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要素改革: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應然路向

2021-12-19 11:45:40皮軍功黎勇李慧劉絲韻
學前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皮軍功 黎勇 李慧 劉絲韻

[摘 要] 新時期我國農村學前教育要在保障農村學前兒童入園機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就需要審視農村學前教育系統的復雜性,采取全要素改革的思路與模式,不僅要關注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構成性要素,還要重視其中的機制性要素與動力性要素。這將有助于廓清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優化頂層設計,提升政府在學前教育領域的治理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適宜性發展。為此,應具備全局思維、系統思維和未來思維,努力克服當前熱衷于討論構成性要素而較為忽視機制性要素和動力性要素的研究不足。

[關鍵詞] 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構成性要素;機制性要素;動力性要素

經由2010年以來十年的發展,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實踐逐步明確了教育性質、辦學方向、辦學體制、辦學主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村學前兒童“有學上”的問題,提升發展質量將是今后一段時間內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1]教育改革在本質上是社會改革,新時期我國農村學前教育要在保障農村學前兒童入學機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實現教育公平,就需要全面審視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系統性和復雜性。[2]在某種意義上看,改革的要素供給水平實際上就代表著教育的發展質量,教育的深化改革也就需要重新審視參與改革過程的各種不同要素及其運行模式。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于2017年和2018年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深化包括學前教育在內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堅持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農村學前教育的全要素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的具體表現形式,它以區域為范圍,以構成、機制和動力為范疇,全面涉及事業改革發展的有效運行。進入質量發展階段,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必將采取全要素改革的思路與模式。

一、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基本內涵與理論旨趣

改革與發展是一體關系。“全要素”改革發展,既針對影響發展的全要素和發展本身的全要素,也針對改革的全要素,是對影響發展和發展本身的全要素進行改革,也是改革目標、改革內容和改革過程等全要素的整體發展。

(一)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基本內涵

全要素這一概念,通常指影響事物發展的所有要素。在經濟學領域,全要素概念特別關注除資本和勞動之外的產業結構、規模經濟、技術進步、制度創新、政策機制完善、企業競爭等一系列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3]它的提出主要是為了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生產效率。教育領域的全要素改革目前并無準確定義。郝德永將教育全要素改革視為一種方法論,其內涵基本指向綜合改革,認為政府職能、國家治理結構、資源配置等都屬于教育改革的全要素范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5年發布的《全球全民教育監測報告》對教育質量提出了一種全要素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學習者特征、教育環境、教育投入、教學過程和教育結果等維度,并指出關于教育質量的所有重大問題總與大環境息息相關。[4]已有的分類方法在“全”的基礎上往往缺乏內在嚴密的邏輯,這就導致改革難以抓住問題的關鍵而出現改革不徹底或者失敗的局面。

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改革是一種以政府為主導的改革模式,其理念、目標及思路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很大的契合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經濟學術語,它是指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要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5]依據上述概念,農村學前教育改革也就是一個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教育發展質量為目標,不斷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6]它包含資源供給、資源配置和改革目標三個基本維度,是一個集結構和過程改革于一體的完整且系統的改革鏈條。[7]從教育改革的發生邏輯來看,我們將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全要素劃分為構成性要素、機制性要素和動力性要素三個基本維度,它們分別對應資源投入、過程管理和改革動機。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就是要講清楚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有哪些影響要素以及如何辯證地看待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它考察的是區域學前教育整個機體的有效運行,關注的是區域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面性、機理性和活力性,指向的是區域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提升。

1. 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構成性要素。

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構成性要素就是指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資源性要素,是價值觀念、物質資源、制度體系、機構與人員、社會文化支持等要素的集合,其最終的目的是保障農村學前兒童的入學機會以及接受適宜的學前教育。構成性要素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層面,即事業發展層面、幼兒園教育教學層面和社會發展層面。事業發展層面的構成性要素主要是關于農村學前教育的性質規定、辦學主體、事業體制機制建設、教育資源供給、師資隊伍建設等,它們從整體上規定了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發展規模以及發展路徑。幼兒園教育教學層面的構成性要素主要有課程與教學、辦園條件、幼兒園管理、幼兒園文化氛圍等,它們規定著農村學前教育實踐的具體過程。社會發展層面的構成性要素主要有社會結構與社會制度、文化觀念、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等,它們通過顯性或隱形的方式影響著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實踐內容。構成性要素是農村學前教育改革與實踐的基本支撐,它的投入水平決定著農村學前教育的數量與質量。

