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峰笙
9月15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領導人宣布建立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的聯合聲明有四個重點:第一,提升在“印太”地區的外交、安全、防務合作,加強“共享與融合”,“維護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第二,“利用美國和英國的專業知識,在兩國潛艇項目基礎上”幫助澳大利亞盡早獲得核動力潛艇;第三,圍繞網絡空間、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和水下能力等新興技術領域進一步開展合作;第四,促進更深層次的信息和技術共享,推動安防科學、技術、產業基地、供應鏈的“深度融合”。組建AUKUS是拜登政府強化全球聯盟戰略的重大步驟,更是其推動美“印太戰略”走深走實的舉措,將對地區和平穩定產生重要影響。
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開始推進全球戰略重心的調整,不僅將焦點從反恐戰爭轉向大國競爭,更制定和實施“印太戰略”。這些動作均以中國為矛頭,突出特征是發動對華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但在實操過程中,美國未能明顯受益,其期待的“制造業回流”沒有出現,國內失業現象加重,關稅收入不增反降,政治外交上也沒有占到便宜。因此,拜登政府對迄已進行的美國全球戰略調整進行“再調整”,一方面痛下決心從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撤光美武裝力量,將戰略資源的投放重點從中亞、中東進一步轉向“印太”,從陸地進一步轉向海上;另一方面從所謂美“實力地位”出發,更加注重推進“印太戰略”的實際威懾力,在軍事層面轉向更具優勢的手段。
拜登政府正在制定的升級版“印太戰略”,聚焦海上特別是水下作戰,瞄準核潛艇這一“大國重器”,殫精竭慮制約對手的遠洋作戰能力,特別是抵消其臆想中的中國“反進入/區域拒止”戰略。相對于常規潛艇,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具有運行時間長、巡航速度快、對陸攻擊強的優勢,可在幾十天內保持水下潛航狀態,無需上浮換氣或補充燃料,不僅可以采用伏擊戰法攻擊目標艦艇,而且可以憑借高機動性緊緊咬住目標艦艇,裝備有遠射程的巡航導彈(例如美軍“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艇,裝備的戰斧巡航導彈射程2500公里),能從“第一島鏈”外對遙遠的內陸目標發起攻擊。更重要的是,核潛艇作為構建“三位一體”核威懾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二次核反擊”的必要利器。
核潛艇的戰略優勢,加上澳大利亞所處的重要地緣戰略位置、與美英的“盎格魯—薩克遜”血緣聯系,符合美強化島鏈包圍圈的意圖,契合美利用海上軍事優勢遏制對手的需要,催生了AUKUS。美智庫分析,一旦美國將核潛艇部署到澳西部的軍事基地,將有能力對印度洋重要海上通道實施封鎖,對對手的能源安全構成有效威脅。這就是美為什么愿用核技術武裝澳,將其作為“印太戰略”的重要“棋子”,為什么自2014年推行“第三次抵消戰略”以來,大力發展水下作戰力量并高度重視核潛艇升級研發和部署調整的原因。
拜登政府升級“印太戰略”并組建AUKUS所反映的另一動向是更加注重構建緊湊聯盟。特朗普時期推行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單邊主義政策,對美全球伙伴關系造成負面影響,部分盟友的離心傾向加重。盡管當時已建立美日印澳“四國機制”(QUAD),但其只是以政治外交為主要議題的“論壇”,不是基于嚴密協約的軍事聯盟,更沒有規定成員國在戰爭或危機中的互助義務,且從近幾年實踐看,也沒有對“印太”格局做出實質性改變。更早就在活動的“五眼聯盟”雖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擁有共同的“盎格魯-薩克遜”血統,但相關合作主要限于情報分享,今年4月新西蘭外交部明確表示絕不會將本國外交權力“外包”給“五眼聯盟”。

2021年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約翰遜、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舉行視頻會議,宣布組建三方安全合作關系。
