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永興
(山西正大方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各類建筑工藝和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也不斷加快。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施工技術,能顯著改善傳統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并能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節省工程造價成本,對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裝配式建筑是指在工程建造過程中,將傳統需要在施工現場開展的施工作業提前在工廠完成,將建筑工程主體結構中使用的各項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體、樓梯、陽臺等)預先在工廠中完成制作和加工,再直接運輸到施工現場,然后根據不同構件的實際特點采用不同的連接方式在現場直接進行裝配。可應用裝配式施工技術的建筑工程構件包括混凝土結構、現代木結構、鋼結構等,采用裝配式施工技術能大幅提高建筑工程的生產效率,減少傳統施工現場中產生的噪聲污染、廢氣廢水污染等,減少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影響。應用該技術的要點是要嚴格控制各部分構件的規格、尺寸和預留空隙的位置,才能保障各部分構件能在施工現場精準對接和連接。
國內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體系和標準還有待完善,但是結合目前國內裝配式建筑的建造經驗和國外數據資料來看,裝配式建筑工程在結構上具有以下優勢:
相關資料表明,傳統工程建設過程中,每平方米建筑工程平均需要20個工時完成修建,但采用裝配式施工技術可將每平方米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時縮短為11.5工時,大幅降低施工強度[1]。
假設需要建造一座5層的常規住宅,若采用傳統施工技術,總施工時間大約需要240d。但若采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工程中預制建筑工程中各類結構構件,直接運輸到施工現場吊裝拼裝,整體工期可縮短為180d,大幅減少長時間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人工成本、設備租用成本、管理成本等,既能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也能讓建筑單位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與傳統建筑工程施工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中需要使用的建筑結構構件都是預先在工廠中以流水線形式統一生產,能有效控制各構件的規格和質量,方便工程造價人員提供更加準確的造價報告,使管理人員更好地對施工過程進行造價控制,減少資金浪費,控制施工隱患。
3.1.1 整體式樓板和樓板支座連接位置設計
在設計建筑墻板和整體樓板前,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所有構件都能與建筑主體結構進行有效的拼接[2]。對各類構件的制作質量提出嚴格要求,使建筑墻板和整體樓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搭接處預留充足空間,應在1cm以上。做好整體樓板和樓板制作連接位置的防漏漿處理,避免后續施工中因漏漿對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產生影響,如墻板變形等。
3.1.2 預制疊合板內的線管預留設計
設計人員應從建筑工程的實際建造要求出發,全面考慮各類構件中需要鋪設的管道,在預制疊合板內預留管道鋪設空間,提高管道整體布局的科學性,規避管道或線路的較差偏離情況。
3.2.1 預制構件運輸
與傳統建筑工程中運輸施工材料不同,完成預制的構件出廠后運輸到施工現場會直接吊裝和拼接[3]。因此,保障運輸過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消除運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保護預制構件的完整性對建筑工程的順利進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常情況下,構件生產工廠和施工地點之間都具有一定距離,施工單位應在運輸前結合導航軟件等科學規劃構件運輸路線,并在必要的情況下為構件安裝必要的保護措施,避免構件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壞。
3.2.2 PC剪力墻存放
堆垛架是存放和堆垛剪力墻的重要設施,必須嚴格控制堆垛架的加工質量,才能保障堆垛架具有可靠的承載能力。主要是因為PC墻板外墻側向度太低,不能直接用于支撐建筑物。因此,需重點關注該類易損構件的存放環境,保證剪力墻的應用效果,如圖1所示。

圖1 堆垛架
吊裝施工是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應用中的重難點環節,并且構件的吊裝施工質量會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因此,在應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時,應重點關注吊裝作業施工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減少裝配式構件吊裝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預制構件的吊裝作業主要依靠起重機或塔吊設備完成,保證施工設備的綜合性能,對提高預制構件的吊裝施工質量非常重要。具體可詳細考慮的以下兩方面問題:①明確塔吊及起重機在施工現場的最大覆蓋范圍,掌握塔吊和起重機的最大承重能力,確保施工設備能滿足預制構件的吊裝需求;②明確塔吊和起重機對構件吊裝和裝卸的要求,確保施工設備的起吊高度能滿足預制構件的起吊要求。
3.4.1 現澆結構具體標高和平整度設計
設計人員必須在模板設施施工開始前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明確施工標準,規避意外情況的發生。嚴格把控測繪工作的質量,確保各項測量數據的精準度。完成模板安裝工作后,現場管理人員應對立柱、橫梁、地板、外墻等結構的模板安裝質量進行全面檢查,確認達到施工標準后才能進行后續工序的施工。
3.4.2 控制水平縫寬度設計
在應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過程中,應嚴格把控水平縫的寬度,將所有水平縫寬度控制在2.5cm左右[5]。
完成模板安裝工作后即可開展混凝土澆筑作業,在此過程中,監理人員和質檢員應全程在旁監督,提高混凝土澆筑作業的施工質量。對混凝土漿液的濃度、凝固速度、流動性、溫度等條件作出嚴格要求,混凝土漿液的溫度會直接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凝結速度、結構裂縫情況、混凝土結構的強度等級等。另外,也應注意避免因模板密封不嚴引發漿料泄露等情況。完成混凝土澆筑作業后,須對其進行充分振搗。
施工材料、施工人員和施工設備是傳統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三個主要管理因素,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將施工材料轉到工廠中進行預制,則施工單位更應加強對施工人員和施工設備的管理力度,加強現場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和配合能力,才能保證工程能有序推進[6]。首先,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構件吊裝方式與傳統施工技術區別較大,施工單位應根據具體施工技術的不同,對施工人員進行關鍵性技術培訓,使其了解并掌握關鍵技術的應用要點和應用標準,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同時,還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培訓,確保在發生意外情況時,現場人員能迅速反應,將損失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并充分保護自身安全。其次,由專業人員組成管理隊伍和質檢小組,對現場人員及設備有效管理,對已經完成的工程進行仔細的質量檢查,才能保證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最后,應由設備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中的機械設備和工具進行定期養護和維修,及時更換已經老化或磨損嚴重的零部件,保證機械設備和工具能滿足施工強度的需求。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砌筑式建筑的施工技術有很大區別,構配件在工廠中預制完成后運輸到施工現場直接組裝[7]。保證運輸過程的安全性,減少構配件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的損耗,對減少建筑工程的造價成本來說非常重要,施工單位應嚴格要求并把控運輸和裝卸工具,確保進入施工現場的構配件質量符合工程的建造標準。施工單位需要根據工程的推進順序科學安排不同構配件的入場時間,在施工現場開辟專門場地進行構配件的存放,保證存放環境的干燥和通風,嚴禁堆放過高,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對存放時間較久的構建進行必要的養護,保證構配件質量。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施工技術,具有施工簡單、工期短、工程造價低等諸優點,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由于該技術的實際應用時間較短,應用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建筑企業應結合施工經驗,嚴格把控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加強對施工質量的把控,才能促進我國建筑行業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