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寫作是特殊教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其中比較難的環(huán)節(jié)。對于智力有障礙的學生來說,寫作是非常困難的。想提高特殊教育學校作文教學的效率,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寫作訓練
許多智力有障礙的學生,因為不能跟外界有效交流和溝通,所以對外界事物的反應不是很靈敏,對周邊生活的觀察也不足。這一方面是因為先天性的障礙,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對世界或多或少有厭惡抗拒的情緒,所以觀察并不細致,也不能透過表面看到本質(zhì)。這樣的情況導致學生在寫作時無事可寫,作文內(nèi)容千篇一律,也不能在寫作時流露真情實感。
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留意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時說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然后詢問學生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以激發(fā)學生的討論興趣。或者營造能引發(fā)學生興趣的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例如,可以讓學生連續(xù)一周觀察上學路上的情景,看看哪些是固定不變的,哪些是偶爾出現(xiàn)的,一周之后,讓學生將觀察結(jié)果寫下來。實踐證明,雖然有些學生走的是同一條路,但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所以觀察的重點不同,寫出來的內(nèi)容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學生比較喜歡植物,所以觀察的重點就放在路邊的花花草草上;有的學生喜歡動態(tài)的事物,所以觀察的重點放在路過的行人和車輛上……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了觀察的樂趣,也形成了觀察意識。再如,以“自然環(huán)境”為主題寫作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讓學生切身感受和觀察大自然。面對這些特殊的學生,教師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根據(jù)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如,“春天的大自然中都有什么?”教師可以設置類似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確觀察的方向和目的。學生通過觀察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并借助這些事物表達情感。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有效觀察。同樣是寫“自然環(huán)境”這一主題,觀察某一特定事物——大白楊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遠到近觀察,描述遠處的大白楊是什么樣的,像什么?在微風中像什么?在陽光下像什么?到近處,要引導學生從下往上觀察,看看樹根是怎樣的?樹冠是怎樣的?樹冠中有沒有鳥兒的巢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觀察生活的習慣,長期堅持,便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能力。
二、明確目標,激發(fā)學生興趣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特別是在特殊教育的作文教學中,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感到無聊和沉悶。而且,有些教師過于重視作文形式而忽略寫作的內(nèi)容,這導致學生盡力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練習,但學習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寫作興趣。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所以它們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就要求學生要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寫作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并在不斷練習中提高書面表達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特殊教育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用興趣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設備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系統(tǒng)的教育可以將知識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這是系統(tǒng)教育的優(yōu)勢,但這種教學形式也有弊端,那就是固化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套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也會失去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避免讓學生陷入“套路”。此外,教師也可以多組織一些討論活動,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交流和討論。這種討論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通過討論,學生的思路會更加清晰,也能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教師通過和學生交流和溝通,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想法,指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以“情感”為話題寫作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展示一些優(yōu)秀作文,然后播放視頻、圖片等,喚醒學生的記憶,讓他們回想起生活中與“情感”相關(guān)的素材,然后教師再提出一些問題,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有必要的話,教師還要和學生一起討論,將事情具體化,情感真實化,表述清晰化,最后再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完成寫作任務。
三、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為提高寫作能力打基礎
智力有障礙的學生,他們活動的范圍和能接收到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且他們學到的知識也比較少,對他們來說正常交流也是很困難的。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進行有目的的作文教學。首先,要多進行語言交流的訓練,多給學生“交流和發(fā)言”的機會。一般來講,特殊教育學校是全日制學校,學校針對這種情況開設了很多交流課,給學生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機會。此外,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例如,班級里有同學的文具丟了,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寫尋物啟事。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會明白寫作的作用,并喜歡上寫作,喜歡上交流和溝通。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也要讓孩子多交流。雖然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但假期也會回家,有些特殊教育學校也讓學生走讀。所以特殊教育也涉及家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如,了解學生父母的生日等,然后在這些特殊的日子里,引導學生寫賀卡,寫生日祝福等,借助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把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讓父母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好地進行親子溝通,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最后,是在社會生活中訓練學生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雖然有特殊障礙的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交流機會很少,但也要抓住機會進行寫作訓練。因為學生將來畢竟是要進入社會的,所以社會生活中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總而言之,寫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堅持,只有多寫多練,才能提高作文水平。雖然在特殊教育中,寫作教學是比較困難的,但教師還是要想辦法克服困難,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幫助這些折斷翅膀的天使。特別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交際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雖然這些學生很難像正常學生那樣交流和溝通,但他們應該和正常人一樣被溫柔對待。愿我們的教師,都能拿出愛心和耐心,呵護他們,幫助他們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