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鑫
摘要 本文基于西北生態環境問題,簡述了西北干旱地區概況,從西北林業發展防風固沙的作用入手,提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西北地區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林業發展;防風固沙作用;水土流失;西北干旱地區
中圖分類號:S727.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8–0120–02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 of Forestry in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in Northwest Arid Area
TAO Xin (Minqin County characteristic forest fruit industry center, Minqin, Gansu 733399)
Abstrac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northwest China, briefly describes the 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starts with the role of wind prevention and sand fix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Northwest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Northwest China, accelerating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rea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China.
Key words Forestry development;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Soil and water loss; Northwest Arid Area
1 西北干旱地區概況
西北地區處于我國內陸,是指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至長城以北的地區,具有面積廣、干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環境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大、利于邊境貿易等特點。由于深居內陸,距海遙遠,且山脈阻隔濕潤氣候,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西北地區。該地區常年降水少,氣候干旱,河流較少,以內流河為主,大部分水源來自地下水,冬季,地下水甚至會斷流。西北干旱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冬季嚴寒干燥,夏季高溫,降水量由東向西呈遞減的趨勢,氣候的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吐魯番為全國夏季最熱的地區,托克遜為全國降水最少的地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時代的更新換代,西北地區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壞,加劇了西北干旱地區沙塵暴襲擊的嚴重性。因此,我國要不斷重視西北干旱地區林業在防風固沙中的作用,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和經濟損失。
2 西北林業發展在防風固沙中的作用
林業種植和林業造林主要是保護西北生態環境和保持西北地區的生態平衡,解決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林業種植可以調節局部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我國西北地區經常發生風沙災害,且近幾年發生頻率不斷上升,通過營造林的方式對西北部分地區進行整治,防風固沙效果顯著,可見,林業種植已具備非常重要的防風固沙功能。
林業種植可以防風固沙的原理是森林可以分散氣流,改變氣流的體積和方向,弱化風沙氣流的作用力,氣流在遇到樹杈和樹冠時會產生摩擦力,進而降低風速,達到防風固林的目的。林業種植除了具有防風固沙的特性,還具有保護土壤、凈化環境、涵養水源等作用。
2.1 改善大氣碳含量,解決水土問題
根據西北干旱地區對防風固沙的功能需求,大量種植樹林。在種植成功后,能夠利用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并轉化成氧氣釋放,為大自然提供大量的氧氣,還可以將空氣中的碳轉化成人類所需要的能量。目前,很多化工廠在制造化工產品時會需要很多燃料,燃料在釋放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碳化物,森林可以將這類碳化物進行分解。此外,通過地域調節和水土保持功能,確保林業種植的良好條件,林業種植會借助光熱環境,使土壤水分得到涵養,進而更好地保護西北干旱地區。
2.2 利于西北干旱地區的氣候調節
西北地區存在降水量少、晝夜溫差大等問題。林業種植可以在白天進行蒸騰作用,吸收太陽熱量,在夜間釋放熱量,調節溫差,改善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的情況。而且樹木在蒸騰作用下產生大量水汽調節空氣濕度,同時在水汽升空的過程中不斷凝聚,從而達到降雨的目的,有效緩解西北地區的干旱問題,降低沙塵暴、洪澇等災害的發生頻率。此外,林業種植在大氣酸含量方面具有極大的改善作用,西北地區在降雨時會產生很多酸類物質,酸類較高的物質對林木具有腐蝕作用,不利于樹木生命的長期延續,但是不同的樹木種類抗擊酸類物質的沉降能力也大不相同,例如杉樹類的樹木對酸雨的抗擊能力異常脆弱。因此,在種植林業時需要酌情考慮哪種樹木更適合此地域,例如山茶花對酸雨的抗擊能力非常強,可在降雨量較多的地方種植山茶花。
2.3 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沙塵暴的危害
