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劉姝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樹立正確黨史觀”,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指出:“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運用正確的歷史觀不斷加強黨史學習與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樹立正確黨史觀需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百年黨史,正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而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創造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光輝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它科學地回答了歷史的本質問題,清晰地闡明了認識歷史的方法論問題,為培養和提升科學的歷史思維提供了有益的理論給養。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把握黨史發展脈絡、加強黨史理論學習、提升黨史理論境界的內在要求和根本前提,是認清“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科學黨史觀的基本保障。百年黨史,正是中國共產黨同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艱苦奮斗、共創輝煌的偉大歷史,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就是要不斷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團結帶領最廣大人民為美好生活而不斷奮斗。
二、樹立正確黨史觀需要準確把握百年黨史的基本主題
貫穿歷史發展過程、揭示歷史發展本質、反映歷史發展規律、展現歷史發展方向的關鍵要素,就是歷史發展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明確了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為百年黨史的核心主題,進而實現了將黨史與中華民族復興史的有機統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史、建設史、改革史是銳意進取、不斷奮進、相互照應的歷史進程,是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大愿景的歷史基業,這也決定了百年黨史不斷奮進的歷史主線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刻地揭示了百年黨史的主流和本質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的歷史沉淪走向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偉大飛躍。從建黨之初到新中國成立之始,從確立改革開放到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偉大的歷史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在豐富的歷史脈絡中梳理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規律,把黨史演進的主軸立足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堅守初心和踐行使命的偉大魄力,在歷史和現實中掌握了黨的事業、國家事業和民族事業的主動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開創新境界。
三、樹立正確黨史觀需要深刻領會百年黨史的發展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在百年黨史的偉大歷程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舊面貌,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和方向,深刻影響了國際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沉痛歷史,實現了社會制度變革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開創的新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機理和中國歷史發展邏輯的內在統一。百年黨史,融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為一體,見證著中國共產黨人以大無畏的歷史氣魄和無懼犧牲的偉大奉獻,接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嶄新的時代。在理論上,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黨史學習的根本統領,在實踐上,要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史學習教育作出的決策部署,將百年黨史的歷史印記轉化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動力,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回望百年輝煌黨史,就是要以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就是要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就是要把握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學好用好黨史這本教科書,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不斷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責任編輯/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