2. 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機制性要素。

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機制性要素主要作用于構成性要素的配置與運行,它是一種過程性要素,主要包括改革發展目標及其牽引下的所有主體的配合。機制性要素涉及的主要范疇有三個方面。一是參與改革過程的相關主體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這里的主體不僅指不同政府部門,同時也包含幼兒園、家庭、高校和社會等。二是關于推進改革實踐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及其所形成的體系,它規定著不同主體的權力與責任,以及改革過程的實踐生態。三是對改革過程的監督與反饋,其基本流程可概括為“目標—監測—問題—措施—督管—新目標”。機制性要素是在改革目標與改革設計約束下為了推動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的相關過程性要素的總和,是促使改革方案落地的重要支撐。

3. 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性要素。

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性要素主要是指改革主體開展教育改革的意愿,特別是起主導作用的政府開展教育改革的意愿,它是一切改革發生的起點和源頭,同時也是改革持續有效推進的重要保障。動力性要素主要有三種形態:一種是改革者基于對農村學前教育價值的認識來選擇是否和如何進行學前教育改革,一種是改革者基于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而自然地推進學前教育的同步改革,還有一種是改革者在外部壓力的倒逼下被動地進行改革。動力性要素實質上就是改革者對于農村學前教育是否需要改革和如何改革的一種內在情緒感知,而影響改革者改革意愿的原因既可能來自自身的主觀認識和專業判斷,也可能來自對外部改革環境的理性認知或者社會改革的壓力。

全面關注構成、機制、動力的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將供給側改革往前推進了一步,突破了單要素或局部要素改革“小馬拉大車”式的改革乏力困局,它不僅對三個不同維度內部的要素有系統規劃和設計,同時還將三者視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注重三者之間的聯動和協同,維系起整個區域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有效運行。

(二)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理論旨趣

1. 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目的論旨趣。

與入學機會相比,教育質量對幼兒有效發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促進社會公平等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和作用,[8]它可以影響幼兒在后續階段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就。[9]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都依賴于外部的資源投入和制度支持,且其價值目標、發展模式、評價標準都具有鮮明的外部規定性,[10]農村自身主體性出現了隱匿。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一是為了提升農村學前教育質量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它要求在全面厘清和把握農村學前教育功能價值及核心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改革農村學前教育的資源供給與治理模式,強化對教育與兒童及社會發展之間內在關系的認識,以超越兒童本位和教育本位的融合視角來增進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二是為了提升政府的學前教育治理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建立健全現代教育治理體系。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試圖通過準確定位政府角色、調整改革主體關系、統合利益相關者的價值立場、優化不同要素之間的組合方式等手段來提升政府的教育治理能力,從而促使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供給結構以及要素配置方式躍升到一個新的發展水平。三是為了深化學前教育價值認識以及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適宜性。后現代主義認為,早期教育質量是一個建構性概念,教育的價值也應該進一步追問是誰的價值以及由誰來進行評價。[11]農村學前教育的全要素改革追問的是農村學前教育與宏觀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通過將農村學前教育的價值與社會的整體發展聯系起來以回答農村學前教育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問題。

2. 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認識論旨趣。

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是改革主體對農村學前教育實踐的能動反應和綜合認識,其認識論旨趣主要指向兩個方面:一是在思想上要將農村學前教育改革視為一項社會改革,正視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的全面性、復雜性和長期性;二是要廓清影響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因素,而這些要素不僅包含教育范疇之內的各項要素,也包含其他相關的社會要素。學前教育是一項準公共產品,政府在其發展過程中負有主導責任,這就導致當前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給側和教育本體范疇,對教育之外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關注不夠。將教育改革視為一項線性發生的單純的教育事務是不科學的,它需要以相互聯系的宏觀視角來審視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發生場域,通過對真實問題的系統解剖來實現認識和改革路徑的螺旋上升。

