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仙
“27萬、78萬、104萬”,這不是大型拍賣現場的喊價,只是趙銀光報出她率領的一群平均年齡64歲的老人曾被詐騙的金額。在山東濟南,“泉城金融衛士志愿者宣傳團”的兩百多位團員里,近三分之一都曾遭受詐騙,團長趙銀光被騙了104萬元。為防止更多人受騙,她們組建了志愿者宣傳團,走街串巷宣講反詐知識。團員中有九成是老年女性,人們稱之為“反詐奶奶團”。2021年11月9日,經過媒體報道,“‘反詐奶奶團宣傳4年挽回800萬元”沖上熱搜。
甜頭與苦果
對于為何會受騙,趙銀光總結為:退休十五六年了,失去了對新事物的敏感,不懂金融知識。
趙銀光80歲。2004年,她從企業的管理崗退休,沒閑住,很快開始上老年大學,張羅各種志愿服務。2015年底,從老年大學上完課,一幫同學在路上走著,有人喊前頭有個公司在酒店開講演會,“咱去聽聽吧”。
會場鬧哄哄的,具體是什么業務也沒聽清楚。但大家一塊喊口號的時候,趙銀光聽清了,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會議散場,留下手機和名字還能到門口領小禮品,大概是五六斤重的地瓜。趙銀光挺高興。沒兩天,電話就打過來了,趙銀光又去了,領到一份掛面、10個雞蛋。再往后,趙銀光還領到過山藥、洗衣液等各種小禮品。最大的一場在山東最好的禮堂——珍珠泉大禮堂。
業務經理介紹,他們是五百強企業的濟南分公司,主營汽車租賃,如果投資購買他們的金融產品,每個月利息是12%。趙銀光第一回投了5萬元,三個月里“利息”準時到賬。嘗到甜頭以后,趙銀光又往里投了二十多萬元。
到了2016年8月,和趙銀光對接的業務員說,她快升職了,但是業績不夠,想讓趙銀光給幫幫忙。趙銀光一處房產的拆遷費剛好到賬,也想幫她。就這樣,趙銀光分三次一共投了104萬元。扣除之前返還的“利息”,損失金額也達到八十多萬元。
趙銀光說,“奶奶團”成員情況不一,有的受騙金額比她還高,有的是老伴被騙,還有人在被她們成功勸阻后加入進來,成為新成員。
受害者變志愿者
回憶受騙的經歷,趙銀光的節奏、語調把握得剛剛好,一口濟南方言講起故事恰到好處。
這是反詐宣傳的一種常用方式——現身說法。2017年至2021年,“反詐奶奶團”已組織各類反詐宣傳活動460余次。趙銀光與副團長田友娟搭檔,兩人一唱一和地講,從自己怎樣掉入陷阱開始,一直講到自己的防范經驗。
參與反詐宣傳,是奶奶們主動提出來的,很快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導建立“泉城金融衛士志愿者宣傳團”,并于2017年5月16日召開了成立大會。
臥底取證,硬核演出
2021年11月,“反詐奶奶團”在網上突然走紅,找到她們的媒體越來越多。她們手頭的事一件接一件。周一到濟南鋼城區演出,周三到社區建立第94、95個社區“防非”工作站。中間不斷有人來訪,中午就到辦公室旁邊的包子鋪,兩個包子一碗粥,匆匆搞定午飯。
騙子往往提供“一對一跟蹤式”服務,陪著看病,幫忙買菜,對老年人打感情牌。反詐宣傳怎么做得比騙子更得老人心?奶奶們也做一些一對一的“現身說法”工作,更能讓人信服。
團隊目前已經發展到兩百余人,內部分團委、演出團、宣講團,架構分明。主管單位協調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提供一處辦公地點,于是她們“上班”打卡,朝九晚五。
最驚心動魄的“上班”經歷,是到非法集資的窩點“臥底”。2020年年末,奶奶們看到三五成群、西裝革履的小青年,拿著宣傳頁到銀行門口發傳單,招呼老年人來聽課,聽完有小禮品。團里四個老人去了,利用“聽課” 收集證據。“聽課”結束,她們將證據及舉報信交到有關部門,半個月后這個地方就被“封”了。2021年7月,警方發布通告,對這一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偵查。
65歲的志愿者李雪珍曾“臥底”在涉嫌非法集資的微信群里。為了不被踢出群,她自掏腰包付了1萬元。在群里,她默不作聲,把關鍵信息一一截圖保留下來,提交舉報。
這些年,濟南城區常有整片拆遷。2019年冬天,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奶奶團”,說市中區大澗溝村附近的村民拆遷費即將發放。趙銀光、田友娟、王雪紅等人決定趕在騙子公司前頭,進村宣傳。
“哪兒有騙子,就到他的樓下宣傳”逐步成了“奶奶團”的硬核手段。街道、社區、物業公司轉來線索,奶奶們就到騙子附近演出宣傳。
她們還建了常態的聯系機制:對于有閑錢想投資但又拿不定主意的人,可以撥打熱線電話咨詢。(摘自《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