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俞雯 潘玉 駱倫良 羅永宣

小微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所處地位特殊,其融資難問題備受人們關注。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原深度貧困地區小微企業脆弱性增強,生存壓力增加,財務風險增大。為應對疫情沖擊,從全國層面講,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門等十八部門聯合出臺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和一項服務小微企業的指導意見;從地方層面講,廣西推出復工復產、穩企貸、桂惠貸等政策。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但從河池市后疫情時代的整體融資情況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依舊是阻礙小微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后疫情時期河池市小微企業融資新情況
河池市小微企業融資有效供給不足
2020年以后,河池市小微企業融資供給增多,但有效供給仍然不足。河池市小微企業融資供給方主要是金融機構,并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主。被調查企業中采用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進行融資的占被調查企業的84.87%。隨著“穩企業,保就業”政策和自治區復工貸、穩企貸及河池市出臺的相關金融措施的持續推進,河池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強化對小微企業等重點行業及群體的金融支持,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額持續攀升,2020年1~12月,河池市小微企業新發貸款同比增長8.34%,小微企業貸款供給增長。在被調查企業中,認為疫情后銀行貸款申請難度較之前更容易的僅占被調查企業的35.71%,即超過六成的小微企業認為疫情之后申貸難度與之前一致,甚至更難。
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產品重資產特性降低了小微企業實際信貸供給規模。通過梳理銀行業金融機構近期推出的“云稅貸、微易貸、科創貸、小微易貸、微捷貸、賬戶云貸”等128種新型融資產品,我們發現,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產品較少。按照借款人品德、企業經營能力、企業資本、資產抵押等傳統5C貸款審貸要素,能夠達到貸款條件的小微企業較少。超六成被調查企業認為銀行抵押品要求過高是導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最重要原因,近六成被調查企業認為難以獲得第三方擔保是導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超四成被調查企業認為銀行貸款手續太煩瑣是導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被調查企業中超四成的小微企業未進行信用評級,AA級以上企業僅占被調查企業的31.09%。由此可見,銀行重資產審貸方式實質上限制了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
河池市小微企業經營性融資需求增加
河池市小微企業大多處在農林畜牧業和低端制造業等行業。河池市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程度較大,2020年1~3月,河池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減少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減少6.2個百分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小微企業生產和營業的停擺導致收入和現金流中斷,后續償還貸款壓力增大,再疊加房租、工資、利息等費用剛性支付等因素,小微企業能否獲得經營性貸款支持直接關系到小微企業的生死存亡。小微企業經營性融資需求增加,加劇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調查發現,河池市小微企業預計資金缺口達1.53億元,獲得金融支持僅為0.41億元。小微企業申貸通過率僅為23.68%。以廣西河池某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在某銀行貸款余額為11.1萬元,合作社所種植的沃柑等農產品一年一轉,且銷售期集中于一個月內,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響,沃柑等農產品無法正常流通,沃柑價格上漲,但由于復工率低,沃柑等農產品無法采摘,企業直接虧損近百萬元。2021年,基于對沃柑等農產品市場樂觀預期,企業用于春季種植養護的新增貸款需求極為迫切,且償還原貸款壓力增大,若缺少后續貸款投入,該合作社將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
小微企業難以獲得經營性貸款支持的重要原因在于,這些小微企業資產負債率大多在疫情暴發前就已經較高。在現行銀行審貸條件下,小微企業已無足值抵押品、擔保品來滿足其恢復正常經營的經營性貸款需求。根據調研顯示,近四成小微企業資產負債率在50%以上,但被調查企業中,超六成小微企業認為存在經營性融資需求。
激勵政策效果不顯著
工業產業園模式受眾偏窄。河池市政府以工業產業園為中心,為工業產業園內小微企業提供減費降稅、政府補助、政策性融資擔保、培育產業鏈融資等精準服務。根據第三方平臺數據,河池市共有19個工業產業園區,包含約269家小微企業。相對于散布全市的小微企業來說,眾多的小微企業難以享受到工業產業園區政策紅利。
政策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弱。從河池市融資擔保業務情況看,河池市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支持不夠,2020年,河池市政府性融資擔保小微企業在保余額僅占總在保余額的26.22%。
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弱。調查顯示,在近幾年出現未能按期償還貸款情況的88家企業中,僅9.09%的企業認為政府風險補償機制起作用。
原深度貧困地區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分析
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效供給受限制
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信貸產品中,重資產的產品較多,輕資產的產品少,導致信貸供給與后疫情時期小微企業需求有差距。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產品精細化程度不夠。傳統信貸審批重抵押擔保品、風險管控嚴與小微企業缺少有效資產擔保、經營風險高的現狀相矛盾。同時,現行的銀行小微企業信用貸類產品,盡管無須要求企業提供抵質押品或者再擔保,但對小微企業經營時間、稅務等級、信用要求較高,如商易貸、易網貸等產品,小微企業缺乏良好信用和經營指標的支撐難以獲得“信用貸”。
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大,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人員普遍存在畏貸心理。原深度貧困地區小微企業的輕資產、弱經營能力、高資產負債率、低抵御風險能力等“低資質”特性使小微企業的財務較為脆弱、生存發展波動性大,進而導致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性較大。在現行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終身負責制前提下,信貸人員畏貸心理嚴重,偏好于推廣營銷大中型企業貸款。
