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斾玎

“有人還沒寫好嗎?”看時間差不多,我開口詢問全班。“我還沒寫完。”坐在最后一排的孩子大喊。
我立刻走下去看,他不只在寫,還把“元素”寫成“原數”。比起剛接手這班時,這個孩子完全不聽課只是睡覺,現在的他正在認真作答。我決定多給他一點時間,于是向全班宣布:“再給你們五分鐘。”
印象中上課時間不是睡覺就是玩的這個男孩,在前天理化課下課后跑來問我:“老師,你怎么知道我會打鼓?”當時他額頭上還有那節課趴著睡覺留下的紅色印記,眼光掃到的我不禁笑出聲來:“你睡得那么香,竟然還能聽到我說你打鼓很厲害啊?”
這位“小鼓手”沒有掩飾自己睡覺的事實,只是追問:“你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我回答:“辦公室其他老師告訴我的。”“騙人,他們怎么知道?”“就剛好聊到啊。”
打鼓這件事確實是其他老師告訴我的,但過程可不是隨便聊聊。那時我剛到這個學校不久,更是第一次到中學校園教書,對于學生連課都不聽,感到很挫敗,只好跑去向他們班的語文老師請教。語文老師說,這班的個性就是這樣,連教了20年書的她都沒轍,我也別想一下子改變他們,只能各個擊破,讓他們可以乖乖坐著不要玩鬧。
我很好奇要怎么“各個擊破”?于是提出許多學生名單,向老師討教該怎么做,這個睡覺男孩自然也在名單之列。老師告訴我:“他連語文都聽不懂,別說理化啦。”老師頓了一下,接著說:“不過他很會打鼓,你可以試著夸夸他。”
為了把打鼓放到課堂,順便不經意夸獎一下這個男孩,我可是費盡心思。而且過去好幾堂課已經提過好多次了,只是他睡得實在太香甜,根本沒聽到……
“真的啦,有天聽到老師說六班有個很會打鼓的同學,我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你。”為了防止他追問辦公室聊天細節,我趕緊轉移話題:“你打哪種鼓?”
小鼓手摸摸額頭回答:“我會打三種鼓,今天還帶了木箱鼓。”我立刻請他表演。只見他不扭捏也不謙讓,馬上把木箱鼓拿出來,坐定后打起輕快的節奏,一個人用鼓卻奏出整個樂團的青春洋溢。因為太好聽了,我吵著要小鼓手教我,學了一會兒,別說節奏跟不上,就算慢慢來,音色也沒他打的好聽。
我靈機一動:“那么喜歡打鼓的話,干脆下次上課別睡覺,拿鼓譜什么的出來看。”他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又摸摸額頭,小聲回答:“我睡覺是因為都聽不懂啊……”我假裝沒聽到,繼續敲敲打打玩木箱鼓,隔了一會兒才說:“那就這樣說定嘍,下次雖然是考試,但你不可以睡覺哦。”
完全沒有想到,怎么叫都叫不醒的他,在教我打鼓后的兩天,用一張52分的理化考卷回應我當時看來非常唐突的要求。或許還可以繼續逼出他的潛力,于是下課后我送他一本全彩的練習冊,作為守信用沒睡覺的獎品。
隔周發下期中考復習卷,大部分人寫完時,小鼓手還剩下大概四分之一沒寫。我走到他旁邊問:“還需要多久?”他反問我:“要改了嗎?”我還沒回答,他就把剩下的空格全都填上C。我嚇了一跳,如果現在因為時間不夠讓他猜,不就永遠跳不出之前的作答模式?
“還沒有要改啦,慢慢看過再慢慢寫。”聽我這么說,班上同學困惑:“還不改嗎?我們都寫完了啊。”我讓寫完的人先把考卷交給我,安靜自習,等全班都交卷我再來改。
我等到下課時間過了一半才收到最后那張小鼓手的考卷。我旋即像小孩要拆圣誕禮物一般,飛奔回辦公室,拿出答案,想知道這個號稱連語文課也聽不懂的小鼓手,現在到底進展到什么地步了。
第一面對完,20題對了大概11題,依照目前比例接近及格,還沒來得及對第二面,上課鐘聲又響起——考卷未改完,但這樣就夠了。
(摘自《講義》2020年第9期,西米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