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我的家鄉興國縣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宜人的好地方。這是一塊神奇的紅土地,在這塊土地上,紅色、綠色、古色三色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三色文化,如同一面鮮艷的旗幟,引領著我們前進。
紅色的革命精神
興國縣是蘇區模范縣、紅軍縣、烈士縣和將軍縣,是紅軍第三次、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為革命事業奮斗過。
據說,當年萬里長征的路上,每一公里倒下的戰士中,就有一名興國籍戰士。興國兒女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長岡紀念館內,陳列著老一輩革命家當年的生活用品以及作戰時的裝備。那些展品承載著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這些故事具有激勵興國兒女的巨大精神力量,教育我們要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軍精神。興國縣還流傳著《十送紅軍》等山歌和革命故事。諸如陳奇涵、蕭華等興國籍將軍的名字,就像一枚枚閃耀的勛章,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
綠色的生態環境
興國縣內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這里風光秀麗。均福山森林公園、瀲江國家濕地公園、朱華塔、普惠寺等名勝古跡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游覽。還記得媽媽說,以前在興國縣的瀲江河岸散步,河里、河岸到處都是垃圾,河水的惡臭還時不時飄蕩在兩岸。如今,瀲江河岸,高樓林立;華燈初上時,漫步于江堤,即可盡情飽覽兩岸美景。春來,楊柳依依,綠草如茵;夏至,花紅柳綠,人來人往;秋臨,秋高氣爽,波光粼粼。不同的季節,瀲江河為我們展現不同的魅力。
古色的傳統文化
興國縣是“古色古香”的。興國山歌是興國的一張名片,它寄托著興國兒女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經久不衰。興國還有一樣東西非常出名,那就是“風水”,興國是風水學中最盛行的流派——贛派風水的發源地,梅窖鎮三僚村被譽為“中國風水地理文化第一村”,名揚海內外。
興國縣有紅色革命歷史,有醉人的綠色風景,更有意蘊豐富的古色文化。它讓每一個興國兒女都為興國而驕傲。我們少年兒童承載著祖國和家鄉的未來,更應傳承三色文化,做時代先鋒,將我們的祖國和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指導老師:胡輝娟
【點評】小作者運用“總—分—總”的寫法來介紹家鄉的“三色文化”,小標題的使用讓全文結構更為清晰。文章主題突出,語言流暢,是一篇很不錯的家鄉宣傳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