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梅


摘要 林業產業發展事關經濟與生態雙重效益,優化林業產業效率,能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催生擴散效應,并最終反饋至林業產業效率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林業產業效率及擴散效應,為林業產業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關鍵詞 林業產業;產業效率;擴散效應;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8–0164–02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Efficiency and its Diffusion Effect
ZHANG Ling-mei (Liaoning Experim-ental Forest Farm, Qingyuan, Liaoning 11331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is related to the dual benefits of economy and ecology,and the optimization of forestry industry efficiency can greatly dri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give birth to diffusion effect, and finally feed back to the supremacy of forestry industry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is, analyzing the efficiency and diffusion effect of forestry industry, and provides effective support for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Key words Forestry industry; Industrial efficiency; Diffusion effect; Relevance
林業產業依托于生態資源布局來整合產業技術、項目及結構,以促成產業規模化發展、彰顯經濟及生態的效益。且林業產業是多樣性、復雜的綠色經濟體,可以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容易對區域產業經濟形成擴散效應。但是,由于受到林業產業資源、政策體制、發展機制等因素的限制,我國林業產業發展效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效問題,更無力帶動相關產業經濟發展,影響其擴散效應。本文深入探究林業產業發展效率的現狀,針對性地改進其中存在的薄弱點,并透過擴散效應分析,厘清其與產業效率之間的關系,從而優化林業產業發展模態。
1 林業產業的發展效率
林業產業作為關聯一、二、三產業的復合產業集群,堅守生態及發展兩條底線,秉承市場導向的原則,建構現代林業產業體系,提升其生產運營的質量和效率,不斷釋放產業紅利是其基本的目標定向。國家也在不斷完善林業產業政策,拓展林業產業投資渠道,增強林業產業支撐保障能力。在國家林業局印發的《關于規范集體林權流轉市場運行的意見》中,深化推進了林權流轉制度體制的建設與規范實施,明令禁止商業性采伐歸屬集體及個人所有的天然林資源;選聘專業林業專員、劃撥專項服務資金,并就林業重大生態工程、基礎及保護設施推行PPP模式。國家林業局印發的《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方法》將林業資源培育、管護、發展、體系建設等轉向資金列入中央財政預算,并建構由財政、金融、林業聯合監管的信貸機制。該系列政策體制下,不斷夯實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發展效率持續優化。
根據林業產業數據分析,2019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為7.56萬億元,同比增長3.13%,占全國生產總值的7.63%;2020年,林業產業總產值8.1萬億元,同比增長7.14%,已然成為世界上林產品消費、林業產品進出口的大國,位居首位[1]。且不斷調整優化林業產業布局及結構,發展鏈條得以深化拓展,新業態、新產品不斷衍生和發展,并驅動其集群發展,塑造品牌影響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催生了林業產業上規模、顯效益,彰顯了發展效率。
為實測林業產業的發展效率,引入Schaltegger提出的生態效率,即以經濟社會發展(價值量)÷資源環境消耗(實物量),融合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等雙重指標,來測度林業產業的發展效率[2]。選用DEA方法,以2013—2020年15個省域的林業產業數據為基礎,利用DEAP軟件計算分析林業產業的生態效率(表1)。可見,林業產業發展效率呈現逐步上升趨勢。其中,東部區域發展效率要優于其他區域,在研究區間內始終處于DEA有效狀態,這可能源于東部區域占據地利人和的優勢,土地肥沃,人口少,林業產業基礎好、資源豐富、結構優化,產業規模化程度高,加上是老工業基地,生態建設訴求較高,所以林業產業動力較高,效率持續提高。
2 林業產業的擴散效應
從概念上看,林業產業的擴散效應是在不同歷史間歇地增長中,對其他相關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回顧、旁側及前向效應[3]。結合以往研究,林業產業發展效率的外部性會透過知識、技術、規模效益外溢,影響其擴散效應[4]。為分析林業產業發展效率與擴散效應的關系,引入聯立方程模型,分析林業產業發展效率對擴散效應的影響性,方程如下:
(1)
(2)
(3)
上式中,i、t為區域、時間,εi為隨機誤差,Indit、Govit、Dindit分別為林業主導產業、區域經濟發展、林業下游主導產業,Effit、Rindit、Touit分別為林業發展效率、林業其他第i個產業、與區域經濟環境相關產業。上述聯立方程模型中,式(1)中以林業主導產業林木的培植產值為因變量,以林業產業發展效率值、其他主導產業產值為自變量;式(2)以區域生產總值為因變量,以林業產業發展效率、林木培植及旅游產值為自變量;式(3)以林業下游主導產業造紙及紙板產業為因變量,以林業產業發展效率、區域生產總值為自變量。實測得出如下結論:
(1)林業產業具有回歸效應,即林業產業發展效率越優,對林業培植的擴散帶動效應越明顯,在生態環境建設的大趨勢下,必須夯實林業產業的基礎,加強林木生產基地建設;
(2)林業產業具有旁側效應,林業產業發展效率越高對區域經濟社會的帶動影響性越強,尤其林業生態旅游、藥材、食品等相關產業發展,不斷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發展方式,促使林業產業發展效率持續優化,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3)林業產業具有前向效應,即林業產業發展效率的不斷提升,規模、技術、資源等多個投入要素的優化,對林業下游產業產生顯著的影響,促進新產業活動、部門的發展,前向效應明顯。
3 結束語
林業產業具有多樣性、戰略性、生態性等特質,能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及生態建設的發展。受到資源、結構、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林業產業發展效率存在區域差異,且據此呈現的擴散效應不一致。為準確識別該現狀,本次研究以林業產業數據為基礎,實測了林業產業發展效率及擴散效應,可為兩者協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參考文獻
[1] 丁勝,趙慶建,曹福亮,等.基于DEA分析法的區域林業產業規模經濟效率評價[J].中國林業經濟,2019(1):1-5,20.
[2] 吳振江,李順龍,李俊枝.黑龍江省國有林區富民產業帶動效果分析——基于脈沖響應函數[J].林業經濟,2017,39 (12):24-30.
[3] 鄭宇梅,高純一,雷光春.林業產業集聚水平與生態效率實證分析——基于中國15個省域面板數據的檢驗[J].經濟地理,2017,37(10):136-142.
[4] 郝立麗,張濱,唐梓又.基于IRF與VD的黑龍江國有林區林業經濟帶動效果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5,35(3):225-233.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