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食物影響疾病的治療,助邪傷正、添病益疾時要忌口。如患蕁麻疹、丹毒、濕疹、頭暈目眩等病癥,不宜食用魚、蝦、蟹、豬頭肉、雞肉、鵝肉等;如患有各種出血性疾病,不宜食用胡椒、羊肉、狗肉、燒酒等;如患潰瘍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癥,不宜食用豆類、薯類等。
那么,是不是說發物就不能食用呢?并非如此。巧用發物也可保健。
寒性體質吃動火發物 生姜、花椒等調味品以及羊肉等溫補腎陽的食物易耗動氣血,愛上火的人應該少吃。不過,動火發物對有手腳冰涼、怕冷等表現的寒性體質人群來說,是溫補身體的好食材,可以適當食用。
熱性體質吃積冷發物 到了夏季,人們免不了會吃西瓜、冰激凌等食物。這些降體溫的積冷發物本對身體無益,但對熱性體質的人來說,是可以適量吃一些的。
陽氣下陷吃動風發物 蝦、蟹、魚等食物屬于動風發物,往往具有腥膻味,能升發陽氣,引動內風,誘發皮膚病,且容易引發頭暈目眩、手足心熱。然而,動風發物對陽氣有很好的托舉作用,可輔助用于防治陽氣下陷,如內臟下垂、食欲不振、四肢無力、下肢浮腫等。
陰虛體燥吃助濕發物 糯米、豬肉等助濕發物,多食容易生濕熱,導致出現困倦、吃飯不香、大便黏膩等情況。同時,助濕發物有助生津止渴,若有口干舌燥、干咳、肌膚干燥等陰虛癥狀,可以適當吃一些。
風濕頭痛吃動血發物 喝酒就上臉,或者酒后感覺血管突突地跳,這是因為酒是動血發物,易誘發各種出血癥狀。屬于動血發物的還有海椒、胡椒等。這些食物可適量食用,輔助防治頭痛、肩周炎及各類風濕性疾病。
氣急易怒吃滯氣發物 大豆、芡實、蓮子、芋頭、紅薯等食物有滯澀阻氣的作用,吃后容易腹脹、積食,讓人出現胸悶、厭食等不適。不過,這些食物有助于緩解遺精、白帶量多、小便不禁、腹瀉等癥狀。(摘自《科學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