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洋
(遼寧省蠶業科學研究所,遼寧 鳳城 118100)
中國柞蠶養殖可提升的利潤空間較大,柞蠶銷售渠道暢通、深加工潛力較大。柞蠶屬于完全變態昆蟲,經歷成蟲(蛾)、卵、幼蟲、蛹這四個完全變態,這四個蟲態都可以應用開發利用。其中柞蠶蛹是人類的一種新營養源,是衛生部(原)批準的“作為普通食品管理的新資源名單”中唯一的昆蟲類食品。中國柞蠶的發展前景廣闊。
一是柞蠶飼料資源豐富,二是氣候條件適宜,三是柞蠶繭產區的農業生產結構有利于柞蠶生產的發展,四是柞蠶生產技術基礎好,五是柞蠶絲綢是重要的出口創匯商品。

圖一 柞蠶繭
柞蠶生產投入少、效益高、見效快、可持續。然而現有柞林資源利用率低(利用率除遼寧外,均不超過10%)、蠶繭總量(全國產量8.3萬噸,主產區人均蠶蛹0.4斤,全國人均0.11斤)不足以滿足需要。相關產業開工不足。目前柞蠶產業進入了以柞蠶和柞園資源為產業基礎,以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為開發目標,以現代高新技術為手段的柞蠶資源多元化利用階段。除了栽樹養蠶、繅絲織綢的利用模式外,還可以利用柞樹、蠶繭絲的物質、生物、文化等資源的多種功能,開發食藥用新產品、生物質材料以及絲綢文化等全方位、多途徑的開發利用模式。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改革,基本上實現了高產、穩產。良繭率、全繭量、繭層率分別達80~85%、10~12g、11~14%。柞蠶業的主產區都設立了蠶業科學研究與生產組織機構,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華麗轉身,找到了新的歷史定位,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實現了蠶繭增產、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環境改善、可持續發展。
柞蠶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在柞蠶生產的副產物中,柞蠶繭繅絲后得到蠶蛹,約占鮮繭的85%。干柞蠶蛹含粗蛋白55%,粗脂肪28%,粗灰分5%,碳水化物等12%。可供食用或作飼料。鮮活柞蠶蛹是生物制品的良好原料。先用搗碎機將柞蠶蛹搗碎,過濾,除去蛹殼而得到蛹漿,加入50℃溫水使蛋白變性,通過離心式油水分離機將蛹油、蛋白及水溶性上清液分開。鮮蛹油質量好,可制亞油酸。蛹蛋白經稀鹽酸沉淀后水洗而得到蛹酪,可供食用或藥用。上清液含有抗菌肽、凝集素及溶菌酶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柞蠶的削口繭、蛾口繭及屑絲是絹紡的重要原料。“大挽手”是干繅絲或濕繅絲時剝繭、尋緒及理緒過程中得到的屑絲;“二挽手”是繅絲索緒時得到的屑絲。蛹襯是柞蠶繭內層包裹蛹體的薄絲。它們的加工與桑蠶的長吐、滯頭制作法同(見長吐、滯頭)。柞蠶副產物的綜合利用:一是柞蠶蛾用于生產保健品;二是柞蠶蛹可加工成各種食品;三是柞蠶絲蛋白用于生產高級化妝品及飲料;四是利用幼蟲或蛹誘導柞蠶抗菌肽;五是利用柞蠶核型多角體病毒表達載體表達外源基因生產生理調節物質;六是利用柞蠶卵繁殖赤眼蜂,利用柞蠶蛹繁殖白蛾周氏嚙小蜂等。
養蠶,必須準備足夠數量的柞蠶場(tussah silkworm rearing yard),飼料不足將影響蠶繭的產量和質量。應根據蠶場面積、柞樹密度、樹勢、產葉量和春蠶需葉量來確定飼養量。蠶場不是孤立存在的,和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旦被征用必將失去養蠶的基礎,而適當的補償更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和持續發展。
資產評估是指由專門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規定和有關資料,根據特定的目的,遵循適用的原則和標準,按照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資產進行評定和估價的過程。資產評估工作必須由專門機構和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資產評估必須有法律依據和依照有關法規、政策進行;資產評估必須遵循適用的原則;資產評估必須符合規定的評估程序和標準;資產評估必須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和統一的貨幣單位計價。
通常把蠶場劃分為小蠶場、大蠶場和繭場。小蠶場是收蟻和飼養1~3齡蠶的蠶場,要求用2年生柞樹。
二化性蠶區的遼寧省收蟻飼養1齡蠶的小蠶場面積約占蠶場總面積的5%~10%;收蟻飼養1~2齡蠶的小蠶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5%;收蟻飼養1~3齡蠶的小蠶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20%。
一化性蠶區的河南省收蟻飼養1齡或1~2齡的蠶坡,其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0%~20%。用2~3年生老柞樹時,所需蠶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18%。大蠶場是飼養4~5齡蠶(大蠶或壯蠶)的場所。
二化性蠶區的遼寧省利用3~4年生柞樹,蠶場面積為總面積的60%~70%;山東省利用2~3年生疏枝柞時,需蠶場面積也為總面積的60%~70%。
一化性蠶區的河南省則用1年生芽柞(火芽)時,約需蠶坡總面積的70%。繭場系供5齡蠶繼續食葉與營繭用的場所。
二化性蠶區的山東省用2~3年生柞樹時,約需總蠶場面積的12%;遼寧省采用4~5年生柞樹時,約需蠶場總面積的20%。一化性蠶區河南省的繭場面積約需總面積的12%。