3. 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方法論旨趣。

全要素改革可以被視為一種方法論,亦即它不是一種局部改革或者缺乏內在結構的全部改革,而是指在新的改革目標下找到牽制要素并加以突破以推動事物產生本質飛躍的改革。具體來說就是要找出改革過程中那些被忽視的要素并賦予它們合法性地位,并通過在原有關注的基礎上強化被忽視的要素來構建一個全要素的改革體系。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還主要集中在資源供給、辦學模式、事業管理體制、師資配置等單要素的改革上,這種增量式、發展式的改革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就無法有根本性的突破。例如,如果只關注資源投入而不關注農村學前兒童人口的流動,就必然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和效率低下;如果不關注農村學前教育的多重價值目標,就會出現教育結果的消解和教育行為的沖突。作為一種方法論,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一是要求在改革設計上體現全面性和全局性,采取系統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策略,逐步解決改革中以往被忽視的重大關鍵問題;二是要求改革者把握改革的社會性和歷史性,從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價值訴求、實踐背景、改革過程的多樣性出發來設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模式和改革方法。

二、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素缺失

要素缺失是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邁向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制約瓶頸。本文從已有研究成果出發,以“構成、機制、動力”全要素視角為分析框架,探討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素缺失。

(一)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影響要素研究的實證分析

1. 數據來源。

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數據檢索來源,以“農村學前教育”“農村幼兒教育”為主題詞全時段檢索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關論文,檢索時間為2021年8月2日,共檢索到文獻204篇;以“農村學前教育”“農村幼兒教育”為主題詞對碩博論文進行全時段檢索,檢索時間為2021年8月4日,共檢索到文獻173篇。剔除重復以及與主題不相關、未論及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因素的文獻,得到有效文獻296篇。經初步閱讀文獻,研究者發現對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因素的分析通常只是論文的一部分,在關鍵詞中沒有具體體現,因此,本文研究者將文獻中影響學前教育發展的因素提取出來并使其進入關鍵詞范疇,最后對經處理后的數據進行分析。

2. 數據處理方法。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工具Nvivo 12 plus作為數據分析的基本手段。Nvivo軟件依托扎根理論,是一種以編碼為基礎的定性研究方法,[12]它可以收集、整理和分析訪談、焦點小組討論、問卷調查、音頻等資料,[13]能夠幫助研究者完成編碼與搜尋、產生規則、建立理論、建立索引、建立邏輯關系、建立概念網絡等工作。[14]Nvivo一般采取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的逐級編碼方式來對質性研究資料進行處理,并形成關于研究主題的自由節點、樹狀節點和核心類屬。本研究以參與學前教育事業的相關主體為分析視角在296篇有效文獻中共提取1004個關鍵詞,經逐級編碼后共形成98個自由節點、24個樹狀節點和6個核心類屬。(見表1)研究顯示,學界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關注6大類因素,分別是政府因素(53.59%)、幼兒園因素(21.11%)、社會文化因素(11.06%)、教師因素(8.86%)、家庭因素(4.38%)以及高校因素(1.00%)。

3. 研究結果。

(1)政府因素受到廣泛關注,其中又以投入性要素為主。

影響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改革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其涉及的維度主要有事業體制機制(35.13%)、職責履行(30.67%)、財政投入(21.38%)、管理過程(8.74%)以及政策制定(4.09%),這反映出當前政府對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作用方式主要是事業體制機制建設、強化政府發展職能和進行財政投入。在事業體制機制因素當中,已有研究認為政府還缺乏專門的學前教育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對教師在工資標準、編制待遇、專業發展以及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缺乏制度保障是事業體制機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15]在職責履行因素當中,已有研究主要關注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學前教育監管督導、政府責任意識、學前教育規劃與布局等方面。在財政投入因素當中,已有研究主要關注財政投入力度和財政投入機制,現狀是政府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不足,公共財政制度、補償與激勵制度、成本分擔制度等是財政投入研究中最為關注的問題。[16]

