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近期透露,美國目前在亞太地區部署的唯一航母、隸屬于美海軍駐日第七艦隊的“里根”號航母,將暫調至中東地區執行為期4個月、掩護阿富汗美軍撤離的任務。這是繼去年3月部署于亞太地區的“羅斯福”號和“里根”號航母因疫情停擺后,美國在亞太地區再次出現航母空窗期。
目前,美國只有“艾森豪威爾”號和“里根”號兩艘航母處于部署狀態。其中,“艾森豪威爾”號從去年到今年一直在高強度運轉,其本身的機械狀況已不允許其繼續超期部署,必須于7月返回美國本土休整。接替它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則要等到今年夏末或秋初才能部署至中東。
由于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最后期限是9月11日,為掩護撤軍行動,“里根”號不得不前往中東。“里根”號調離,使得亞太地區出現了航母空窗期。
冷戰結束后至今,美國發動或參與的對外作戰行動,除了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和索馬里內戰,其他均發生在中東地區。如果以軍事行動持續的時間計算,中東更是以絕對優勢“勝出”。盡管美國不斷調整其全球戰略重心,但中東的戰略地位依然無法被取代。
自美國啟動從阿富汗撤軍進程以來,阿富汗安全局勢日趨惡化。美國為從“戰爭泥潭”脫身,以不負責任的方式撤軍,給阿富汗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黑洞”。此次“里根”號調往中東,主要任務便是掩護美軍撤離阿富汗。
2018年5月,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后重啟并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美伊關系一度十分緊張。盡管以色列不是伊核協議的相關國家,但在伊朗擁核這一問題上態度十分強硬。作為以色列的鐵桿盟友,美國不得不考慮其對伊朗的態度。此前,“尼米茲”號航母原定去年12月底返回美國本土。但今年1月初,五角大樓又命令這艘航母留守海灣,以應對所謂“伊朗近來構成的威脅”。美國防止中東局勢失控的意圖可見一斑。(據人民網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