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娟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心胸普外四科,福建南平 353000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概率較高疾病,患者臨床癥狀以乳房腫塊、乳頭溢血溢液、乳房外形改變、疼痛等為主[1]。保乳根治術是臨床保留乳頭的有效方式,具有創傷小、疼痛輕的特點,同時該術利于維持患者乳房美觀,維持女性自信。盡管如此,保乳根治術后患者仍可能受體象障礙影響,過分注意自身形體,認為輕微缺陷極度丑陋,產生自卑、悲觀等負面情緒[2]。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可構建一個便于護患溝通的有效平臺,通過電話、微信等媒介更直觀及更準確的了解患者需求,從而實施針對性護理。有研究表示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也有利于冠心病支架術后患者恢復[3-4]。鑒于此,本研究回顧性選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間收治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擬探討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保乳根治術后體象障礙的影響。
回顧性選取于2018年1月—2020年7月間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收治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4例)和實驗組(35例)。納入標準:(1)符合《內科學》[4]中乳腺癌的診斷標準。(2)符合保乳根治術適應癥要求,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且患者自愿實施保乳根治術。(3)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1)存在心腦血管疾病。(2)腫瘤存在多處轉移。對照組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2.25±3.62)歲;腫瘤分期:I期21例、II期8例、III期5例。觀察組年齡41~65歲,平均年齡(51.77±3.29)歲;腫瘤分期:I期22例、II期9例、III期4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對照組給予常規延續性護理,出院時責任護士主動給患者介紹飲食、用藥、康復等三方面常規疾病知識,同時將患者名字登記在隨訪名單內。出院2周、4周、6周時,通過電話方式與患者聯系,了解患者服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以針對性宣講服藥方法、注意事項等。詢問家屬有關患者的生活方式,若患者存在不良行為可及時發現和解決。觀察組給予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患者出院時教導患者及家屬使用微信和騰訊會議軟件,并創建微信群及會議群,帶領全部患者及家屬使用微信群聊等操作步驟,同時發放軟件操作簡易小冊,微信群成立后發送微信、騰訊會議使用小視頻,確保患者出院后能使用本方法選擇的互聯網平臺。組建“互聯網+”延續性護理小組,同時構建互聯網平臺。小組由腫瘤科主治醫師、6名護士、1名心理科護士構成。實施前,對護理人員進行乳腺癌、保乳根治術相關知識的相關培訓,同時指導全組護理人員使用微信及騰訊會議軟件。小組成立后,每周定期向患者宣教乳腺癌相關知識,同時通過電話、網絡等干預,使患者提高自我形象認知水平。具體包括:(1)電話干預。簡單的詢問及關心利于讓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獲得社會支持。(2)網絡干預。組建微信群聊,開展微信閑聊會。①第一周。首先鼓勵全部病友依次使用語音介紹自己,患者介紹時,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強調自身優點,使參會患者均能了解每位患者優勢及明確自身優點。其次通過患者所表達的自身優勢,鼓勵其此后每日運用一次自身優勢,最后記錄自身運用優勢的感受。②第二周。開展群聊會,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反饋上周任務執行情況,同時鼓勵其發表自身感受。此次主題旨在要求患者每日記錄三件好事,并記錄做好事感受。③第三周。本周主要引導患者于群內分享今日讓自身開心的事,同時增進群里病友之間的感情。④第四周。本周主題是耐心聆聽,積極應答。鼓勵群內患者積極響應他人快樂事件,同時挑選群里病友分享的快樂事件進行記錄。⑤第五周。主題是暢享未來,鼓勵患者總結乳腺癌對自身的影響,保乳根治術后帶來的不便,同時寫明如何以積極心態應對疾病及疾病給自身帶來的不便。⑥第六周。此次群聊主題為維持,引導患者講述手術前后治療感受,目前身體狀況,生活習慣是否健康等。要求群內全部患者制定良好生活習慣、維持積極向上心態的方案。(3)認知干預。指導患者使用騰訊會議軟件,該軟件支持上百人同時開展在線會議,1次/周。護理人員要對乳腺癌患者保乳根治術后的文化程度、疾病認知狀態施以有效評估,同時明確核心觀念,并帶領患者深入了解或學習乳腺癌及保乳根治術的相關知識,引導患者總結自身錯誤認知及觀念,會議期間鼓勵患者對某些不良行為進行對錯判斷,如舉例說明、案例分析等。使用通俗易懂語言,深入淺出分析案例情況,嘗試讓患者明確健康生活目標,重建疾病認知體系。同時,教導患者建立積極情緒的方法,如運動減壓、調低期望值等。共干預6周。
