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超 羅龍
摘要 隨著全球氣候的持續惡化,災害性氣候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人們對氣象預報預警和精細化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本文詳細分析了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和精細化服務的現狀,探究了提升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和精細化服務水平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災害性天氣;精細服務;預報預警
中圖分類號:P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8–0062–02
Strategies Analysis of Severe Weather Forecast and Warning and Fine Weather Service
CHEN Yan-chao et al(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Shangyou County, Ganzhou City, Ganzhou, Jiangxi 3412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global climate, the frequency of disastrous climate is higher and higher, and people's demand for meteorological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and fine services is also higher and high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astrous weather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and fine service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sastrous weather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and fine service level are explor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Severe weather; Fine service; Forecast and warning
夏季氣候多變,且各種自然災害如臺風、暴雨、山洪、高溫等頻發,天氣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隨著時代的進步,做好重大轉折性、關鍵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工作,與人們的生產生活作業、生產生活發展等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甚至提前對一些極端災害性天氣做好預警工作,能有效避免災害性天氣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的威脅。
1 天氣預報服務的現狀
1.1 部分氣象部門服務意識不強
部分氣象部門一直把氣象觀測工作作為首要工作之一,花費了很多精力在提高氣象觀測水平上。雖然近年來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改觀較大,但精細化的方式方法有所欠缺,服務能力不足,服務理念仍未得到完全轉變。
1.2 服務水平不足
有些氣象部門一直將氣象服務工作看作氣象預報預警的附屬性工作,而最終氣象預報預警配套的精細化服務質量是否優質,并未及時得到有效地反饋。如氣象部門每天都要進行氣象預報預警,利用傳媒平臺發布預報預警信息。但是,從氣象預報預警角度來分析,氣象本身就是不穩定的,瞬息萬變的,地方性氣候差異巨大,那氣象部門能否及時獲取氣象信息,并實現實時更新,這個問題卻仍舊未得到解決和重視。
1.3 群眾對氣象預報預警及配套的精細化服務要求提高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地震、海嘯、臺風等高危害性的自然災害都可以得到有效預測,一些氣象災害的預測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技術層面。科技的進步發展為民眾了解信息渠道的拓展提供了便利,加之農業領域自上而下的全民重視,人民群眾及國家相關依賴氣象方面的經濟活動等均對災害性天氣預測,尤其是極端性災害天氣提出了更高、更精準的要求。但是在涉及災害性氣候預測的精細化服務方面,氣象部門卻有所滯后,現階段還不能完全滿足群眾需求,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2 提升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和精細化服務水平的策略
2.1 利用多樣化的渠道進行傳播,做好預報預警工作
要想提升氣象預報預警的有效性,氣象相關職能部門必須轉變服務理念,規范工作流程,整合和統籌協調各個部門,形成聯系的紐帶,并在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發布方面重點部署落實。
在氣象預報預警發布渠道方面,應注意選擇傳播渠道,多利用新的互聯網渠道進行傳播,拓展氣象信息的發布渠道,如抖音、直播、微博等,不斷更新傳播方式與方法,充分發揮互聯網傳播信息時效性強的優勢,將預警信息及時發送到需要的人群手中,同時不定期更新接收人員名單,使氣象預警信息的發布和接收變得更為精準。
2.2 利用好現代化技術設備,提升氣象監測水平
全球氣候日趨惡化,導致我國氣象環境形勢日益嚴峻,一些災害性氣象現象發生頻率漸高,如東部沿海地區的臺風頻發、北方地區沙塵暴卷土重來、夏季冰雹突擊損毀農作物、2020年南方洪澇災害等,災害頻發,破壞力巨大,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的難度和要求也逐漸提高。
相關從事人員要不斷探索和提高氣象預報預警的精準度。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研發最新預報技術的本地化應用,通過多家模式預報的分析對比,總結凝練出本地客觀預報方法,并加以運用;二是務必要充分、科學、合理利用現代技術,為氣象預報預警服務。一些現代技術如雨量站、氣象雷達、衛星接收器等,能為確保區域內、范圍內氣象預報預測預警工作的準確性提供科學依據,能提前監測到災害性天氣發生的可能性并對其路徑進行預測。
2.3 設置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務標準
科技在持續進步,不斷發展,一些新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越來越成熟。當前形勢下,各行各業對氣象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氣象部門務必須認識到智能化、精細化服務的重要性,做到根據不同行業需求、差異化要求等,提供人性化的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并根據反饋和調研不斷改進服務,提高服務水平,以實現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智能化、精細化的發展目標。同時,相關氣象部門應該重新整合、梳理現有的服務方式方法,并在已有基礎上進行創新,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2.4 提升農業防災能力
農業從播種到育苗、施肥、翻土、收獲、加工等過程都與氣象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農業相關的歷法如清明、芒種、驚蟄等,都與氣象分不開關系。對農業發展來說,氣象預報預警尤為重要,尤其是一些可能對農業造成危害的災害性氣象預報預警十分關鍵。如2020年陜西中部突降冰雹,蘋果等農產品受到巨大損失;再有2020年南方地區(江南、華南等地)遭受了年內強度最大、影響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洪澇災害,148條河流超過了警戒線水位,毀壞不少農田及相關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方面損失慘重。氣象預報預警通過分析氣象能有效指導農業活動,為農業活動提供充足的氣象依據,以預留出足夠的時間保證農業能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災害的發生或降低農業損失。
3 結束語
近年來,各國災害性天氣頻發,如火災、高溫、蝗災、暴雨、地震、大風、低溫、海嘯、臺風、風暴等。因此,相關部門應提高氣象預報預警能力和精細化氣象服務水平。氣象職能單位應積極重塑氣象服務理念,不斷提高氣象預報預警及其他相關服務的能力,多樣化利用好互聯網渠道和其他線上線下渠道,提高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依托衛星、雷達等設備和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氣象監測水平,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氣象服務需求,重視氣象預報預警與農業領域的整合,努力完善氣象服務工作,實現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的巨大價值,保證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1] 石勝華,王安娜,蔡蕾,等.杭州繞城西復線交通氣象預警與服務技術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20,16(6):294-299.
[2] 張苗苗.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和精細化服務策略分析[J].科學與信息化,2019(32):126.
[3] 張忠,白曉龍,王世強,等.基于多普勒氣象雷達矢量化的電力氣象精細化預報預警技術研究[A].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電投(北京)科技中心、《計算機工程與應用》雜志社.第三屆智能電網會議論文集——智能用電[C].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電投(北京)科技中心、《計算機工程與應用》雜志社:國網電投(北京)科技中心,2019:4.
[4] 陳浩.做好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和精細化服務[J].南方農機,2018,49(16):191.
[5] 田欣竹,吳航,孫尚東,等.縣級氣象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的研究[J].生態環境與保護,2018,1(3):53-54.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