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并不喜歡蟬,原因很簡單,還帶著小孩子特有的倔勁:蟬鳴實在是太聒噪了。
七月的傍晚,拗不過執意拉我出去玩的表妹,我極不情愿地隨她來到家后的稻田。世界安靜極了,我享受著這一方靜謐。忽然,一聲“知了”打破了平靜,“真是煞風景!”我憤憤地想,急忙掙開表妹的手欲跑回住處──去度過那閃閃發光的音樂時光。表妹卻把我的手握得更緊了?!皣u!聽!它們要開始了!”“什么要開始了?蟬?”我愣在原地,不明所以。
“知了──”在某一時刻,千百只蟬仿佛達成了協議,竟整整齊齊地鳴出了第一聲,但聲音綿弱,似乎有些膽怯。忽地便響亮起來,叫得猛烈又忘乎所以。“知了──”到了大合唱的高潮部分,每只蟬都扯開了嗓子盡情地鳴叫,尖銳明亮的歌唱刺破云霄直入心底,低沉穩重的鳴叫如一層輕紗,飄轉在整個合唱的底部,朦朦朧朧的,營造著神秘的氛圍。兩聲部聲情并茂,蟬鳴如喧囂的大河,一波消隕,另一波在空中綻放。大河就這么綿延不絕,仿佛要奔騰一生一世。
“是哪位杰出的指揮家能組織一場如此酣暢淋漓的蟬鳴大合唱?”我驚嘆不已,而那蟬,和法布爾說的一樣:“這鎮靜的蟬卻仍然繼續發聲,好像沒事兒人一樣?!边@時,人在蟬鳴中的大喊大叫已毫無聲響,如同一塊小石頭跌入海沸江翻的大河,被一發不可收拾的水流裹挾,霎時間不見蹤影。偌大的天地已經容不下這雄渾的嘶鳴了!蟬鳴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彈射,愈來愈旺,愈來愈旺……“知了──”突然,這旺盛的勢頭猛地削減了許多,如同潮汐跌跌撞撞地沖向海岸,又在頃刻間縮回大海,驚心動魄的蟬鳴進入了尾聲,漸漸低沉成了淺吟。又有哪只意猶未盡的蟬不愿停止歌唱,在眾蟬歇息之際,它最后鳴出一聲,大合唱終是謝了幕……
天地間仿佛蕩滿了塵土,許是那蟬鳴激起來的?耳膜還在嗡嗡作響,那是虞世南聽到的“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我的神經前所未有地痛快與舒暢,我久久地浸在那蟬鳴中,辨不清是現實還是虛幻……
“怎么樣,震撼吧?”表妹眉飛色舞地看著我?!班?!”我用力點點頭,然后,像她握緊我的手一樣,也緊緊地握住了她的手,牽著她像風一樣跑了起來。蟬鳴又一次響起,如同音樂一般,這時螢火蟲也開始探頭探腦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了,音樂讓這一刻的鄉下生活閃閃發光。“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我高聲地唱著──或者說是高聲地喊著?!跋x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表妹在我身后高聲地應著。就這樣,我和表妹跑著,跑著,不知疲倦,直到“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我心中對蟬的討厭頓時化為烏有。
蟬們演奏的音樂,讓這一刻閃閃發光!
本文細膩地描寫了蟬鳴的過程:由低到高,從獨唱到大合唱,最后到余音裊裊,選材新穎,角度獨特。文中的對話描寫,特別是對蟬鳴的描寫和歌詞的引用值得稱道,巧妙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顯示出小作者較好的謀篇布局能力。結尾再次點題,簡潔凝練,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