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霖霞
(廣州市中山紀念堂管理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又名紅棉,是廣州市的“市花”,在我國廣東地區分布廣泛,歷史久遠,有著“英雄花”的美稱。木棉具有花大色艷,樹形優美等特點,常用于公園綠化建設,另外,木棉還富含多種活性物質,因此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一直以來,木棉在廣州市園林綠化景觀和歷史文化構建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木棉古樹,歷經百年滄桑,在花城往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近些年,隨著現代化城市進程的不斷推進,不少木棉古樹的生存環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正在遭受嚴重的破壞,一些木棉古樹正在走向衰老、甚至瀕臨死亡?;诖?,本文就廣州市木棉古樹分布、生長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以廣州中山紀念堂園內古木棉的養護和管理為參考,闡述了當下木棉古樹保護的常用管理辦法和存在的困難,旨在為木棉古樹的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對廣州市的10區2市的情況調查發現,木棉在廣州地區的分布廣泛,并且存在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如圖1所示)。其中,番禺區、增城區、越秀區木棉古樹數量列居前三,分別占木棉古樹總量的27.44%、25.58%和16.74%,其他地區木棉古樹數量占比均在10%以下,這主要是因為番禺區具有天然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優勢,適宜木棉古樹的孕育,而像海珠、天河和荔灣區等這些老城區,由于受城市發展的影響,木棉古樹數量較少,占比還不足1%。
對于古樹而言,樹齡是一個重要指標,有研究報道,廣州地區的木棉古樹整體還是處于“年輕化”狀態。如圖2所示,其中,樹齡在100~199年的居多,占總量的88.37%,樹齡在200~299年的,占比在10.23%,樹齡大于300年的木棉古樹數量極低,僅占1.40%。其中,樹齡最高的木棉古樹位于廣州中山紀念堂園區內,樹齡高達350多年,是廣州木棉古樹的重要代表。

圖2 廣州地區木棉古樹樹齡占比情況
此外,還對木棉古樹的生長情況進行了分析,參照《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范》,對木棉古樹生長狀況劃分為三個等級,對枝葉繁茂、葉色佳的古樹評級為“好”;枝葉稀少、生長趨勢不佳的為“一般”;枝葉干枯、花黃的為“差”。據調查,廣州市木棉古樹70%以上長勢良好,葉色濃綠、枝葉濃密(如圖3所示)。

圖3 廣州市木棉古樹生長狀況
近些年,隨著城市經濟、環境氣候條件的不斷變化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木棉古樹生長狀況不容樂觀,長勢出現了逐漸衰弱的趨勢,顏色變差,枝葉稀少等,另外病蟲害現象日益突出,介殼蟲、粉虱、天牛嚴重破壞木棉的葉、莖、枝桿,影響了木棉的觀賞價值。白蟻是木棉古樹主干的主要破壞者,主干形成空洞,導致樹木倒伏甚至死亡。據統計,廣州市有將近29.3%的木棉古樹遭受白蟻的“襲擊”。因此,相關部門及人員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大保護力度,制定專項防護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市重要地標之一,于1931年建成,園內總面積僅6.2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3.1萬平方米,占園區總面積的一半左右。園區內共有422株老喬木,其中在冊古樹名木7株,待入冊古樹4株。園內木棉共21株,85%的樹齡在50年以上,廣州市最古老的木棉古樹就在其中,該樹樹齡高達350多年,1985年被鑒定為一級古樹。這棵木棉古樹樹高約27米,胸徑約1.96米,平均冠幅達33米。在2018年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的“中國最美古樹”遴選活動中作為木棉樹種的代表,獲得“中國最美木棉”的稱號。
2.2.1 制定完善的保護制度,并把相關工作納入規劃
年代久遠,歷盡滄桑,中山紀念堂這棵木棉古樹依然雄偉如初,離不開幾代管理者的科學保護。其中完善的保護制度和管理體系是木棉古樹得以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管理機構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和古樹現狀,制定了《古樹名木、老樹保護措施》,完善了《生態完善建設詳細規劃》,同時還將木棉古樹保護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內,細化木棉古樹的保護工作,確保制度落地,各項養護工作落到實處,保證了古樹名木管護工作的有序開展。
2.2.2 完善木棉古樹檔案,動態管理生長情況
依托專業機構,通過先進的科學手段,完善木棉古樹立體數據檔案的建立,準確把握樹木的健康現狀,例如測量樹體數據(樹高、胸徑、冠幅等);科學鑒定準確樹齡;樹穴土壤分析檢測;使用PICUS彈性波樹木斷層畫像診斷裝置進行樹干健康畫像;使用TRU樹木雷達檢測系統對根系的生長分布進行畫像等。同時,每年定期對樹體進行全面的“體檢”,做好古樹的健康狀況和安全性評估,動態管理數據庫,并及時根據檢測情況調整和制定養護措施。
2.2.3 針對性實施各種復壯措施,保障樹木生長安全、健康、穩定
中山紀念堂這棵木棉古樹雖總體健康良好,但畢竟樹齡高,生長久,還是存在不少健康隱患。如樹體西側硬質鋪裝過厚,導致樹體整體向東傾斜;樹穴面積小,立地環境不好;樹穴土壤營養不均,泥土板結等。根據這些情況,管理機構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復壯措施,包括在傾斜側建造保護支撐柱;改善樹木種植環境;鋪設生態鋪裝擴大樹穴生長面;增加營養基質土,加強養分、水分的滲入;通過定期釋放蒲螨幼蟲進行天牛生物防治等。另外,每年對木棉古樹進行針對性的深根施肥和寄生植物修剪等。