隨著林業的發展,西北干旱地區森林面積和植被覆蓋率逐漸增加[1]。在洪澇和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發生時,樹木粘附地面形成一種牢固力,在洪水侵襲時能夠降低洪水的猛烈程度,避免更多地域遭受洪澇災害。樹木的樹冠可以有效阻止雨滴對地表的直接擊濺,有效防止地表土壤遭受濺蝕。成林的樹木能夠調節局部氣候,形成利于周圍環境的良性氣候,在面臨突發的自然災害時,大大降低了自然災害帶來的危險,增強了土壤涵養水源的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在缺乏水資源的其他西北地區,經過長期的風吹日曬,土地結構逐漸變得脆弱和沙化,在大風來襲時,侵蝕沙化土地,甚至會對房屋安全造成破壞,長此以往,導致此地安全系數低。
沙塵暴天氣是西北常見的自然災害,作為一種極端天氣,通過起沙、傳輸、沉降,五大圈層有機地聯合起來,排放大量沙塵氣溶膠,這些氣溶膠直接影響地氣輻射的平衡。有研究表明,沙塵粒子遠距離輸送最終沉降對海洋生態環境和其他國家環境都會造成嚴重危害,直接破壞生態環境,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沙塵暴越大,損失越嚴重。然而,林業種植可以有效降低風力、穩定沙塵暴,當沙塵暴經過林業區域時,巨大的樹冠會增強空氣流動阻力,如果林業種植足夠稠密,能夠降低50%的風速,大約每667 m2樹林可以吸收和阻擋各種粉塵約60萬t。同時,林業種植能夠抵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如枇杷、桑樹等樹木上的樹葉有細小的絨毛和梧桐分泌出來的油脂,能夠吸附部分泥石流物質,從而降低泥石流危害。林業種植在栽植時需要對底部進行固定支撐,確保植被支撐保持獨立,且不會對樹木或樹苗骨干造成傷害,這樣才能有效助推環境建設,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
2.4 林業發展有助于防風固沙的建設
西北地區大部分是沙漠地區,由于環境比較惡劣,再加上過度砍伐,難以形成良好的林業種植體系[2]。在種植時需要將樹木的根系深入地下,充分固定在表層,這樣在遇到沙塵暴等天氣時能減少危害系數。植樹造林只有在面積上不斷擴大才能達到防風固沙的效果,巨大的樹木屏障可以很好地阻擋沙塵暴前進,降低有害風沙對西北地區土壤的腐蝕,進一步阻止生態環境惡化,保障西北地區發展。
3 西北地區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3.1 沙化土地的封禁和保護管理
林業種植并不適用于整個西北地區,對于一些地勢嚴峻、流沙迅速膨脹的地區,林業種植無法挽救當地的地域狀況,甚至在林業種植時會面臨很多突發風險。因此,應將這些治理條件較差的區域納入封禁保護管理,進行綜合考慮。國家應在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予以公告,警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范圍。在日常的管理和保護工作中必須明確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機構,并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設備設施,以便應對沙化土地出現的突發災害。
沙化土地管理人員要明確自己的主要職責:對固沙壓沙等地區進行重點標記,及時修復與治理,定期維護更新;組建管理人員隊伍,制定規章制度,落實管理措施和責任,組織展開日常巡邏等工作;宣傳教育沙化土地危害,進行區域監測,嚴防無關人員靠近。林業管理人員還需要做好防火舉措,避免出現火災,由于西北地區降雨量少,部分地區雨水貧瘠,氣候干旱。一旦樹林里起火,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還會損害經濟利益。因此,要避免任何人在林區燃火,一旦出現火災,要采取緊急措施,將損失范圍降到最小。林業種植要想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林業種植中出現病蟲害會直接影響樹木存活率,因此要定期對林業進行排查、根治。
3.2 突出特色林業種植規劃和發展
在防風固沙工作開展時,從資源培育基礎上嚴格落實特色林業種植[3]。結合西北地區地域特征,利用新時代高新技術,打造與環境相符合的荒漠化治理和防風固沙的優勢。根據西北部分地區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和社會經濟特點,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林業種植面積,建立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創新式發展林業產能。如西北干旱鹽堿地區,可以種植養沙棗樹,沙棗樹極其能忍受硫酸鹽,具有降低土壤鹽分的作用,不僅能夠防風固沙,還能夠凈化周圍地域環境,這大大加快了特色林業產業發展。
3.3 促進林業生態文明建設
現代林業發展改變了傳統林業種植思想,林業種植不是為了簡單自然地索取,要更加注重大自然的饋贈[4]。在西北干旱地區發展現代林業種植,需要維護生態平衡和挖掘林業價值,在新的林業發展模式下,不斷引用先進林業科學技術,在傳統林業發展的基礎上向著產業化方向發展,最大程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林業種植的價值。對林業生態文明給予保護,西北干旱地區發展林業種植主要是為了改善生存環境和保護地域安全,因此要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西北地區的林業發展大大地縮小了水土流失面積,同時擴大了林業種植面積,使更多的西北干旱地區環境得到改善,凈化土壤,涵養水質,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4 結束語
我國西北干旱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要想提高防風固沙效果,相關部門必須切合實際,與當地居民相互配合,引進先進技術,確保防風固沙工作的順利進行,推動西北地區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師海濤.西北干旱地區林業在防風固沙中的作用[J].農技服務,2017,34(1):92.
[2] 韓萍.林業防風固沙功能的應用探究[J].南方農業,2019,13(29):67-68.
[3] 吳強.黃河烏蘭布和沙漠段巨菌草生長特性和防風固沙效果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8.
[4] 雷思君.甘州區農田防護林動態變化與防風固沙效益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0.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