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和金焰都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耀眼的明星,盡管他們各自都有過一次婚姻,但兩人的結合,在當時仍被傳為金童玉女的佳話,兩人的婚禮也是轟動一時,被稱為世紀婚禮。秦怡很長壽,今年已經99歲了,她曾撰文回憶過這段令她刻骨銘心的感情。
相識
1946年底,我帶著五歲的女兒歷盡艱險,回到了家鄉上海。除夕夜,我剛洗完頭發就聽到外面有人叫我,說有人找我,我怎么也想不到是老金來了。由于家人較多,我借表姊的房間接待了他。
在我的印象里,老金的生活方式是很洋氣的。1941年在重慶時,陳天國(我的所謂的前夫)對老金很崇拜,一次他一定要我同去看望金焰、王人美。那時我很羨慕他與人美的美滿生活,我想象不出,他們倆會離異。聽說1944年他與人美離婚了,我像觀眾一樣為他們的離異感到惋惜!今天這位“電影皇帝”怎么會來訪呢?我雖然那時也算是明星了,但從未想到能與他交朋友。更未想到從這一次開始,我們會不斷地交往,并成為終身伴侶。
與我認識后,他送我一件珍貴的小禮物——親手雕刻的木制小帆船,還帶著一根小鏈,可以別在胸前,我很喜歡。我到他的攝影棚玩,他常花許多精力做朝鮮泡菜,拿這種泡菜燒肉美味無比。
不久我就常常老金、老金地叫他,關系也越來越親密起來。可是他始終未向我求婚,我也決不愿先開這個口,這是我的自尊心。有一天我去看他,他正在和別人打電話,內容是關于辦理去美國的事。當我問他時,他說因為他還猶疑不決,本來說好準備去好萊塢拍片,也許去不成,因此他沒告訴我,同時他又說為什么未向我求婚,也因為此事,如果去成了,我們只好分手,如果不去就結婚。我無法形容當時聽到這句話時的心情,我幾乎要窒息了。原來我們的愛情是無所謂的,去則分,留則成,這算什么?
但他竟沒有一點感覺,還要留我一起吃飯。
新婚
1947年冬,我準備去香港拍一部《海茫茫》的影片。老金當時正好沒工作,就跟我一起到了那里。那時文藝界的許多進步人士都云集于此,所以十分熱鬧。
當時永華公司要與老金訂長期合同,如果我愿意的話也可以訂,但我決定回上海,他也斷然決定跟我一起。他說他決定不去美國了,因為有人告訴他,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他愿意留在祖國工作。本來我對他要去美國的事耿耿于懷,此時倒對他產生了敬意,我想他終究不是有些人誤解的那樣,是資產階級大少爺式的人物。
既然他與我一起來到香港,我們決定不再躲躲藏藏,就同居吧。不過,平時因工作太忙,我有時連和他說說話的時間也沒有。有一天老友吳祖光忽然問我們:“你們為什么不結婚?”我與老金都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也許我們都未覺得結婚有多么重要,人的感情是不能靠約束來維持的。我們雖未回答這個問題,但還是同意朋友的善意,決定結婚。
朋友們給我們一一安排好,有將近五桌朋友來慶賀,特別是郭沫若先生當了我們的證婚人,并題詞“銀壇雙翼”四個大字,大家都紛紛簽名留念。那天到場的幾乎都是革命前輩、作家、藝術家等知名人士,我第一次在這樣的場合講了話。
永別
老金從1958年病發至去世,基本上沒有康復過,但他始終自力更生,盡可能不麻煩他人,從不要我為他做任何事。他是個死硬派,在手術前還能稍稍走動時,仍去劇團上班。有一次大堂乒乓室的電燈壞了,他竟爬上去把燈立時修理好,一位新來的青年演員以為他是修理工,而不知他就是他們的團長。
1983年12月27日,老金與我永別了。
(摘自《民國范兒:電影皇帝金焰》劉澍/著 秦怡/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