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羅旭玲 張廷峰 陳 潔 穆 軍
(貴州師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農業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的基石,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加快農業現代化、釋放農村勞動力的“武器”。走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根本保障。農業機械化是處理“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是施行農村振興策略的重要物質支撐。農業機械化不但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還可以將農村的勞動力從傳統繁重農耕的生活中解放出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把“生產發展”放在首位,生產發展的任務需要農業機械化的硬件支持。2021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要著力推動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與建設,且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該文件提出要鞏固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供應和保障能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2021年是脫貧攻堅獲得決定勝利成果的一年,也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進一步加強農村經濟發展,重視“三農”,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將資源資產化、資金股份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國家全面大力倡導“鄉村振興戰略”,以確保“三農”問題得到重視和解決,進一步預防返貧致貧。因此,貴州省有必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互聯網與農業機械化有效對接,全面提高貴州省農業生產、管理和服務水平。
據中國流通農機網統計,2019年有1892家農機企業超過2000萬元/年收入,比2018年的2236家減少了334家;農機業務總收入為2464.67億元,比2018同期下降了4.43%,呈現負增長。在我國農機市場深度向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并行趨向下,行業經濟下滑,農機企業進入整合調整期,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實行了購機補貼優惠政策,使得貴州省農機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農業機械化的水平和覆蓋范圍顯著提高,農戶使用農機數量迅速增加,全省農機總動力達2960.4萬千瓦。截至2019年,貴州省有大中型拖拉機1.86萬臺,小型拖拉機12.41萬臺,農用水泵61.7萬臺。此外,谷物烘干機、植保機等科技含量較高的農業機械得到了推廣應用,農業機械遍及農藝技術、養殖技術、深加工技術等多個方面。
在我國農用糧食耕地減少,農村勞動力短缺、農村種植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下,農業現代化發展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近年來,隨著貴州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購機補貼優惠政策的實施,各種不同的新型實用農機具擁有量迅速增加,新增農機具遵循農業綠色發展原則。據貴州省統計年鑒農機擁有量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大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拖拉機配套農具數量維持不變,中型拖拉機、農用水泵、聯合收割機數量持續增加。
現階段,大中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拖拉機配套農具和聯合收割機是我國農機產品的主要代表,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農機總動力、小型拖拉機、農用水泵數量逐年下降,2018年開始增加。相反,大中型拖拉機、拖拉機配套農具的數量在2015-2017年逐年增加,2018年明顯下降。2019年,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影響,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配套農具的數量有所增加,而小型拖拉機數量回落。

注:以上數據來自2016—2020年《中國統計年鑒》
目前,貴州省農業機械的結構性問題較突出,農機推廣服務機制不健全以及農機技術覆蓋率不高等問題,制約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其中,農業機械結構裝備不合理表現為:動力機械較多,配套機械較少,拖拉機配套農具只有0.54%,而農業機械總動力高達20.88%,小型機械較多,大型機械較少,據相關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貴州省擁有大中型拖拉機在全國占比約為0.09%,小型拖拉機在全國占比約為2.11%;其他經濟作物農機裝備,雖然有所突破,但仍然處于初步階段。

表2 2019年貴州省主要農機擁有量占全國的百分比
根據調查數據表明,目前貴州省農機專業合作社多數分布在遵義市、銅仁市、安順市和黔西南州,已注冊農機專業合作社共計301個,服務農戶共計165178戶,從業人員共計10060人,擁有各類農機具共計10003臺(套),年度總收入17774.65萬元