(1)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體象障礙及希望水平變化。體象障礙自評量表由6個維度構成,共30條目,包括認知度、社會交往度、關注度、缺陷度、嘗試改變度、情緒受損度,以1~5分為每條目評分標準,評分越高說明患者體象障礙越嚴重。Herth希望量表(HHI)以與他人維持親密、對未來及現實的態度、積極行動3方面構成,共12條目,以每條目1~4分為評分標準,滿分48分,評分越高患者希望水平越高。(2)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分為滿意(≥85分)、一般滿意(≥60分)、不滿意(<60分)三個標準。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體象障礙評分低于對照組,HH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體象障礙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體象障礙評分比較(±s) 分
組別對照組(n=34)觀察組(n=35)tP體象障礙干預前24.15±2.75 24.09±2.68 0.091 0.927干預后20.15±3.67 17.48±1.32 4.043<0.001 HHI干預前20.16±3.69 20.57±3.76 0.457 0.649干預后30.62±4.52 34.52±4.70 3.511<0.001
觀察組滿意人數高于對照組,不滿意人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例(%)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體象障礙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可改變患者因外觀輕微缺陷所導致的過度抱怨行為。有研究[5]表示保乳術患者術后出現體象障礙概率高于乳房重建及改良根治術患者。這是因為保乳根治術是小范圍切除,雖可在保乳基礎上較好控制病情及延長生存期,但該病術后仍有癌細胞轉移和復發風險,因而保乳術患者術后更害怕癌細胞轉移或復發,加之保乳術治療周期更長,可能引發患者對保乳術效果的質疑和對自身形象的深層憂慮,進而滋生一系列負面情緒[6-7]。此外,患者對自身部位輕微或不存在的缺陷過度擔憂,這種情緒會使患者陷入極度痛苦狀態,進而出現頻繁照鏡,明顯不安全感、過度抱怨等體象障礙臨床表現[8]。既往有研究[9]表示積極心理干預+認知行為干預利于減輕銀屑病患者體象障礙程度,如干預后,觀察組體象障礙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積極心理干預+認知行為干預對改善銀屑病患者體象障礙有一定幫助。其中,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充分利用心理、行為干預來實施延續性護理,不僅為保乳根治術后患者提供一個調節心理狀態的平臺及展現自我機會,還能促進患者與互不相識的病友進行交流和討論。同時,護理人員可引導患者直觀表達自身需求及其情緒,采取積極心態看待問題,發現生活美好及制定運動計劃等,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脫離負面情緒和緩解其對體態的過度關注,進而有效地降低體象障礙評分[10-11]。
觀察組HHI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該護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希望水平緩解體象障礙所帶來的負面情緒。這與高潔等[12]表示的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可改善結腸癌術后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結論相似。首先,護理人員可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患者乳腺癌及保乳根治術的相關信息量,以提升患者對手術的信任度[13]。其次,乳腺癌患者術后均承擔顯著心理壓力,這導致其畏懼與他人交往,“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不僅提供與人交流和討論的機會,還要求患者發現每日好事及分享快樂,促使患者發現生活之美,采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14-15]。同時,觀察組滿意人數高于對照組,說明患者對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感到滿意。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互聯網+”延續性護理小組可通過網絡平臺基于患者有效宣教及指導,患者不僅可私下添加護理人員進行一對一詢問,還能在群內與護理人員施以有效溝通,無形中拉近護患距離,加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16]。加之群內均是乳腺癌保乳根治術后患者,故病友之間更能懂得彼此心境,給予毫無保留的表達,達到緩解不良心理狀態的目的[17]。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可改善乳腺癌患者保乳根治術后體象障礙情況,并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