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笙
小錢不想生娃,大部分是受了她媽媽的影響。聽起來很驚奇吧,一般不都是父母催生,年輕人備受困擾嗎?實際上,像小錢媽這樣對子女生育問題持棄權態度的家長,正在穩步增加。原因嗎——沒用。
小錢媽生在農村,是90年代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后,到了省會大城市,有了令人羨慕的穩定工作,嫁給同樣是農村大學生的丈夫,過起了不錯的小日子。當然,也有不少的煩惱。比如她弟,也就是小錢的舅舅。
小錢舅在村種地,娶媳婦的錢除了父母借的就是姐姐出的,因為“父母的錢都給姐姐上大學用了”。所以小錢媽不僅在婚后第二年拿出全部存款給弟弟交彩禮,而且婚后好幾年都是一邊還自己的房貸一邊幫父母還債——
在村里,小夫妻是不負擔婚禮相關債務的。而小錢的姥爺、姥姥,靠種幾畝地還債能力實在有限。
不僅如此,小錢的姥爺、姥姥還要負擔孫子的所有費用。在村里,這也是不成文的規矩。
所以現實情況就是,小錢媽幫父母還債,而父母有限的收入都補貼給兒子兒媳。所以在小錢媽眼里,養兒無用,就是來討債的,不能養老,反而啃老。對自己的父母和弟弟,背后也是諸多抱怨。
終于還完所有的貸款和債務,女兒小錢長大了。在不那么愉快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小錢,有一個漫長而激烈的青春期,令小錢媽心力交瘁,做夢都希望女兒趕緊長大成人,趕緊結婚嫁人。是留在本地還是去外地都無所謂,反正現在誰也不指望孩子來養老——他們能把自己整明白就謝天謝地了。如今,不被啃,已經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終極期待。至于婚后要不要孩子,小錢媽說:“你們自己說了算,我不催生!”
小錢呢,這么些年,媽媽對舅舅的牢騷,她灌了滿耳;媽媽對她的厭煩,她深有體會;關于養孩無用論,她也了如指掌。潛移默化之下,小錢也覺得孩子不必生,還會拖累自己的生活質量,那就不要嘍。
接下來,請見證反轉的時刻!
婚前,小錢不止一次跟男朋友提及丁克,男朋友都說好好好都聽你的。可婚后,成為丈夫的男朋友,開始有意無意提到如果咱倆有個寶寶會多可愛。
他們感情實在太好,小錢看著他“反悔”的模樣,不僅沒有一絲不滿,反而漸漸扭轉了多年的想法,覺得是啊,我倆如果有個寶寶也真挺好的。然后就生了。
然后大家都愛上了他——一個軟乎乎胖嘟嘟的小天使,他因愛而來,也得到了滿滿的愛。相比于優越的物質條件,父母和親人的愛,才是給寶寶最好的禮物。
兩個相愛的人,就會想到結婚,再生個兩個人的寶寶,這是人類最自然的反應,無須摻雜其他條件。生孩子也不是為了養老,為了“有用”,而是為了愛。我們早就脫離了包辦婚姻的年代,每個寶寶都是愛的結晶,他們值得被歡迎和慶祝著來到這個世界:歡迎光臨呀,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