”,一些商家還“貼心”地備注上“保密發貨”。
同時記者在一些買家秀的照片中發現,此類低俗的所謂“惡搞零食”包裝上,往往沒有備注生產廠家等信息。
記者走訪部分中小學生家長,對于此類產品,他們幾乎都表示“不想讓孩子接觸”,其中李女士非常擔憂,“現在孩子都會用手機購物,都會接觸短視頻,萬一看到了怎么辦?”她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禁止此類商品的生產。
據了解,今年以來,已有多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有關網紅產品進行整治行動。
在江蘇省蘇州市,“惡搞”糖果占據不少網紅零食店貨架的C位,一些消費者在購買時忽視它們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地址等信息,給不法商家帶來可乘之機。江蘇省蘇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對部分網紅零食店開展專項突擊檢查中發現,有兩家店鋪售賣的29種、503件網紅零食存在問題,大部分是“惡搞”糖果。
其中,有8種、181件產品的外包裝上沒有標注產品標準代號、生產者信息等標簽標識和成分配料表;有21種、322件產品的名稱諸如“老婆乖乖丸”“老公溫順顆粒”等,涉嫌違背社會良好風尚。
執法人員當即對上述全部產品采取強制扣押措施,并將對上述兩家店鋪進行立案調查。
(摘自《北京青年報》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