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煜欣,李欣遙,彭 芳*
(1.大理大學藥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2. 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昆明 650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引發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后出現的相關臨床綜合征〔1〕。CHF 發病人群多為中老年人,具有長期慢性遷延的特點,無法根治且容易復發,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影響巨大,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3〕。心脈隆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提取自美洲大蠊,是國家二類中藥新藥,可有效緩解CHF 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有關研究〔5-8〕發現,與應用其他治療藥物相比,聯合應用心脈隆注射液治療CHF 患者的療效顯著。本文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對各常用中英文數據庫自建庫至2019年12月31 日收錄的關于心脈隆注射液與其他藥物治療CHF 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RCT)進行檢索和評價,為臨床實踐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1.1 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①研究類型:各常用中英文數據庫自建庫至2019年12月31 日收錄的在國內外雜志、期刊和會議上公開發表的中英文RCT。②研究對象: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9〕中診斷標準或其他標準的CHF 患者;心功能分級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的分級標準〔10〕,分為Ⅱ~Ⅳ級;患者國家、種族、年齡和性別不限。③干預措施:心脈隆組:常規治療+心脈隆注射液或者常規治療+其他治療心力衰竭藥物+心脈隆注射液;對照組:常規治療+其他治療心力衰竭藥物(常規治療通常包括吸氧或使用利尿劑、洋地黃類、硝酸酯類等藥物)。④結局指標:臨床總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腦鈉肽(BNP)、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中醫證候總積分、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C 反 應 蛋 白(CRP)、6 min 步 行 距 離(6MWD)、N 端B 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心臟指數(CI)、不良反應發生率、心功能分級、血清尿酸、中心靜脈壓(CVP)等。
1.1.2 排除標準 ①研究對象合并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②重復發表;③綜述、動物實驗、作用機制研究和個案報道;④統計方法不當,數據不完整,不能獲取全文。
1.2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 和萬方數據庫。以心脈隆注射液的不同表達(心脈隆、心脈龍、Xinmailong)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不同表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Chronic Heart Failure) 作為主題詞或自由詞,并追蹤入選文獻的相關引文。
1.3 篩選文獻 根據檢索結果的標題和摘要,初步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其次,對可能符合的文獻資料進行全文閱讀,必要時嘗試與作者聯系。篩選過程由2 名研究者同時獨立進行,發生分歧時由兩人通過討論決定或尋求第三人的意見。
1.4 數據提取及質量評價 以表格形式對納入的文獻進行匯總:①文獻基本信息:第一作者及發表時間;②研究對象:心脈隆組/ 對照組;③干預措施;④療程;⑤結局指標。同時,采用Cochrane 協作網推薦的質量評價標準和改良版Jadad 量表〔11〕評價RCT 的偏倚風險和納入研究的質量(總評分7 分,1~3 分為低質量,4~7 分為高質量)。
1.5 統計分析 運用RevMan 5.3 軟件對結局指標進行Meta 分析。比值比(OR)、均數差(MD)、標準化均數差(SMD)作為效應指標,均采用95%可信區間(CI)。根據χ2檢驗的P 值和I2值分析研究間統計學異質性〔12〕,P >0.1,I2<50%時,選取固定效應模型分析;反之則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最后,對研究結果做敏感性分析,當各結局指標納入研究≥10 篇時,通過漏斗圖對稱性評估Meta 分析的發表偏倚情況。
2.1 納入研究的檢索和篩選 數據庫檢索和手工補查初步檢出148 篇文獻,剔除97 篇重復文獻后,通過閱讀標題和摘要進一步排除25 篇文獻,對剩余文獻進行全文閱讀篩選,最終納入21 篇文獻,均為中文,共計1941 例CHF 患者。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納入的21 篇文獻中心脈隆治療療程≥14 d 有12 篇,療程<14 d 的有9篇,均統計了2 個或2 個以上結局指標。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信息

續表1
2.3 文獻偏倚風險評估 偏倚風險評估主要涉及以下7 項內容:隨機序列產生,分配隱藏,對受試者和干預提供者施盲,對結果評價者施盲,結果數據不完整,選擇性結果報告和其他偏倚來源。21 項研究中,絕大部分未詳細說明分配隱藏和施盲,造成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情況和實施偏倚情況。7 篇文獻〔6-8,16,20,22-23〕描述了隨機序列的產生,其中6 篇使用隨機數字表法,1 篇使用抽簽法。大部分研究無法判斷其他偏倚來源。見圖2~3。

圖2 納入文獻Cochrane 偏倚風險圖

圖3 納入文獻Cochrane 風險評估結果
2.4 文獻質量評估 7 篇研究〔6-8,16,20,22-23〕詳細描述了隨機序列的產生,絕大部分研究在隨機化隱藏和盲法方面的信息不夠完善,只有2 篇描述了失訪和退出情況。見表2。

表2 納入文獻的質量評價表
2.5 結果
2.5.1 療效分析(1)臨床總有效率:21 篇研究均統計了臨床總有效率,共1941 例。考慮用藥方案不同,采取亞組分析,心脈隆單獨用藥組(P=0.38 ,I2=6%)和聯合用藥組(P=0.96,I2=0%)均顯示各研究之間無統計學異質性,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單獨用藥組(OR=3.03,95%CI(1.73,5.29),P<0.0001),聯合用藥組(OR=3.80,95%CI(2.77,5.21),P<0.00001)。森林圖結果表明,心脈隆組與對照組之間臨床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3.60,95%CI(2.73,4.74),P<0.00001)。見圖4。