強監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銀行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從資產端看,一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小微企業客戶面臨比以往更加惡劣的生存環境,新增不良貸款的壓力加大;另一方面,銀行監管資本充足率和央行的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不斷提高,銀行資本補充難度增大,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資本補充難度較大。從負債端看,央行延續存款基準利率壓艙石作用政策加強存款管理,加上清理不合規存款創新產品文件出臺后,進一步削弱了銀行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主動負債能力,提高了銀行貸款成本。過高的貸款成本反過來限制小微企業貸款投放。
政府激勵政策效果不顯著
政策性擔保基金政策落地難,導致政策性擔保業務偏離主旨。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切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但目前河池市政府仍未出臺涉及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的相關措施,導致河池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過多投放“安全”的大中型企業貸款。
風險補償金不足,難以覆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2020年7月,河池市政府首次出臺風險補償金相關文件,即《河池市“穩企貸”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試行)》。該文件規定,河池市“穩企貸”風險補償金首期總規模為3000萬元,對放貸銀行于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向河池市企業發放的首次(筆)一年期內(含一年期)貸款發生的貸款本息損失,按一定比例進行風險補償。納入風險補償范圍的本息損失,由“穩企貸”風險補償金和放貸銀行按2∶8的比例分擔,風險補償金每筆補償金額最高限額為400萬元。在中國人民銀行河池市中心支行監測的符合風險補償標準的企業貸款金額為57.32億元,按河池市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保守估算,需要提取的風險補償金約為3874.83萬元,超過風險補償金首期總規模。
財政貼息政策持續落實,缺乏長期穩定的財政收入支持。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的《加強財政和金融統籌聯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2021~2025年,廣西每年整合全區各級各部門涉企財政專項資金40億元,通過補貼金融機構的方式,由金融機構直接按降低2%或3%后的利率向注冊地在廣西且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貸款。補貼資金由自治區財政和企業所在地財政按4∶6的比例分擔,按照均值計算,每年河池市政府需要提供2.9億元涉企財政資金,而2019年末,河池市財政收入僅為45.98億元。根據wind數據,2000~2019年,財政收入綜合增長率僅為22.11%。河池市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后續政府補充貼息資金能力有限。
監管部門激勵政策效果不顯著
人民銀行創設兩項新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疊加信貸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營小微企業抵押擔保不足、貸款到期后資金周轉難等問題,提高融資可得性。2020年12月末,河池市小微企業新增授信達362.75億元,新增貸款超90億元,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支持涉及金額為56.94億元,信用貸款累放金額近15億元。盡管兩項貨幣政策工具在支持小微企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現實情況是,更多的小微企業由于外部經濟持續低迷預期和政策臨時性顧慮的雙重壓力,紛紛放棄延期還本付息和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申請的權利,這直接導致河池市兩項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占比較低。同時,由于這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具有臨時性,進而導致激勵政策效果不顯著,降低了兩項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長效激勵的作用。
政策建議
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提高服務小微企業質量。一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順應小微企業發展需求,運用大數據科技技術,開發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產品,推動中小型金融機構體系建設,為小微企業提供更精細化的金融服務,增大小微企業貸款產品的有效供給。二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審貸、放貸能力,采用現代化信貸審批方式,轉變其重資產的審貸方式。三是人民銀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擴大政策受惠主體范圍,提高地方法人機構小微企業貸款的撬動作用。四是銀保監部門適當放寬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的監管指標,讓金融機構“更敢貸”“更能貸”,如擴大對金融機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落實盡職免責制度。
發揮“財政政策+央行政策”聯動作用,更好地普及政策紅利。一是健全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使之真正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服務。做好政策性擔保基金統籌工作,大力發展區域性擔保機構,促進小微企業擔保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拓寬政策性擔保范圍,加大服務小微企業力度。二是促進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創新風險共擔方式,解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敢貸的后顧之憂,促進金融支持政策更好服務小微企業發展。三是營造良好的小微企業信用建設環境。推動小微企業信用評級制度的完善,加大央行信用推廣運用,營造良好的區域重信用氛圍,提高小微企業愛護企業信用意識。以巴馬信用示范村為例,當地縣政府聯合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通過推廣其信用建設經驗,減輕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來緩解小微企業融資約束,有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截至2020年12月末,巴馬縣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84%,同比下降15個基點。四是以點帶面推動更多小微企業獲得政策支持。發揮好區域、縣域經濟的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積極打造特色板塊經濟。以河池市特色牛羊養殖、紅色旅游業、品牌酒業、特色礦業等行業大中型企業為核心,推動中征平臺建設和產業鏈金融項目落地,以核心企業優勢提高上下游小微企業融資獲得性。五是創新服務小微企業的貨幣政策工具,提高貨幣政策精準直達性。從兩項新型貨幣政策實踐看來,專門服務于小微企業的貨幣政策能夠精準定位小微企業群體。針對小微企業低資產、高資本負債率、經營風險高等特點,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如小微企業貸款支持貨幣政策工具等,提高貨幣政策的撬動作用。
責任編輯:楊生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