表3 2019年遵義市、銅仁市、安順市、黔西南州合作社情況
綜合上述進行總結性分析,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發布實施,國家惠農強農政策力度和各級財政對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的不斷增強,合作社的發展在質量、規模、水平和服務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通過了解目前貴州省農機合作社的發展現狀,進一步完成農業機械化示范生產基地的建立,以標準化、專業化生產來促進農業化的發展,鼓勵建設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及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建立并完善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
近年來,國家對購買農機實行補貼政策,但由于貴州地勢條件不夠優越,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發展起步晚,現有量較少,農機企業不愿花大量成本到貴州地區開辦合作社,生產規模得不到擴大,宣傳力度也比較低,使農機專業合作社一直處于初始的階段,輻射帶動作用不太明顯,造成貴州省各地區很多農民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知之甚少。此外,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未很好地做出示范作用,在當地沒有很大的影響力,未使大部分的農民信服并且加入,以至于現今貴州農業還處于以人力勞作低效率低產量的現狀。
缺乏農機專業人才,是影響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主要因素,發展農業機械化,需從根本上解決農機人才培養的問題,達到規范使用農機,才能夠使得農機的使用效率高且低損耗,從而促進農村的發展。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落后、農民整體受教育程度低和農村的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等因素,使得農村地區欠缺專業性的農機技術人員,致使農機管理、保養維修、新技術推廣以及社會化服務工作得不到保障。
自貴州省作為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以來,互聯網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對農機專業合作社也進行了相應的投入。然而,過快的發展速度使得合作社的內部產生了問題,大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沒有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制定規章制度。同時,合作社以農民為主,專業化技能低,導致農機產品質量和服務方面的投訴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農民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失去了信任。
貴州省屬于丘陵山地地區,在推動貴州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面臨“農機下放難、維修難和存放難”等問題,這需要加大技術研發,因地制宜地發展適合貴州山地地區使用的農業設備。研究通過完成貴州省重點經濟作物和果林的全過程機械化生產,來處理無機可用、無地可耕和農機與農藝不匹配的問題??刹扇〈笮汀⒅行?、小型農機相結合、原創性創新和集成創新相結合、引進改造和原創性設計相結合,支持建立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山地農機生產創新體系,走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機械化道路。
農機專業合作社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機耕、機播、機收等農機作業服務,逐步探索“全程機械化+綜合農業服務”的獨特的新模式,實現農機作業服務“一站式”,做大做強農機服務業務,做實農業服務,發揮農機裝備優勢,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著力推進農機服務方式與農業運營規模相結合,為滿足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者對機械化生產的需求,農機部門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指導服務,培養與發展各類農機服務新主體、新模式,培育農村的能工巧匠,吸納農民就地就業,加大對貧苦地區產業和貧困人口就業的支持力度。施行鄉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養行動,建立一批創業創新示范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使農機社會服務化體系走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隨著農機社會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處理了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分散的農業生產運營無法解決的機械化作業問題,促進了農民增收,糧食增產,促進貴州省農業的進一步騰飛。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互聯網+農機”新型農業生產模式,互聯網和農業機械化的有效銜接,可以更加精準地確定投放量,幫助解決農機的普及和推廣問題,打破了丘陵山地地區發展現代農業受到網絡限制的問題,為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種植戶實現近距離的匹配。著力發展“互聯網+農機”,實現農業機械的智能化管理,推進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促進貴州省互聯網和農業現代化的協調健康快速發展。
在推進農機技術發展與農業生產經營一體化、農機生產運行服務質量與經濟效益同步提升、農機化生產管理與信息服務、“互聯網+農機”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合理配置和維護管理農機,提高農業信息技術服務水平。根據貴州省土地分布情況和農作物耕種時間的明顯差異,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貴州省農民的生產需求。農機資源易查詢、管理智能化和過程平臺化,提高農機智能化水平,使“互聯網+農機”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引擎。
農業機械化在生產環節中以機械動力代替人畜力,采納先進的農業機械配備,并且引進現代科學技術,不僅實現了機械自動化,提高了農業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并且加快了生產結構的調整。將農業機械運用于農業生產運營當中,極大限度地解放了生產力,降低了農業生產對于人力的依賴水平,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更大的貢獻,調整和優化農機的發展結構和布局,有利于加快推動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業化、現代化轉變。
在國家的優惠政策下,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扶持資金的投入,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的生產建設,加強農機作業配套服務的設施和維修網點的建設、提高農機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有效解決農機規?;洜I問題,建立健全扶持政策體系。鼓勵農機設備生產企業與全球化產品供應商和其他行業上下游企業之間進行深度對接與合作,構建成本共擔、利益分享等合作方式,克服基礎設施、基本技術、電子軟件等瓶頸性問題。加快發展服務性制造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農機服務能力,為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