(2)幼兒園是影響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其中對教師和課程的關注最多。

幼兒園因素是影響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涵蓋教師隊伍(44.34%)、幼兒園課程 (15.57%)、幼兒園管理(11.79%)、辦園條件(9.43%)、經費投入(8.49%)、教師工作環境(5.19%)、家園社區互動(3.77%)以及辦園宗旨(1.42%)等方面。由于教師是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的主體,是保障農村學前教育數量與質量的基本支撐條件,因此研究者對于如何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質量優良且結構穩定的教師隊伍尤為關注。[17]課程建設則關乎幼兒的具體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研究者對課程建設的價值取向、內容建構、實施方式也進行了廣泛的探討。[18]

(3)社會對農村學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制約作用,其中經濟因素和文化觀念因素最為主要。

社會因素在宏觀層面對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主要涵蓋經濟因素(35.14%)、文化觀念因素(32.43%)、政策因素(11.71%)、地理環境因素(10.81%)和社會結構因素(9.91%)。這表明已有研究主要關注經濟和文化觀念對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影響,研究結果又主要表現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后、鄉村文化的貶值、傳統文化在鄉村根深蒂固以及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認識落后等。[19]

(4)教師是影響農村學前教育質量的核心因素,研究普遍關注教師專業發展水平與發展路徑。

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它單獨成為一個獨立的要素而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已有研究對教師因素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教師素養(79.78%)和教師專業發展上(20.22%),其中教師素養主要集中在教師的教育觀念以及素質的構成上,教師專業發展則主要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專業發展路徑、專業發展支持體系等方面。[20]

(5)家庭是參與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主體,影響著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實踐過程。

已有研究對家庭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長觀念(75%)和家庭經濟社會地位(25%)兩個方面。在具體內容上,已有研究認為農村幼兒家長普遍存在觀念落后、對學前教育價值認識不足等問題,影響了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模式和課程內容。而家庭經濟地位決定了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及其教養行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發展結果。[21][22]

(6)高校影響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并對有關專業問題提供理論闡述。

大學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基本職能,已有研究認為高校應該是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受關注的程度還不夠,主要集中在學前人才培養(70%)和學前教育科學研究(30%)兩個方面。具體來看,已有研究主要關注農村學前教育教師的培養模式與體系,[23]而高校如何服務于農村幼兒園的科研則普遍認為是缺失的。[24]

(二)全要素改革視角下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素缺失分析

聚類分析發現,當前教育改革研究中主要關注責任主體、資源投入、體制機制、師資配置、課程建設、辦園條件、幼兒園管理等方面。依據本研究對全要素的劃分維度,上述要素基本上均可歸為構成性要素范疇,即已有研究都是從改革的發起端和資源的供給端來看待各種外部因素如何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的改革與實踐,注重的是政策與制度建設以及各種資源的投入水平,因此這種改革也被稱為增量性改革和發展性改革,它尚不構成全要素改革。

1. 構成性要素維度的要素配置現狀及其缺失。

構成性要素是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改革研究關注的主要維度。由于學前教育被視為一項準公共產品且政府被賦予了主導事業發展的職能,因此,政府因素在農村學前教育事業改革與實踐中受到的關注最多,其中最為凸顯的又是事業體制機制、政府職責以及財政投入。而在幼兒園層面,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幼兒園管理、辦園條件等受到的關注最多,這表明幼兒園層面的教育改革的側重點是條件與質量并重,而教師作為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也被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在社會文化方面,經濟發展水平與社會文化觀念也是影響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的重要因素。相對而言,事業發展層面的改革對家庭和高校關注較低。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構成性要素的缺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主體的關注不均衡,如對高校的關注程度還偏低,沒有充分認識到高校在農村學前教育事業改革中的地位與作用;二是要素內部也存在不均衡,如事業體制機制建設中對區域教研制度和課程管理制度的關注還比較欠缺。