2.2.4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木棉古樹的社會影響力
人們對古樹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是影響古樹保護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避免人為的機械破壞(一般是指由于人為、機械動力等因素對古樹樹干、樹皮造成的創傷,是嚴重影響古樹生長的不利因素之一),杜絕人為干擾,增強人們對古樹的重視,中山紀念堂管理機構不僅對木棉古樹進行立牌宣傳,還在木棉花期舉辦各種賞花活動和研學活動,利用微信小程序、電視、網絡、微信、微博等各種途徑,加強對木棉古樹的宣傳,介紹古樹的魅力及價值,另外,還積極參與各種古樹相關的評選活動,提高木棉古樹的社會影響力和群眾認知度,達到使人們愛樹、護樹的良好宣傳效果,形成優良的社會氛圍。
每當春天來臨,廣州中山紀念堂這棵木棉古樹歷經350多年滄桑變幻,依然“雄姿颯爽”,迎風怒放,滿樹繁花。其保護工作是廣州地區木棉古樹保護工作的優良代表,但同時也折射出廣州地區木棉古樹保護工作面臨的一些問題。
近些年,廣州地區木棉古樹的生長狀況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其中,經費投入不到位,管護力度不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目前,隨著木棉古樹的長勢逐漸變差,現有的經費僅能針對一些狀況較差的古樹優先進行搶救性養護與復壯,而難以保證對所有的木棉古樹進行定期的日常維護工作,更別說是復壯方面一些高精尖的新技術手法的應用。特別是廣州市的木棉古樹樹齡一般集中在100~199年的較多,樹齡不是很高,因此,在專項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容易忽略了對木棉古樹的日常管理,會對后續造成很大的隱患。中山紀念堂的木棉古樹因為樹齡老,名氣大,政府在經費下撥方面已經有所側重,但仍然是杯水車薪,雖然通過科學檢測評估,制定了一系列的復壯方案,但是因經費受限,也只能分批次逐年逐項實施,大大延長了復壯工作落實的時間。
在城市建設和景區開發過程中,雖然一再強調市政建設、景區規劃要做到與古樹名木的統一結合,在前期的調研、規劃論證中,要注重考慮到對古樹名木生長環境的破壞,進行適度、合理開發,但是還有一些地區的規劃設計并未考慮到古樹的生長環境,因此,減小了古樹的生長空間,并且土壤被過分踐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板結,導致古樹原本生存環境被迫改變,影響了古樹正常生長,縮短了古樹的壽命;另外,在城市美化建設中,將一些彩燈、燈籠、彩帶等裝飾物懸掛于古樹枝干上,也對古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再者,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是影響古樹生長的重要因素,如農家污水的任意排放,垃圾未分類處理,樹旁堆放雜物等都嚴重污染古樹周邊土壤環境,破壞了古樹的生存條件。特別是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含硫氣體排放量大,大氣遭受嚴重污染,酸雨現象持續加重,惡劣的氣候環境嚴重影響了古樹的生長。
古樹周邊生長環境持續遭到破壞,破壞范圍加大的情況依然存在,盡管出臺了一些古樹保護方面的條例,但立法不足和執法不嚴仍是制約古樹后續資源有效保護的最大瓶頸之一,還有人們認識不足、宣傳力度不夠、管養部門不夠重視等,也是阻礙古樹及古樹后續資源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木棉樹種每年只有一次花期,通常在3~4月份,盡管在花期期間得到了一些關于賞花方面的宣傳,但對于樹種本身的文化含義、古樹價值意義、古樹保護的必要性等方面的宣傳教育還是比較缺乏,這都影響著人們形成由衷愛樹、自覺護樹的良好氛圍。
同時,管護古樹名木,各級古樹名木主管部門必須協同作戰,合理劃分各自的責任和權屬,保證古樹名木管護工作的科學、有序開展。此外,各級古樹名木主管部門要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定期檢查古樹名木生長情況,在檢查中發現古樹名木生長有異常情況或環境狀況影響古樹名木生長,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應及時采取保護和救治措施。
古樹病蟲害是對古樹健康構成威脅的重要因素之一,廣州木棉古樹主要病害類型有炭疽病、斑點病等,蟲害以粉虱、白蟻、蚜蟲等為主,近幾年,針對古樹病蟲害的工作雖然積極有序開展,但對于一些新興技術如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還未得到良好的普及和推廣,這一方面是由于資金受限,專項管理經費不足,一些生物防治設施及價格昂貴的生物試劑購置不到位;另一方面,對古樹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不夠,對新技術的應用、理解不到位。此外,古樹信息化管理模塊功能還不夠完善,目前,對于古樹的動態監測主要是針對古樹的生長狀況(樹高、胸徑、冠幅)和健康狀況(樹干健康、根系生長情況等),而對于蟲害的監測、報警等尚未形成良好的監測和預警機制,以至于在病蟲害防控上不能準確、及時控制。因此,管理機構應將古樹病蟲害防治資金納入預算,積極購置、完善相關設施、設備及生物試劑,加強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確保古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落實到位。
木棉是廣州市的市花,也是廣州市重要的本地樹種,當下廣州地區對木棉古樹保護管理及保護技術的應用總體位列全國前列,但仍然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特別是對木棉古樹后備資源的保護,必須及時排查和處理古樹保護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提高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續性,為古樹名木的健康生長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只有從政策、資金、技術、人才隊伍等多方面謀劃、協調才能更好地實現對木棉古樹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