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川川 張恒博 衛偉
摘 要: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科學合理地引進和應用水工環地質技術,有利于實現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各種不同類型地質災害合理的分析和處理,同時根據不同類型地質災害的特征,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或治理機制和對策,為各種地質災害的治理效果提供技術保證。
關鍵詞:水工環地質;地質災害;治理應用
引言
水工環地質是指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它是當前能夠幫助我們評估地質災害發育、危害程度、危險性所必備的地質資料。水工環地質技術的進步讓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變得更有依據,能夠有效的預測、防控地質災害的破壞范圍和破壞程度,從而降低地質災害對社會經濟和生命財產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威脅。通過水工環地質來了解不同地區的地質演變狀況,加強水工環地質環境的監控,有利于我們對地質災害的等級、強度和范圍進行精確的劃分,從而做好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
1 水工環地質概述
所謂的水工環地質則表示對目前區域的水文、氣象、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質環境等地質狀況勘察開展更系統的調查及解析,同時根據與其相反的地質作用,對這項地質所牽涉到的有關問題開展調查探究工作。由于目前地質技術的快速發展,水工環地質技術在處理地質環境問題和地質災害評估、預防和治理也得到大量運用,其本身也是地質結構和構造運動改變開展探究的一項重要內容。但開展地質災害評估、預防和治理期間, 水工環地質主要運用在地質勘查檢驗等各方面,其有著很好的使用價值。這種地質技術是防治包括地質災害在內的多種災害和降低自然地質損害的重要對策,能夠通過相關水工環地質工作對多種災害情況進行預防。
2 水工環地質和地質災害的關系
2.1 水工環地質對地質災害提供必要條件
由于不同的區域在地形地貌和區域地質結構上的條件也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同區域的水工環地質條件也肯定是有很大不同的。出現地質災害隱患或發生地質災害之后,我們能夠聯系地質災害發生區域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去研究出地質災害出現的地質背景原因。地質災害的出現原因也能夠從區域里的水工環地質的演化過程展現出來,這可以讓我們快速的預警地質災害的出現,從而及時的找到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的辦法并快速的開展相關工作。
2.2 水工環地質是治理地質災害的前提
地質結構的特點和地質災害的出現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對水工環地質展開探究是理清地質災害出現的前提。在對水工環地質進行現實的探究分析工作時,我們一定要牢牢的把控它和地質災害的評估、預防治理之間的緊密關系,然后再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進行研究,這樣才可以設計出一系列全面的地質災害的預防治理辦法。同時,地質災害所引起的不良影響是十分寬泛的,它不僅會給地質構造帶來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還會給區域相關的地質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害。由于水工環地質間是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的,所以在對地質災害進行治理的時候一定要對區域相關的地質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和探究。
3 水工環地質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應用
3.1 水工環地質在地面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治理中的應用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都是經常遇到的地質災害,這種地質災害的破壞性和危害性都非常大,同時,地質災害在地震發生之后會出現的二次災害。通常情況這些類型的地質災害都是因為人為原因而導致的,所以對出現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進行預防過程中,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通過更科學的規劃以及解析工作,將此類災害發生概率降低。水工環地質技術能夠根據其周圍線以及各角點設置勘察點,因為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開展治理期間會對建筑周邊重要的受力層造成影響,如果下臥層起伏變化非常大的時候,一定要在原來的勘測地點設置一個勘察點,使用這種技術調查清楚水文地質信息發生的實際變動。特別是這種災害情況非常嚴重,并且地質條件又具有復雜性、風化巖等區域。需要根據這種技術使用鉆探以及觸探互相配合,設置適度的探井。這種治理工程當中,還要結合水工環地質勘察的信息將地面上的排水以及地下水位降低等工作做好,對定位的放線以及地下水位降低系統有關工作檢查好。
3.2 水工環地質技術在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中的應用
地面塌陷治理工作在具體開展中,要將水工環地質技術作為其中的核心技術,實現地面塌陷治理的高效性和合理性,同時還可以將水工環地質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預見性特征充分發揮出來。由于地面塌陷主要是在巖溶地區或地下采空區,所以要加強對巖溶地區及礦山地下采空區周邊環境的地質勘查,對各區域范圍內的水工環地質變化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對地面塌陷地質災害發生率展開詳細統計和分析。以此為基礎總結地質結構的整個變化狀態,提前做好預防措施,保證地面塌陷防治效果。
水工環地質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在地裂縫災害事故的處理中可以實現合理應用。由于地裂縫災害事故的發生,主要是指區域性地質構造出現嚴重的斷裂,針對這種現象,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對癥下藥能夠起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3.3 水工環地質技術在地面沉降預防中的應用
水工環地質技術在實際地下水資源或地下流體資源開發利用中,注重調查評價含水層及隔水層巖性,注重調查評價地下水位以下巖土層的壓縮性能。比如,由于大量抽汲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巖土層有效應力增加,在欠固結或半固結巖土層或在已固結但巖土層反彈系數低的區域造成大面積地面沉降。所以,在具體的水資源或地下流體資源開發利用中,應當制定行之有效的規劃和控制,引導人們重視地下液體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改變原有思維,避免地下液體資源的過度開采, 特別是地下水資源。
3.4 水工環地質在地震災害治理中的應用
在水工環地質技術中,地質雷達技術的主要作用為短距離探測,通過短距離探測,能夠很好地保證探測實際結果。地質雷達技術在實際運用時,需要通過向地下傳遞電磁波,若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了障礙物,電磁波便會返回地面。通過電磁波來進行地質結構分析,分析電磁波時主要通過其頻率以及振幅。通過地質雷達技術能夠準確地了解到地質特點,在實際使用地質雷達技術時,既能夠保證自動化勘察,又能夠保證勘察準確性,在地質災害治理中,使用地質雷達技術可以很好地處理地裂縫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問題。地殼運動會引發地質結構變化,地殼運動所造成的振動波有傳播速度快的縱波,這種波對地質結構的影響比較小, 還有影響范圍比較大并且對地質結構影響較大的橫波,橫波所造成的地震破壞力比較強,還會引發山體崩塌、滑坡、海嘯等自然災害。所以在應用水工環地質技術時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充分分析,在不破壞地質結構的前提下開展治理工作,將地震對人的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并且要確保水工環地質技術不影響地震救援工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的出現與水工環地質之間存在著本質的關系。對水工環地質進行有效監測是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對地質災害的發生條件及其演變發展的趨勢進行了解,此技術被運用在地質災害的預防治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依據,拓寬了地質災害的控制區域,能有效地減少地質災害對社會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地質基礎。
參考文獻:
[1] 朱昱.水工環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策略淺析[J].世界有色金屬, 2020,(13):157-158.
[2] 王竣.水工環地質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2):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