2. 機制性要素維度的要素配置現狀及其缺失。

除了各項資源投入外,對改革過程的關注和管理也十分重要,這關系著改革目標與改革計劃是否能夠得到有效推行。從整體上看,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對于過程的關注水平尚不高,盡管政府因素中部分涉及了改革過程管理,但這種關注仍更多地停留在認識層面,如認識到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管理力量薄弱、管理人員角色定位混亂等,而沒有進一步從主體角色功能方面做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架構起“目標—監測—問題—措施—督管—新目標”的工作體系。改革運行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教育治理的過程,農村學前教育的優質發展也必須依托良好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建設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手段,它需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25]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要求建設與其發展情境相適應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在確保充分供給和規范發展的基礎上,要充分考慮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變化以及人口的流動規律,在治理理念、制度體系、治理模式等方面進行科學設置,不斷強化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價值目標,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

3. 動力性要素維度的要素配置現狀及其缺失。

動力性要素是當前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研究中缺失的基本要素。有研究者認為,教育改革的動力源于個體認知、利益訴求以及權力配置等不同方面,是一個改革主體與內外環境不斷互動和博弈的過程。[26]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中的動力性要素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實踐主體對農村學前教育價值的認識,第二個層面是實踐主體在改革過程中基于對改革情境的認知而產生的持續推動改革的意愿水平。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研究中對第一個層面的動力性要素比較關注,對改革過程中實踐主體對于持續推動改革的意愿的關注則較少。現實中,造成持續推動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意愿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主體人員變動帶來的事業謀劃缺乏連續性,數據監測不全面帶來的質量提升目標不清晰,爭取資源困難大帶來的改革信心逐漸喪失,等等。關注實踐主體改革意愿的意義在于一是可以反映改革主體對于農村學前教育價值的真實認識水平以及改革意向,二是可以反映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內外部環境狀況,對這兩者的綜合把握可以幫助改革者進一步明確改革設計與實施中存在的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三、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應然思維

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處于各項社會改革系統的末梢,具有較強的外部制約性,牽涉的因素很多。全要素改革是基于對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實踐樣態和發展規律的全面把握而提出的一種目的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它體現的是改革的系統觀、過程觀和社會觀,是改革進入深水期后為了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事業發展質量而提出的一種改革路徑與改革思維。農村學前教育的全要素改革不是以發展代替改革,更不是以單要素或局部要素的改革來替代系統改革,它涉及改革的方法論,是一種全新的改革思維。

(一)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要有全局思維

首先是對背景的全局考慮。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基于教育但又不限于教育,它不僅具有復雜的內部結構和非線性化的發展過程,甚至很多問題并非產生于學前教育本身。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必須嵌入國家發展戰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教育體系建設發展等背景當中,把握改革與外部環境之間的有機聯系,將農村學前教育改革與整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聯系起來。其次是對改革參與主體的全局考慮。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不僅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切實履行教育改革職責并形成有效的協同體系,同時要廣泛吸納家長、幼兒園、高校、社會組織等利益相關者進入改革主體范疇,形成兼顧多方利益、多主體有序參與的改革發展格局。最后是對各維度要素現狀水平與改革發展目標的全局考慮。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不是僅指構成性要素領域的增量性改革,而是必須同時對機制性要素、動力性要素及其構建起的要素體系有系統的安排,全面設置改革發展目標,有序推動改革的進程。

(二)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要有系統思維

首先,對改革目標的設計要有系統思維。橫向來看,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目標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它既包含價值層面的發展農村兒童、繁榮農村社會經濟文化和促進社會公平可持續發展,也包含管理層面的優化教育治理過程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不同的目標之間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全要素改革必須厘清不同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好目標體系的全面性。縱向來看,改革發展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須分階段實現,因而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要把握好目標體系的階段性。其次,對改革內容的設置要有系統思維。農村學前教育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從思想理念到事業體制機制,從資源供給到過程管理,從政策設計到外部環境優化,從課程教學到質量評價,從事業發展目標到推進改革的信心增進,等等,無一不屬于改革的內容范疇。最后,對改革過程的推進要有系統思維。全要素改革要依據改革的社會背景和發展階段來決定改革的輕重緩急,在不同階段都要找準本階段改革的突破口,以點帶面,推動改革內容的集群發展。階段與階段之間要通過要素協調做到緊密銜接,從而實現全要素改革的順利推進。

