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
美英澳高調建立AUKUS,不僅動了法國軍火銷售的奶酪,損害了法國在亞太的“戰略利益”,削弱了歐盟“印太戰略”的影響力,還加深了英歐之間的嫌隙和歐盟對美疑慮。AUKUS的出現及其后續影響凸顯了歐盟對外擺脫依賴實現獨立自主、對內整合資源凝聚共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受內部利益分化和對美安全依賴的制約,歐盟“戰略自主”建設道阻且長。
AUKUS使法澳之間金額高達900億美元的購艇合同作廢,是對這個歐洲大國的最直接傷害。自奧朗德政府提出“轉向亞太”的外交安全戰略后,法國軍火商積極級進取,于2016年收獲兩項亞太大單,分別是向澳大利亞出售12艘常規潛艇和向印度提供36架“陣風”式戰機。在嘗到甜頭后,法國的亞太政策調整更加激進,不僅跟進“印太”概念、以“印太國家”自居,還在2018年推出法版“印太戰略”。擴大軍火銷售成為法國體現其戰略存在、在亞太地區爭奪勢力范圍并增進其軍工集團利益的重要手段。AUKUS的建立不僅影響到法國軍工集團的利益,還通過后續不斷曝光的信息暴露出法國行政系統拖沓低效、軍工集團誤工加價(2016年法澳潛艇合同金額400億美元,2021年造價已增至900億美元)等丑聞,對法國在亞太的形象和借此落實“印太戰略”的目標都造成負面影響。
美英澳高調啟動AUKUS之際,恰是歐盟推出其醞釀已久的“印太戰略”之時,兩者對沖之下歐版“戰略”受到擠壓。在法、荷、德等成員國先后推出國別“印太戰略”后,歐盟將發布和推銷歐洲整體的“印太戰略”作為“戰略自主”建設重要環節。與美版“印太戰略”突出軍事維度有所不同,歐盟試圖通過經貿、產業合作、互聯互通和規則輸出等手段來體現其存在,然而歐盟“印太戰略”的受關注度遠不如預期。同時,AUKUS所強調的“團結高效”也反襯出歐盟戰略的松散、龐雜,歐盟對此深感失落。
AUKUS的既成事實已被法國和歐盟利用成為推進“戰略自主”建設的外在壓力。在利益共同受損的情勢下,法國與歐盟機構成為對AUKUS反應最為強烈的西方盟友。以此為契機,法國與歐盟重申歐洲加強“戰略自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整合歐盟軍工體系并提升軍事能力、成立5000人以上常備軍來獨立執行歐盟使命等具體目標也被頻繁提及。AUKUS成為推進歐盟“戰略自主”的短期刺激因素,法國和歐盟都有意將這一外部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尤其是對于面臨2022年上半年內有總統大選、外有輪值歐盟主席等重要議程的馬克龍政府而言,合理地利用遭背叛的“憤怒”來展示強硬,有利于在內博取民意、對外展示大國形象。
AUKUS加深了美歐、英歐之間的嫌隙,暴露了西方盟友體系的內部裂痕,強化了歐盟尋求“戰略自主”的客觀形勢。AUKUS以前期秘密外交、后期高調宣示的方式面世,是繼阿富汗倉促撤軍后短時間內對美歐盟友關系造成的第二次沖擊,加深了歐洲國家對拜登政府上臺后對歐政策“換湯不換藥”的疑慮和繼續搞單邊主義并給盟友分三六九等的憤懣。同時,脫歐不久的英國以促成美澳交易的“掮客”角色,拉開了與歐盟競爭的架勢,而曾被歐洲視為在“印太”地區經營勢力范圍“橋頭堡”的澳大利亞也做出了親美英、疏歐洲的選擇。西方盟友體系內部的重新分化組合顯示出激烈的相互競爭態勢,將為歐盟“戰略自主”提供更多的現實依據和外部動力。但AUKUS能否從外部的短期刺激因素轉化為“戰略自主”建設的長期內在動力,取決于歐盟能否真正凝聚內部共識并解決仍嚴重依賴美國安全保護的現實困境。
歐盟“戰略自主”建設的核心是在“復雜的競爭世界里”提升其生存、競爭和發展能力,通過自力更生來擺脫安全、經濟和能源等方面的對外依賴,確保自己成為多極化世界中占據有利地位的“全能玩家”。但隨著“戰略自主”目標的推進,也出現了目標多元、利益差異、能力不足和資源缺乏等問題。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擺出“回歸盟友體系”的姿態后,在特朗普時期美歐關系最困難之際凝聚起來的一些歐盟內部共識受到沖擊,一些“跨大西洋派”政客對“戰略自主”唱反調,公開鼓吹“繼續依靠美國的安全保護”。即便在AUKUS的刺激下,歐盟各國也表現出不同反應,丹麥等國認為法國對美“過度反應”了。當法國試圖以AUKUS為由要求推遲美歐貿易與科技委員會活動時,歐盟多國表示反對,德國也站到了法國的對立面上。
美歷來善于通過調動歐盟內部矛盾來實現其分化和控制歐洲的目標,面對法國的“憤怒”,利用經貿等議題牽制住其他歐盟國家,不僅導致法國對美國發動的“外交戰”效果大打折扣,還削弱了歐盟凝聚“戰略自主”共識的努力。

2020年12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視察法國核電巨頭法馬通公司一家工廠,宣布法國將于2025年開建新一代核動力航母,2038年投入使用。
造成“戰略自主”共識脆弱的現實因素,使歐盟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建立起讓成員國放心、令外部世界認可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軍事安全領域,法國在英國脫歐后成為歐盟國家中唯一擁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和核武器等“大國標配”以及完整軍工體系的國家,但人口地域和資源稟賦難以支撐其參與大國角逐。歐盟27國的經濟總量和科技實力可圈可點,但在發展水平、防務開支和資源結構方面差異較大,難以形成系統集成能力,各國地緣環境不同、安全關切差異又進一步放大了歐盟硬實力的缺陷。
盡管歐盟“戰略自主”建設從安全與防務能力建設起步,但很快就遭遇到北約這只“攔路虎”。就在AUKUS曝光前夕,北約還公開要求歐盟安全與防務建設“必須服從北約需求,不能搞重復建設”。只要美國通過“提供安全保護”來掌控歐洲的目標不變,歐盟“戰略自主”建設就只能在美和北約陰影下艱難推進。但歐盟追求“戰略自主”是歐洲內外形勢變化的客觀產物,目前已基本完成自2019年啟動的“戰略指南”規劃,各國將就統一安全目標、集體政治意愿以及協同合作路徑等得出明確結論,并將在2022年上半年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推出,那將是歐盟“戰略自主”建設對AUKUS影響的更清晰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