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古代王者經常占卜、算卦,以獲得神靈的啟迪。漢字中,占、卜、兆、爻這些字,都與古人占卜算卦的預測行為密不可分。
甲骨文是記錄殷商時期占卜的文字,“卜”字出現得特別早。古人占卜的時候,往往選用烏龜腹甲,把它磨平,然后在上面鉆鑿出坑坑洼洼的孔,再用火燒。龜甲表面不平,受熱之后就會爆裂,發出“bu、bu”的聲音——這就是“卜”字的聲音來源。“卜”字的形體,就像烏龜殼上燒出來的裂紋之形,這是一個標準的象形字,《說文解字》中說它“象灸龜之形”。“未卜先知”這個成語保留了“卜”的古義——還沒有占卜,就已經知道了吉兇禍福。

“占”字從甲骨文到楷書一脈相承:上面一個“卜”,下面一個“口”。“占”是一個會意字——“卜”是燒出的裂痕,“口”是用語言來解釋這些裂痕的含義。在殷商人心中,龜甲上的裂紋是神靈的啟示,并不是誰都能理解,要仰仗上達天意的巫師。某種意義上,解釋天意的“口”也象征著一種特殊的話語權力。

在古文字中,“兆”和“卜”的字義差不多。《說文解字》中說:“兆,灼龜坼也。”“兆”是燒灼龜甲而產生的裂紋,也就是“卜”。現代漢語中有“預兆”“征兆”這樣的詞,還有一句著名的話“瑞雪兆豐年”——冬天下了很多場大雪,預示著明年的好收成。
“卜”“占”“兆”都是殷商常見的預測方式,通過燒灼龜甲來占卜,但這種方法已經失傳了。古人還有另外一種預測方式傳承至今,那就是“算卦”。這是一種利用《周易》來測算未來的方法,《周易》以八卦為本,八卦由“六爻”組成。“爻”是組成八卦的長短橫道,分為陰爻和陽爻:“陽爻”在八卦中為一長橫,三個陽爻組成了“乾”卦,指的是天,或是太陽,也可以指男性,這是陽性最強的一卦。“陰爻”在八卦中為兩個短橫,三個陰爻,也就是六個短橫組成了“坤”卦,指的是大地,或是月亮,也可以指女性,這是陰性最強的一卦。

古代算卦使用蓍草,拼來擺去,進行測算。算卦時蓍草交叉重疊,這就是“爻”的形狀——《說文解字》說:“爻,交也。”這個字就取象于蓍草交叉的狀態。
(摘自《漢字就是這么來的》,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