拜登政府上任后,立即著手重整美國的聯盟體系,構建更緊湊的“印太”聯盟。在眾多伙伴中,印度雖占據一定的“印太”地緣優勢,但因其游走于美俄之間,既在美主導的QUAD中發揮作用,又與俄加強合作,同俄簽署五個團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供應合同,引發美不滿;日本雖緊抱美國“大腿”,但畢竟是迄今唯一遭受過美國核打擊的國家,美斷然不敢冒險對其進行核武裝。美英澳的組合在血緣、價值觀、意識形態、切身利益上相對一致,傳統關系更為緊密,更便于分享核心軍事技術,同時將北約盟友英國實質性納入“印太戰略”,分擔了美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壓力。AUKUS具有更強的軍事目的性和更高效的行動協同性,未來或將吸引美其他盟友加入,強化運用聯盟戰略圍堵對手的能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AUKUS更加注重通過“一體化威懾”推進“印太戰略”。今年4月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出席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換屆儀式時,“一體化威懾”與歷史上的威懾截然不同,既要基于現有能力,又要打造新的能力,還要同盟友伙伴國家緊密聯合。9月,美助理防長梅麗莎·道爾頓稱,“一體化威懾”還將主導新版《國防戰略報告》的編制,強調核威懾與網絡威懾在該概念中的作用??梢?,“一體化威懾”不是單純依靠軍事優勢或數量規模優勢,而是借助聯盟力量,發揮核威懾作用,把尖端技術、作戰理念及其他能力緊密結合在一起,對對手形成綜合性威懾。AUKUS正是“一體化威懾”的有力落實,三國特別強調網絡空間、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和水下能力的合作,加強安防領域的深層次“共享與融合”,與“一體化威懾”關注的重點內容高度契合。
以成立AUKUS為突出標志的美國戰略轉向,反映了背后的許多深層次問題。
首先是美對華戰略認知的變化。自中美建交以來,美精英層力圖通過與中國長期“接觸”,將中國納入美主導的國際體系。但隨著時間推移,美發現中國并沒有按其預想的路線行進,而是崛起為一個可以挑戰美地位的大國。所以自奧巴馬政府開始,美國戰略重心逐漸轉向亞太。特朗普上任后,否定美數十年的對華“接觸”戰略,重新掀起大國競爭。拜登上任后,不管是“最嚴峻競爭對手”定位的確立,還是“一體化威懾”的提出,本質上都是進一步放棄“接觸”戰略,AUKUS正是直接體現。
其次是美自身實力的變化。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通過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軍事行動,進一步展示了軍事實力和霸主地位。但隨著兩場反恐戰爭的展開,美癡迷信息化裝備,過于重視戰爭軍事形態和技術形態,忽視戰爭的社會形態,以致深陷戰爭泥淖。同時,俄羅斯、中國、歐盟、日本、印度等國實力快速增長,對美霸權優勢形成現實挑戰。此次拜登政府從阿富汗快速撤軍,如同在英國一戰后、蘇聯在解體前撤出阿富汗一樣,都是綜合國力相對下降后的戰略收縮。美國不僅是想把有限資源聚焦在“印太”,更要聚焦在海上,因為長期以來,美視海上優勢為全球霸權支柱??ㄌ卣贫ā昂叫凶杂伞庇媱潱荚诜乐寡睾摇斑^度海洋主張”對美海洋大國地位形成挑戰。里根政府制定控制包括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在內的全球16個最具戰略價值的海上咽喉通道計劃,旨在抓住戰略樞紐確保海上霸權。美對他國的陸上擴張尚能容忍,對海上相關動向卻予以堅決回擊。其認為對手發展航母、大型艦艇、遠程打擊能力等,是對其以確保海上霸權為核心的“航行自由”的挑戰。這與一戰前英國與德國進行白熱化海軍軍備競賽,極力塑造對德海上優勢的舉措如出一轍。在AUKUS框架中,美不計得失幫助澳建造核潛艇,就是為了借助盟友力量牢牢掌控海洋,也是在自身國力相對衰落、其他方面遏制對手難以奏效的背景下“以退為進”。