圖4 臨床總有效率森林圖
(2)BNP:7 篇RCT 統計BNP,共705 例。采用亞組分析,森林圖結果表明,各研究之間統計學異質性較大(P<0.00001,I2=99%),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分析結果(MD=139.86,95%CI(20.54,259.17),P=0.02),即心脈隆組與對照組之間降低患者BNP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由于顯著的異質性,這一結果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驗證。見圖5。

圖5 BNP 森林圖
(3)LVEF:統計LVEF 的研究有19 篇,共1807例,采取亞組分析后,森林圖結果顯示各研究間有較大統計學異質性(P<0.00001,I2=100%),選取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心脈隆組與對照組增強CHF 患者LVEF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5.38,95%CI(2.31,8.45),P=0.0006)。見圖6。

圖6 LVEF 森林圖
(4)LVEDD:統計LVEDD 的研究有11 篇,1 篇為心脈隆單獨用藥,10 篇為聯合用藥,共1058 例。合并分析結果表明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大(P=0.0009,I2=67%),亞組分析后異質性減小(I2=60%),選用隨機效應模型,森林圖結果提示心脈隆組和對照組之間降低LVED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5.23,95%CI(4.18,6.28),P<0.00001),其中聯合用藥組(MD=5.03,95%CI (3.81,6.24),P<0.00001),單獨用藥組(MD=6.32,95%CI(5.78,6.86),P<0.00001),說明心脈隆組改善患者LVEDD 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圖7。

圖7 LVEDD 森林圖
(5)LVESD:8 篇RCT 統計了LVESD,共758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3,I2=74%),選取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表明,心脈隆組降低LVESD 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5.43,95%CI(4.18,6.68),P<0.00001)。見圖8。

圖8 LVESD 森林圖
(6)6MWD:統計6MWD 的研究有6 篇,共599例。各研究間有中度異質性(P=0.05,I2= 54%),選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表明心脈隆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6MWD 增加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53.74,95%CI(45.54,61.94),P<0.00001)。為減小異質性,特分為心脈隆單獨用藥組1 篇和聯合用藥組5 篇進行亞組分析:(1) 聯合用藥組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P=0.59,I2=0%),選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表明心脈隆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57.56,95%CI(51.73,63.40),P<0.00001);(2)單獨用藥組也表明心脈隆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42.85,95%CI(34.46,51.24),P<0.00001)。見圖9。

圖9 6MWD 森林圖
(7)其他療效指標:中醫證候總積分、CRP 和CI的Meta 分析結果也表明心脈隆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還需要大樣本量的研究來進一步證實心脈隆對CHF 患者NT-proBNP 水平的影響。見表3。
2.5.2 不良反應發生率 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研究有8 篇,共701 例。對8 篇研究采取亞組分析,整個森林圖結果表明各研究之間無統計學異質性(P=0.32,I2=15%),故選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表明心脈隆組與對照組之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0.66,95%CI(0.37,1.16),P=0.15),心脈隆單獨用藥組(OR=0.48,95%CI(0.16,1.45),P=0.19),聯合用藥組(OR=0.74,95%CI(0.38,1.44),P=0.38)。見圖10。

圖10 不良反應發生率森林圖

表3 其他療效指標Meta 分析結果
2.5.3 敏感性分析 針對數據類型以表格形式統計各指標的敏感性分析情況,改變之前選擇的分析模型(隨機或固定)、排除權重最大或最小的RCT 后再次進行Meta 分析。結果表明各結局指標前后分析結果基本未出現較大變化,說明分析結果的穩定性較好。見表4~5。

表4 二分類數據指標敏感性分析

表5 連續型數據指標敏感性分析
2.5.4 發表偏倚分析 納入研究≥10 篇的結局指標有3 個(臨床總有效率、LVEDD 和LVEF),以臨床總有效率為例,“倒漏斗圖”中心線左右兩側散點的分布情況均提示其存在一定的發表偏倚,這可能與文獻質量和研究設計等因素有關。見圖11。

圖11 臨床總有效率分析漏斗圖
針對連續型變量指標與CHF 患者的關系,前期采用了兩種方法提取和處理原始數據,使各森林圖充分體現治療后的效果:(1) 針對不良指標(如:BNP、LVEDD、LVESD、CRP 水平和中醫證候總積分),采用的是基于(治療前的效果-治療后的效果)的統計數據,即治療后降低這些不良指標水平的情況,故當森林圖結果在無效線(0)的右邊時,表明心脈隆組降低該指標的效果高于對照組;(2) 針對有益指標(如:LVEF、6-MWD、CI 水平),采用(治療后的效果-治療前的效果)的統計數據,即治療后提高這些有益指標的情況,當森林圖結果在無效線(0)的右邊時,表明心脈隆組提高該指標的效果高于對照組。此外,表3 中CRP 水平、中醫證候總積分、CI的Meta 分析結果有統計學意義,MD/SMD 值大于0且95%CI 范圍不包括0,即森林圖在無效線(0)的右邊,故可知心脈隆組與對照組相比,可明顯降低CHF 患者的BNP、LVEDD、LVESD、CRP 水平和中醫證候總積分,提升LVEF、6MWD 及CI 水平。對于安全性的評估,納入的8 篇研究樣本量偏小,文獻質量不高,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與應用其他治療藥物相比,單獨或聯合應用心脈隆注射液對CHF患者治療效果顯著,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相關指標,安全性對比還需要更加全面、客觀的大樣本研究來加以評價。針對心脈隆注射液與多種藥物治療CHF 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對比,還需要更多設計方案嚴謹的雙盲、多中心、大樣本RCT 來進行驗證,進而為二次評價提供質量更高的研究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