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中,治療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癥的藥物談判進行了一個半小時,全過程回顧下來,可謂異常艱難。在企業第五次離席商談后,國家醫保局醫保談判代表張勁妮感嘆,“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在企業進行了第六次、第七次商量報價后,張勁妮的答復是:“覺得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真的有點難過。”直到張勁妮給出了33000的報價,企業代表第八次離席商談,最終確認了新的報價。
“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醫保談判代表張勁妮這句話,上了三個熱搜,感動了很多人。張勁妮的“眼淚”,背后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感。醫保談判代表坐在談判桌前,不是代表個人,而是患者利益的代表,心中要裝著患者,要為患者說話,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張勁妮坦言,中國的醫保基金,今年實際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年份,包括新冠肺炎前期,醫保基金的減征緩征,可能外企也有享受到相應的優惠,疫苗費用實際上占了醫保基金,非常非常大的支出,“所以我們對國家醫保局,今年仍然有勇氣開展醫保談判工作,確實是體會到了人民健康至上的非常大的決心。”
據悉,本次醫保藥品目錄談判中,7種罕見病用藥納入醫保目錄,這正是從“面”上保證了更廣大患者的利益。談判視頻中,張勁妮有難過,但也胸有成竹,這是做足了成本核算的功夫,是精心準備的結果。
從某種程度上說,“靈魂砍價”,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通過醫保藥品目錄談判,就能限制醫藥企業不合理的利潤追求,更好實現企業社會責任(摘自《大眾日報》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