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惠鋒
廊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過程中,致力于引導黨員干部群眾從社區發展的有“感”(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者,向社區家園的“建設者”、社區事務的“行動者”轉變,逐漸凝聚成為“三個共同體”。
中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是圍繞村民幫扶理事會的特色項目打造的。村民幫扶理事會由中民村金家宅村民自發成立,他們制定章程、募集愛心基金幫助宅基頭上的困難群眾。而在廊下光明村的“牌場學堂”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一支由村三支隊伍、老書記隊伍、宅基鄉賢能人隊伍組成的“宅基管家”正牽頭協調宅基區域內村民自治問題收集、商議和提交,緊密對接村、鎮資源,推動村民訴求的解決、村民事務的處理、宅基協商的開展以及宅基文化的建設。還有南塘村以“百姓公堂”為特色、特色民居以“自治家園”為特色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建設。
結合“四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2020年6月22日揭牌的廊下鎮特色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被布置成了“紅色記憶”收藏展,展館中的藏品為家住廊下鎮特色民居195號的熱心居民、公交車司機王紅輝主動拿出來的個人的收藏。自己還主動當起了解說員,與黨員群眾分享收藏追尋紅色記憶的故事,在革命歷史中收獲人生的思考。還有廊下居委會以“社區·家”為主題,打造的“會編織”“繪作夢”“慧閱讀”“惠生活”四“hui”項目;萬春村邀請戰疫歸來的心理醫生“朱聞”開展的定期心理輔導項目;山塘村以“英雄的山塘”為主題組織退伍軍人宣講當兵的故事;中豐村自編自導自演《三句半講新思想》展現基層群眾的新生活新風貌。
友好村挖掘村域內的鄉賢能人邵其華、邵炳英,在站里布置農民畫展,24幅圍繞節氣創作的農民畫一一呈現。南陸村則繼續發揮“怡善堂”作用,成立“姚家故事”宣講團隊,圍繞“姚氏祖訓”中的故事尋根溯源姚家廊下的由來,傳承樂善廊下的精神。還有勇敢村“育英學堂”以“育英雄”“育英才”的理念學習何鄂先生的愛國愛家,學習張鮮軍的無私奉獻;景陽村圍繞“知村史”“知溫暖”“知學夢”深耕村史文化;中聯村“樂學崇本”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蓮湘館”的文化內涵和“中聯學堂”的學習資源打造文化標識;景展居委會圍繞“景展”二字提煉“繡風景·展風情”的社區精神;中華村講述“大中華”里“小中華”的發展故事……
下階段,廊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將結合深入學習“四史”的工作要求,打造“耕讀講堂”理論宣講隊伍,組織基層鄉賢能人、老教師、老黨員、老兵、年輕干部,圍繞“我們村里那些事”“四史故事會”,依托廊下鎮宣講品牌“祖輩課堂”的平臺和基層主題黨日點單的形式,開展各類理論宣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