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近年來,元氏縣按照“北擴南拓、跨河發展、打造特色、提升品質”城建思路,大力開展縣城建設,先后獲得省級園林縣城、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和“潔凈城市”等榮譽稱號。特別是借助承辦第六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契機,持續撬動社會資本,進一步優化縣域總體規劃,提升城市建設標準,縣城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城鎮產業層次不斷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日趨舒適,形成了“以縣城發展帶動縣域發展,以全域旅游助推縣城建設”的城鎮發展新格局。
堅持“三個突出”,以高標準規劃引領縣城發展
突出城鄉融合。錨定“南部新城”發展定位,將“一城三區多中心”城鄉融合發展規劃與“一環十區”全域旅游規劃、“一山一帶一區”產業發展規劃深度融合,依托建成或在建的工業園區、高等教育、文旅景區等產業集群,重點打造了龍河、龍山、龍湖3個新區和殷村特色小鎮、張掖新市鎮、華夏幸福產城融合小鎮、槐河人家特色小城鎮等多個特色小鎮。
突出跨河發展。依托“北擴南拓”戰略,縣城面積增加近20平方公里,目前,圍繞潴龍河打造的龍河新區,以“一河三橋五路一園”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規劃建設的“五大中心”正在穩步推進,其中作為旅發大會主會場的元悅酒店、龍河大劇院歷時3個月主體封頂,創造了“元氏速度”;圍繞槐河打造的漢風特色小鎮和槐河人家小城鎮,集中開展了文化生態長廊、特色村、門戶公園等項目建設,生態文化、康養休閑功能定位愈發凸顯。
突出高效互聯。積極構建“六縱六橫”交通路網,實現了與市區高效互聯,加快融入“現代省會”城鎮體系。今年完成南延紅旗大街24.4公里、北延恒山大街對接中華大街工程7.7公里,并開通太行山高速支線2個出口,20分鐘直達市區成為現實,同時通過新建城泉路、龍河路,改造提升裝院路、井元路等,有效實現了城鎮間人流、物流的快速互聯。
瞄準“三個提升”,以高質量建設夯實縣城基礎
提升城市功能。突出城市服務供給側改革,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先后建成了游客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文體中心等“十大中心”,城市生活更加便捷。引進三甲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建成常山養護院和康復中心,醫護水平大幅提升。
提升形象品位。突出現代城建元素,在城區新建了準五星元悅酒店、龍河大劇院、龍河明珠塔、荷月廊橋等6個地標性建筑,并按照“各美其美”原則,打造常山路示范街區、漢街文化街區、恒山大街精品街區、華西路仿古街區等6個特色街區,同時,引進了喜馬拉雅“書香元氏”項目,在縣城設立100個有聲圖書館、11個朗讀亭,城市氣質品位實現質的飛躍。
提升環境容量。集中謀劃實施了槐河、潴龍河生態整治工程,并協調南水北調和蟠龍湖等水源8000萬立方米,為城市平添570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實施“萬畝環城林海”建設,新建常樂游園、歷史文化公園、育園街游園、恒山大街等綠廊花海30萬平方米、綠地52萬平方米,城區環境容量大幅提升。
推進“三化管理”,以高品質管理提升縣城形象
推進智慧化管理。與華為合作建成集旅游服務、智慧管理、違章查處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打造了城市管理新模式、新標準、新機制,實現“主城區+旅游景區+重點部位”監控全覆蓋。
推進常態化管理。采取“智慧+能力”環保新模式,聯合科技、市場、部門和群眾力量,常態化開展走航車、無人機巡查,組織50輛環衛車輛24小時不間斷清掃作業,并劃分網格由50余個縣直單位承包,每月開展“洗城、洗臉”行動,同時著眼斷頭路、綠化照明、雨污管網等民生短板,從財政劃撥專項資金重點整治,實現縣城的美化、亮化、綠化。
推進人性化管理。將地攤經濟、馬路市場、惠民經濟規范到漢風商業街、漢市商街和年代街3條步行街,實現居民就業與有序管理的“雙贏”發展。同時,進一步整合公安、城管、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執法力量,推動單一行政執法向景區、社區、市場綜合管理服務轉變,實現依法執法與人性執法相統一。
創新“三種模式”,以高水平運作破解資金難題
尋求社會資本參與基礎建設。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城市建設不降成色。目前,在龍河新區與天山集團采取PPP模式,已完成“一河三橋五路一園”基礎設施建設,為后續城市建設夯實了基礎。引進文智智慧泊車投資公司,開展智慧泊車及立體停車設施建設,以政府資源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縣城建設和管理,開創縣城建設管理新思路。
招引商業企業發展城市經濟。城市經濟投資大、風險高,需要高質量企業作為發展支撐,為此,通過廣泛招商洽談,成功吸引社會資本建設龍河大劇院,填補了縣沒有大型綜合體育場館的空白。引進河北賓館建設運營元悅酒店,打造元氏準五星級酒店,提升了元氏城市品質,帶動了周邊康養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