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 丹
全球景觀論壇(GLF)官網消息:2021年6月,聯合國“2021~2030年生態系統恢復十年”倡議正式啟動。該倡議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共同實施,旨在預防、遏制并扭轉全球生態系統退化趨勢,促使人們迫切關注和保護生態系統。為響應這一倡議,國際竹藤組織(INBAR)倡導將竹子作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竹子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竹林屬于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碳匯量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但是,竹子(竹林)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常常在林業領域的討論中被忽略。事實上,竹子(竹林)在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可持續生計等領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FAO發布的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顯示,全球竹林面積約3500萬hm2,或分散生長,或為混交林的一部分,或以成片的純竹林出現。實際上,鑒于許多主要的竹產區國家沒有報告或未準確統計實際數據,竹林面積可能被低估。INBAR估計,世界竹林面積可能多達5000萬hm2。由于竹子具有發達的根系,可以防止水流失,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在在干旱和退化土地上種植竹子。其中,INBAR成員國計劃到2030年通過竹子種植恢復約600萬hm2的退化土地。
在一定時期內,竹類植物及竹制品的碳匯量是某些樹種的1.7倍。這是因為竹子可以更頻繁地被收獲,通過將竹子制成竹地板、竹制家具或房屋竹建筑材料等各種耐用品可以封存更多的碳。除此之外,竹制品還是一種低碳環保型替代品,可以替代水泥、PVC、鋼鐵和大量塑料制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非政府組織Project Drawdown估計,通過更廣泛地使用竹材及竹制品,例如使用耐用竹制品替代木材、鋼材等建筑材料,預計在30年時間內可以減少7億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相當于同一時期內3億輛電動汽車的溫室氣體總減排量。
除了大熊貓以竹為食以外,世界各地的竹林還是大量瀕危和旗艦物種的棲息地,包括小熊貓、印度象、南美眼鏡熊、馬達加斯加竹狐猴和非洲山地大猩猩等。竹林在野生動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重量輕、用途廣且易于收獲和加工等特點,竹藤已被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數百萬人民廣泛使用,包括制造船舶、橋梁、竹籃、家具和竹炭等。通過在竹產區國家增加竹藤類產品的附加值和制定竹建筑國家標準等方式,在保護森林的同時幫助農村社區創收,維持當地人民的生計。
以竹資源為原料的烹飪燃料在非洲地區的使用正日益廣泛。除烏干達和牙買加外,非洲地區的許多公司都在推廣竹煤球和竹炭以替代木質燃料。一項科學研究預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的可持續竹炭產能高達900萬t,這將替代該地區60%以上的木炭消費,從而進一步減少非洲地區毀林。
竹子不僅可以作為烹飪燃料,還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質能源。在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地區,竹顆粒、竹煤球已被用于提供離網能源。在歐洲地區,竹資源已成為生物質能源發電的重要原料。由于竹子可以在退化或邊際土地上生長繁殖,不會擠占生產性農業用地,因此可以看出,以竹資源為原料的生物質能源相較于其他生物質能源更具活力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