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田平

2021年10月19日,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中間講話者)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盟峰會期間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左側紅衣者)就波歐司法爭端進行辯論。
近來,隨著波蘭與歐盟司法爭端的不斷升溫,“波蘭脫歐”(Polexit)在這個國家和歐洲成為熱門話題。波蘭曾是中東歐國家“歐洲化”的“樣板”,如今成為歐盟的“問題國家”。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將對波蘭政局和歐洲一體化進程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2015年倡導民族主義的法律與公正黨主政波蘭后,波與歐盟圍繞司法改革問題沖突不斷。法律與公正黨認為波自由派精英日益腐敗,需要撥亂反正,上臺后開始推行司法改革,限制獨立機構作用,取消制衡機制,不斷取得進展:2016年馴服憲法法院,2017年實現對國家司法委員會、最高法院和普通法院的控制,2018年強制最高法院法官提前退休……
圍繞波司法改革,歐盟法院12次裁決其“違反歐盟法律”。今年7月14日歐盟法院下令要求波政府凍結受理取消法官豁免權案件的最高法院紀律分庭,次日裁定波法官懲戒制度不符合歐盟法律。對此,波司法部長焦布洛譴責歐盟對波法律秩序“發起攻擊”,稱波“不應不惜代價留在歐盟”。9月8日波眾議院副議長泰爾萊茨基表態說,“我們應考慮與歐盟盡可能地合作,但這個歐盟必須是我們能夠接受的”,如照目前事態發展,“我們只能尋求激烈解決方案”。為了“滅火”,波法律與公正黨政治委員會通過決議,排除了脫歐的可能性。然而10月7日波憲法法院作出裁決,認定《歐盟條約》一些條款不符合波憲法,歐盟法院干涉波司法的行為違反波主權原則。至此,波與歐盟司法爭端達到高潮。10月22日波保守傾向的《中肯》(Do Rzeczy)周刊發表封面文章,強調“波蘭脫歐,我們有權談論它”。
在歐盟歷史上,未曾有成員國直接挑戰歐盟法院的地位,波憲法法院的裁決震動了整個歐盟。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博雷利強調歐盟法律高于成員國法律是歐盟的“支柱”之一,指責波憲法法院“直接挑戰歐盟法律秩序”。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呼吁歐盟委員會采取必要措施。10月19日歐洲議會舉行辯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強調只有共同的法律秩序才能保障成員國之間的平等權利、法律安全、相互信任及共同政策。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歐盟價值觀與透明度專員尤羅瓦表示,如果歐盟不能堅持把規則適用于所有成員國,歐盟將開始解體。10月21日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認定波憲法法院裁決“非法”,強調歐盟納稅人的錢不應被轉給削弱歐洲共同體基本價值的國家。
面對歐盟方面的壓力,波總理莫拉維茨基發起反擊。他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批評歐盟對波采取“雙重標準”,強調波仍是歐盟忠實成員,但其未來受到“一個不再自由、平等和尊重主權的聯盟”的威脅,波對歐洲“中央集權”明確說“不”。在10月21日的歐盟峰會上,莫拉維茨基再次強調波不會屈從于壓力。
不過,波蘭在歐盟內部也擁有同情者。當荷蘭、比利時、芬蘭、盧森堡等國明確反對波憲法法院的裁決之時,匈牙利卻站在波蘭一邊,法國、德國則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分歧,歐盟峰會因此未能就有關問題達成一致。
近年,歐盟分別與匈牙利、波蘭發生司法爭端,法治危機日益成為其面臨的難題。歐盟試圖化解,2017年啟動《歐盟條約》第七條程序,2020年出臺將“歐盟基金”與成員國法治狀況相掛鉤的機制,但仍無濟于事。一些觀察家認為,歐盟的基礎已因司法問題受到動搖,“生存危機”不斷加深。
憲法法院的裁決在波國內也引起強烈反響。執政聯盟的政要們視之為“波蘭的勝利”,稱贊憲法法院“為歐盟對波蘭事務的影響力設定了邊界”。反對派和部分輿論則認為,憲法法院的裁決奏響了波蘭脫歐的序曲,是“真正的塔爾戈維察”(1792年波蘭—立陶宛貴族在沙俄支持下成立 “塔爾戈維察聯盟”,反對“五三憲法”,最終導致波蘭—立陶宛聯邦被瓜分)。前總理、歐洲理事會前主席、公民綱領黨主席圖斯克等人稱憲法法院對歐盟法律制度投下“原子彈”,“背叛了國家利益”,正在引導波蘭脫歐。10月10日主要在野黨在全國范圍內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對波蘭脫歐的可能性表達憤怒。
近年波政治極化加劇,執政黨與在野黨黨爭不斷,法律與公正黨抨擊公民綱領黨為“叛國者”,公民綱領黨則反對司法改革、反對與歐盟發生沖突,憲法法院的裁決進一步加劇了雙方之間的沖突。
2004年波蘭加入歐盟,此后受益良多。波經濟總量17年來翻了一番,年均增長率高于德國,失業率處于歐盟最低水平,吸引外資數額位列歐洲第三。入盟17年間,波累計獲得2060億歐元的資金,扣除向歐盟繳納的664億歐元會費,凈流入達1396億歐元。波利用“歐盟基金”修建了3700公里的高速公路,波農民從歐盟農業補貼中獲益410億歐元。2021~2027年波將再獲得750億歐元的“聚合基金”支持。如果脫歐,波將付出巨大經濟代價。
波民意研究中心的民調表明,2005年以來波蘭人對自己國家歐盟成員國地位的支持率從未低于70%。法律和公正黨上臺后雖與歐盟沖突不斷,但波蘭人對歐盟成員國地位的支持率始終保持在高位,2020年底為88%,今年10月達90%。公民綱領黨、現代黨、人民黨、新左翼黨等在野黨是歐洲一體化的堅定支持者,不會放任執政黨領導波蘭脫歐。但是,法律與公正黨精英以及親政府媒體正竭力營造反歐情緒,長期影響不可忽視。
面對波憲法法院裁決事件,歐盟面臨三個選項:在法律上挑戰裁決;扣留歐盟資金;暫停波作為歐盟成員國的一些權利。歐盟尚未向波蘭支付230億歐元的歐盟補貼和340億歐元的低息貸款。波前總理貝爾卡認為,如不能獲得“復蘇基金”的支持,波將失去發展機會。如果歐盟啟動歐盟基金與法治狀況掛鉤機制應對爭議,波無法獲得更多歐盟資金,這將助長波國內的脫歐辯論。華沙商界人士擔心,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兩三年,波蘭人對歐洲的積極態度可能逆轉。
波蘭會否脫歐取決于波歐關系演化、波政治精英反歐態度發展和波國內政治走勢。從歐盟方面看,其價值觀議程、氣候議程和對法治危機的應對均會對波歐關系產生影響。從波蘭方面看,如果波歐關系緊張進一步激化其國內矛盾,促成社會態度的根本性轉變,而在野黨力量轉為孱弱,脫歐有可能成為現實。不管怎樣,雖然法律與公正黨近期不太可能冒政治和經濟風險推動實質脫歐,但波蘭脫歐的司法進程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