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21世紀是知識競爭的世紀,更是信息技術的時代。實踐證明,孩子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接受的音樂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也較大程度地影響著他們各種素養的提高與能力的發展。因此,音樂教育本身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才能拓寬孩子的審美視野,讓他們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之間的交叉性,互動性的特點,讓學生主動、活潑地選擇,吸收新知識,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審美意識,真正做到了“我選擇,我喜歡。”
一、激發興趣,樂學善學。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造濃濃的音樂氛圍,只有使學生處在形象活波的音樂氛圍中,讓學生盡快進入音樂意境,去感受音樂的奧妙,才能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那優美的旋律,動心的節奏,詩化的意境,形成了音樂氛圍特有的美感。
如:在教學一年級音樂知識《認識唱名》時,如果只是照搬教材,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而且也收效甚微。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計了“音符七兄弟”,“動物音樂會”,“放飛氣球”等音樂游戲,集音樂,動畫,童趣為一體。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也可變抽象為形象,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和體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了所學的唱名,掌握了各音名的音高的位置。再如:教學《閃爍的小星》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優美的畫面:晴朗的夜空中星星,月亮和云朵在徐徐飄蕩的美麗景象,緊接著放映幾幅描寫夜景的畫面,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實感,對著這寧靜的畫面,我用輕柔的聲音范唱。最后,根據一年級學生好模仿的特點,我重播了音樂畫面,讓學生看著音樂畫面,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編動作進行律動表演,激發創新的火花,感受音樂無限的樂趣,并期盼下節音樂課早早到來。學生只有理解音樂,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這對學生理解音樂,創造音樂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激活思維,敢于創新。
創造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思維,創造性思維包括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兩者有機結合構成各種水平的創造性思維,其中發散性思維是主導成分。因此,在教學中要遵循思維發展的特點,幫助學生懂得創造,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隨機應變,不局限于某種形式,以新的角度看問題,提出問題的設想。努力創設優化了的情境,讓學生融于情境中,主動進行思考,探索,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目的。
如:《動物說話》一課的(情景導入):孩子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小動物學校參加他們的音樂會,(播放課件)美麗的大森林,動物學校熱熱鬧鬧——哎,好象有小動物在說話,你們聽!奧,原來是小兔和小熊在進行講故事比賽,大象爺爺正在當裁判呢 這個時候,你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他們都講了什么故事 )此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編故事。隨著學生求知欲增強,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啟發學生創編自己喜歡的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畫面,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直感。
三、發揮主體,豐富想象。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學生則是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幫助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其結果更會令你驚喜。
在音樂審美教育體系中,戲曲藝術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具有其它的藝術所不能取代的美育作用。如欣賞戲劇《紅燈計》片段時,我并沒有只局限于本課的內容,而且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以豐富的信息量將戲劇中不同行當,不同臉譜等用最直觀的手段讓學生們欣賞。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饒有興趣地查找信息,交流信息,那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知識表現形式,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了獲取信息的數量,延長了知識的保持時間,擴大了視野,吸收了知識,主體性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四、大膽實踐,培養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培養出能力強的一代新人。信息技術提供了極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如將學生置身于網絡的海洋中,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使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讓足夠的信息支持他們的探索和設想,積極地,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如:《新疆好》一課,這是一首充滿鄉土氣息的新疆舞曲。熱烈歡快的節奏和充滿諧趣的旋律,表現了新疆人民大眾慶豐收,贊美家鄉喜悅而自豪的心情。為了讓學生了解新疆,感受新疆人民勤勞善良的品質和熱情奔放的性格,我充分挖掘教師,學生和網絡資源,圍繞重點,大膽地整合素材,擴充信息,使課堂充盈著文化和藝術氣息。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上網查資源,請教父母,老師等)搜集有關新疆的地理,風俗和歌舞信息,并做好筆記,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查找和交流,課上又分小組舉行八分鐘左右的“智力大比拼”競猜活動。這樣不僅培養了他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理解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使他們在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新疆的有關知識,更為理解和表現新疆民歌的風格及形成要素構筑了良好的背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