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湯博出生在美國的伊利諾伊州。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爸爸在堪薩斯州買了一個農場,所以他們全家就搬到了那里。但是天有不測風云。湯博16歲那年,一場巨大的冰雹砸壞了農場里所有的莊稼。災難讓這個家庭陷入貧窮的泥潭,也斷送了湯博上大學的希望。湯博只好留在家里的農場工作。
按照正常情況,他這輩子就要靠修理地球為生了。但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往往還會再開一扇窗,屬于湯博的這扇窗就是天文學。為了便于了解夜空,湯博自己動手制造了望遠鏡。僅有望遠鏡還遠遠不夠,因為湯博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麻煩,那就是堪薩斯的晚上經常刮大風。
為了消除夜晚大風的負面影響,湯博想了個招兒:他挖了一個7.3米長、2.1米寬、2.4米高的大坑,然后跑到坑底去觀測。湯博仔細觀察了火星和木星的運動軌跡,然后把它們畫下來并寄給羅威爾天文臺。如果沒有后來的成功,他此時的行為可能被人嘲笑為井底之蛙。但這些畫作讓羅威爾天文臺的斯里弗大為驚嘆,破格給他一個在羅威爾天文臺工作的機會。
1929年,湯博加盟羅威爾天文臺,立刻加入重新啟動的搜尋“X行星”的計劃。他的任務是時不時在一些可能發現“X行星”的天區拍照片,然后比較同一天區不同時間的兩張照片上是否存在位置發生改變的天體。這聽起來好像挺簡單,其實極為困難。打個比方,想象一張一平方米的餐桌上面鋪著一塊黑色的桌布,桌布上隨機地撒了一把白色的鹽。現在有幾千張像這樣鋪著黑布、撒著白鹽的餐桌首尾相連,形成了一條好幾千米長的直線。湯博的工作就是沿著這條直線巡視,然后找出其中某張“桌”上位置發生了改變的一粒“鹽”。1930年2月18日,湯博終于取得歷史性的突破。通過比較當年1月23日和1月29日的兩張照片,他終于找到了那粒位置發生變化的“鹽”。
湯博立刻把同一天區不同時間的照片全調出來。經過反復對比,他最終確認,那的的確確是一顆從未發現的新行星。消息一經公布,立刻轟動了世界。這就是曾被視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
(摘自《書屋》202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