圖四 供柞蠶嫩皮蛹
放養管理柞蠶和柞蠶幼蟲期攝食、生長發育及結繭的場地,俗稱蠶場、柞嵐、柞坡。
根據柞蠶不同齡期對柞樹樹種、樹齡及坡位、坡向的不同要求,在柞蠶1化性地區,分為固定蟻場、大蠶場、營繭場。在2化性地區,春蠶期分為春用保苗場、大蠶場和營繭場;秋蠶期,移一次蠶時,分為秋用保苗場、營繭場、移兩次蠶時,分為秋用保苗場、大蠶場、營繭場。根據柞蠶場的形成過程可分為天然次生林場和人工林場兩種。柞蠶場內柞樹樹種很多,主要養蠶樹種有尖柞、蒙古柞、遼東柞、栓皮櫟、銳齒櫟、槲和白櫟等。為便于放養柞蠶,柞蠶場坡度以35度以下為宜;柞樹樹型,分無干、中干拳式和中干有支干3種;養蠶用的柞樹枝條,要求1~6年生;柞蠶場柞樹密度,無干樹型每市畝150墩以上。中干樹型100墩左右。人工林柞蠶場要環山等高,與其它肥地植物相間密植,以利保持水土和肥山旺柞。
遼寧省柞蠶場分類標準:一類蠶場,中刈樹型,每公頃有柞樹1500株,郁閉度0.7以上,草冠植物覆蓋率90%以上,莖葉量5250千克/公頃以上,殘落物層2~3厘米,有機質3%以上,土層深厚,樹枝旺盛,每公頃產葉量是6000公斤。
二類蠶場,中刈樹型,每公頃有柞樹1050-1500株,郁閉度0.6-0.7,草冠植物覆蓋率75-90%以上,莖葉量3000-5250千克/公頃以上,殘落物層1~2厘米,有機質1-3%以上,土層中等,樹勢一般,每公頃產葉量是3750-6000公斤。
三類蠶場,中刈樹型,每公頃有柞樹少于1500株,郁閉度0.5-0.6,草冠植物覆蓋率65-75%以上,莖葉量1500-3000千克/公頃以上,殘落物層1厘米以下,有機質1%以上,土層淺薄,樹勢衰敗,每公頃產葉量是2250公斤左右。根刈樹型、缺株樹、產繭量各地有所不同。見附表1

附表1 柞蠶場分級標準
以征用500株為例
計算方法1:調查過去三年該地蠶繭的價格區間,取平均值,平均產量是2150斤/4公頃,即537.5斤。所征用的500株柞樹,占地面積為500/1500=1/3公頃。產量為537.5*1/3=179.1斤,產值為4300元,每株產值為4300/500=8.6元。30年的柞樹每株產值為8.6*30=258元。某縣土地補償標準為35元/M2,500株的柞樹占地為1/3公頃,補償額為35*10000*1/3=11.6萬元。折合每株為11.6萬元/500=233.33元,合計為491.33元。
計算方法2:根據遼寧省柞樹補償標準,柞樹林木補償費:1、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2、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3000元;3、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4400—6000元;4、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2400元。
本案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4840—6000元;,500株的柞樹占地為1/3公頃=15*1/3=5畝。500株的柞樹的補償額為:4840*5-6000*5即2.42萬-3.0萬之間,平均為2.71萬元, 折合平均每株54.2-60元,再加上土地補償金233.33元,總共每株補償款為元287.53--293.33元。所以應該取其上限為293.33元。
4.1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4.2 業內普遍認為,我國南蠶北移是大趨勢,隨著柞樹施肥技術的不斷應用,柞樹產葉量有望15-30%。補償的金額還應該提高。隨著產量的提高,蠶繭質量也同步提高。
4.3 業內普遍認為,由于部分蠶場被征用,勢必會造成蠶場形狀不規整,為將來作業造成一定的障礙困難甚至安全隱患,也會增加部分作業成本。
4.4 業內普遍認為,技術力量強弱、生產經驗豐欠,柞樹長勢、病蟲害種類多少、發生指數輕重,是否采用飼料節約型柞蠶品種,也是考慮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