再就是美國國內環境的變化。據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民調,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美最大敵人是“其他美國人和國內敵人”,20%的人認為“經濟力量”是最大威脅,8%的人認為“外國威脅”是美最大敵人。這一結果反映了美國社會的撕裂,也凸顯了美深重的國內矛盾。目前美國內面臨疫情、經濟、黨爭、種族等問題。疫情損害了美經濟,美為轉嫁國內矛盾,大肆渲染“新冷戰”,極力挑動外部對抗。盡管美國兩黨分歧嚴重,但在遏華問題上高度一致。AUKUS的軍事意圖明確、對抗色彩濃厚,正是這種戰略態勢下的必然結果。
AUKUS在“五眼聯盟”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同盟范圍,進一步突出軍事意圖,進一步擴大合作與共享空間,將對國際安全局勢產生重大影響。它會成為下一個“北約”嗎?長期以來,美都企圖復制“北約”模式,在除歐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區拼湊聯盟體系,以維護其全球霸權。為了掌控中東、遏制伊朗,奧巴馬政府曾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討論組建軍事聯盟的問題,特朗普政府曾計劃建立由沙特、阿聯酋、埃及、約旦等國組成的“中東戰略聯盟”。為了主導“印太”,應對大國競爭,特朗普政府建立了QUAD,拜登政府進一步組建AUKUS,但都無法復制真正意義上的“北約”,因為時代背景、現實威脅和地緣環境均已不同。
北約誕生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爭霸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嚴重對立背景之下,在地緣上緊密相連的西歐國家為尋求安全庇護不得不依靠美國。而在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的今天,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與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對立與分化截然不同,地區國家處在不盡相同的地緣環境當中,也沒有足夠的共同威脅使美國持久獲得其在北約當中那樣的號召力和掌控力。
再者,北約內部的多邊同盟關系十分深厚,軍事委員會、北大西洋議會、北大西洋理事會等機構作用明顯,而AUKUS和四國機制均不具備相應條件,加上美國的霸權相對衰落、在盟友當中的信譽大不如前,也需要付出一定核代價和安全風險,這些都決定了美難以吸納眾多盟友特別是歐洲盟友加入,難以形成“北約”般的凝聚力和行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發起AUKUS,企圖通過長期的技術支持綁定澳,一旦核潛艇建成并批量投入使用,將大幅提升澳的遠洋機動作戰能力,為美構筑島鏈包圍圈、封鎖關鍵海上通道、進一步保持海上霸權提供便利條件。但正如三國領導人聯合聲明所稱,項目需要“18個月的努力”,同時美媒也分析,核潛艇建造的時間和資金投入較大,僅訓練水手和艦上官員就需要至少兩年,在澳發展核潛艇并形成戰力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另外,“五眼聯盟”中的新西蘭明確表示,澳大利亞核潛艇必須遠離新西蘭水域;北約中的法國,對澳大利亞撕毀合同異常憤怒。鄰近澳大利亞的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因其潛在受害者身份更是明確表示反對。因此,從美國的傳統盟友到地區國家,都會持有復雜的心態,雖不能左右澳核潛艇項目,但或多或少會對其落地產生影響。
在美英澳加強軍事聯系、強化集團對抗之時,中國作為一支崛起力量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無論AUKUS及其相關項目如何進展,中國都會繼續秉持建設性、負責任的大國姿態,保持戰略清醒和戰略定力,主動作為、苦煉內功、增強實力,團結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全球發展、守護國際正義,美國聯合一些西方伙伴構筑遏華戰略包圍圈的企圖終將破產。

2021年9月4日,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搭載F-35戰機??咳毡旧衲未h的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這是英國航母首次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