(三)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要有未來思維

首先是對發展目標的未來思維。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的目標設計要全面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包括農村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生態環境良好、整個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兒童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以及學前教育成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和有力支撐;要對構成性要素的充分性、機制性要素的機理性和動力性要素的充足性進行大膽而合理的預期。其次是對發展問題的未來思維。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要能充分預見改革將要面臨的問題,包括點上問題與面上問題、表層問題與深層問題、結構問題與機制問題、觀念問題與行動問題、當下問題與后期問題、實際問題與信心問題,等等。對問題的預見與預案,也是推進全要素改革的重要策略。最后是對發展信心的未來思維。農村發展與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學前教育關乎億萬農村學前兒童健康成長,關乎家庭、國家和民族長遠幸福發展的根基。基于此,階段性問題的成功解決、對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美好預期都會給農村學前教育全要素改革發展帶來極大信心和決心。

參考文獻:

[1]孫美紅.改革開放40年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的變遷與政府責任[J].學前教育研究,2019(01):33-44.

[2]梁慧娟.改革開放40年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回望與前瞻[J].學前教育研究,2019(01):9-21.

[3]皮內達.全要素生產率的計量:理論與方法論問題[J].經濟學動態,1991(02):67-71.

[4]趙闊.全要素框架下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困境及其破解[J].教學與管理,2018(12):38-41.

[5]龔雯,許志峰,王珂.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人士談當前經濟怎么看怎么干[N].人民日報,2016-01-04(02).

[6]吳康寧.改革·綜合·教育領域:簡析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要義[J].教育研究,2014(01):41-46.

[7]賀紅芳,劉天子.農村學前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J].教育與經濟,2018(05):90-96.

[8]阿比吉特,埃斯特.貧窮的本質[M].景芳,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37-38.

[9]周垚.學前教育機會與義務教育結果不平等:來自CEPS的經驗證據[J].學前教育研究,2020(01):76-87.

[10][19]黎平輝,蔡迎旗.從同一到融合:論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價值主體的價值取向[J].當代教育論壇,2019(03):64-73.

[11]達爾伯格,莫斯,彭斯.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質量:后現代視角[M].朱家雄,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

[12]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390.

[13]崇華.調查研究方法與分析新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420.

[14]李曉文,原晉霞.兒童視角下的幼兒園區域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2019(02):70-80.

[15]袁秋紅,賀紅芳.面向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傾斜政策價值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8(02):40-44.

[16]盧邁,方晉,杜智鑫,等.中國西部學前教育發展情況報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1):97-126.

[17]方建華,馬芮,蔡文伯.基于泰爾指數的縣域內幼兒園教師資源配置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21(02):3-15.

[18]廖莉,袁愛玲.農村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路徑選擇:復雜性思維的視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84-88.

[20]李洋,陳希.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促進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8(09):61-63.

[21]王慧敏,吳愈曉,黃超.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學前教育與青少年的認知—非認知能力[J].青年研究,2017(06):46-57+92.

[22]鄭磊,祁翔.學前教育經歷與城鄉學生的多維非認知能力差距[J].學前教育研究,2020(11):43-57.

[23]邱仁根,彭香萍.本土化農村幼兒園教師校地協同培養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19(10):67-70.

[24]嚴仲連.論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合理路徑[J].基礎教育,2014(03):29-34.

[25]袁貴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中國高等教育,2015(05):4-11.

[26]黃崴,許春東.結構視域下我國教育改革動力和阻力審視[J].教育發展研究,2015(12):1-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adopt the thought and mode of total factor reform in the new era, which means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dynamic factors are as important as constitutiv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mplementing total factor reform can help clarify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governance level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the fiel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tal factor reform, we must take global thinking,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future thinking, and try to overcome our neglection on institutional and dynamic factors in the past.

Key words: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total factor reform, constitutive factors, institutional factors, dynamic factors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理论一区|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国产三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朝桐光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首页| 色综合中文|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成人日韩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18|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日韩无码黄色| 天堂成人av|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婷婷色中文网| 亚洲人网站| 免费国产福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欧美极品|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二级毛片| 91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91系列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123欧美字幕|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国产黑丝一区|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欧美无专区|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a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伊人激情综合网|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无码一区18禁| 免费播放毛片|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色成人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