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黃山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梅清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他的畫作清新飄逸、淡墨輕寫、構圖清奇,雖然臨摹眾家,但不固守于古人之法,開創出了具有獨特個人風格的山水畫。其中,梅清的山水構圖非常具有現代性,畫面形式感沖擊力十足,對畫面意境的營造有著很大的作用。他的畫作和“不薄古人愛今人”的藝術思想也影響著許許多多的后輩,其中石濤受他的影響就很大。本文就梅清山水畫的藝術風格及構圖方式對意境的營造作用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梅清 山水畫構圖 意境營造
我國清初畫壇人才濟濟,流派紛多。其中黃山畫派是清初諸多流派中最富于創造性的重要流派之一。作為黃山畫派巨匠之一的梅清,其藝術風格獨特且具有開創性。劉海粟稱梅清是山水畫從傳統形態轉化為現代形態的推行者和先行者。梅清作為寫意山水畫的先驅,在筆墨情趣和意境營造上都十分具有創新性。筆者在學習山水畫的過程中看到梅清的畫作不禁眼前一亮,他的山水畫作品構圖新奇,主觀意趣濃厚,意境深遠,十分具有玩味性,作畫仿佛筆墨游戲,符合中國“文人畫”的審美需求。同時作為“復古以開今”的文化倡導者,他注重繼承傳統又不拘泥于傳統,借古以開今。筆者認為梅清的山水畫構圖極具個人風格,所以本文就著重研究梅清的山水畫藝術風格及構圖對畫面意境營造方面的作用。
一、梅清藝術特征整體概括
1.梅清的創作背景
明末清初年間,山水畫經過前代的積累,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當時的畫壇是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翚四位居于正統地位,“四王”崇尚摹古,集古大成,雖然經營丘壑和筆墨表現的技巧極為成熟,但是一味地照搬程式,大多作品也只是將畫面的物象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在思想上“四王”支持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宗一,缺乏師法自然的熱忱,不敢跳脫原有的框架?!翱酥圃倏酥?,中和再中和”是他們的創作原則。由于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清初時期的畫壇死氣沉沉,毫無創新意識可講。但是還有一批像梅清這樣的明朝遺民畫家,致力于在此中開創出一條新的道路,例如四僧、黃山畫派、揚州八怪等。在藝術思想上他們不為舊法所限制,作畫直抒心意,注重“我自用我法”。石濤甚至曾豪邁地說:“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盿他們將作畫看作是心靈的放縱、逃避現實的短暫慰藉。梅清作品中呈現出來的變形夸張的山體造型、傲岸不馴的人物形象,隱藏著深切的孤獨、寂寞、傷感與悲哀,山川、樹石完全成為他們主觀情感的幻化和象征。石濤在《苦瓜畫語錄》中曾講:“夫畫者,從于心者也?!薄吧酱ㄊ褂璐酱ǘ砸病酱ㄅc予神遇而跡化也。”b要求主觀意識占據主導地位,突出畫家個性。
2.梅清生平及繪畫美學思想
梅清,字淵公,號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清末民初年間,雖出身于士官之家,但無奈戰爭頻繁,家族中落,四次北上求仕不得,半生漂泊不定,輾轉于宣城、金陵、昆山、杭州等地。晚年處于康熙盛世,生活安定,為繪畫創作提供了較好的環境,70歲前后的傳世作品最多,以黃山題材為多。50歲之前,因求仕未得,梅清一直認為自己是被迫“懷才淹草木”。后轉變思想后,不斷地從大自然中汲取精神力量和藝術靈感,后成為黃山畫派的主要人物。
在繪畫美學思想上,梅清主張“臨摹百家只頃刻,點染萬品隨生成”,這正說明梅清是既重視繼承傳統,汲取諸家之長為我所用,又善于觀察自然,造就“我法”。簡言之,就是既注重臨摹又善于寫生,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當代中國畫教學對此可謂一脈相承,可見其思想十分具有現代性。梅清刻有“我法”“古人在我”“不薄今人愛古人”三方圖章,在作品中也多有顯示,從側面也可看出其藝術主張。但梅清雖注重傳統,但不像“四王”那樣,只會照搬古人圖式進行重新組合,本質上并沒有創新。梅清臨摹眾家只是為了借古以開今,為了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與風格。同時,梅清也推崇“應目會心”的藝術思想?!皯繒摹奔词恰疤烊撕弦弧钡膫鹘y道家思想。如何理解繪畫藝術上的“天人合一”觀念呢?筆者認為是“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疤?、地、人”三者并立,天之道在于“始萬物”,地之道在于“生萬物”,而人之道就在于“成萬物”。人是主觀與客觀的連接點,這更加強調了人的主體意識,所以作畫貴在傳達主觀意趣。
二、梅清藝術風格的演變
梅清在清初畫壇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他臨摹眾家之所長,有很多傳世作品上寫著仿某家或臨某家筆意。從唐代山水之始到王維、吳道子,再到五代十國的董源、巨然,直到明四家等,都是他學習的對象。但筆者認為,梅清下苦功最深者,非王蒙莫屬。他將王蒙的解索皴、牛毛皴拉長、細化、軟化,利用手腕帶動筆尖的力量游走于畫面之上。梅清的畫面并沒有太多的矛盾碰撞,給人一種非常沉靜的感覺,他用線古拙,用墨清新古雅,堪稱山水畫中的逸品。
梅清畫作風格的演變與他個人的經歷、心境有關。早年,梅清一心想走仕途之路,想要利用自己的才學經世濟民。心中滿腔熱血,畫作用筆自然爽利豪放,缺乏沉穩之氣,但氣勢恢宏、大膽自信、個性強烈。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宛陵十景圖》。據《天延閣贈言集》記載,韓魏曾稱贊梅清早期繪畫:“君不見敬亭陵陽一片石,宛溪句溪水聲疾,麻姑橫絕五湖寒,都入君腕底之妙筆?!笨梢姎鈩葜?。中年的梅清幾次北上求仕都未中第。經過多次打擊后已心灰意冷,想要隱居山林,過不爭不搶的田園生活。梅清心態轉變,畫風也隨之轉變。中期作品更加清冷秀潤、別致淡雅,少了少年時期的橫沖直撞,而變得更加委婉沉著。筆墨朦朧輕巧,多用牛毛皴,一層又一層地皴擦畫面,代表作有《峭壁帆影圖》《宣城勝覽圖》《憺園圖》《雙松交茂圖》等。梅清從60歲開始直到去世前是其后期風格逐漸形成的時期,也是他藝術風格的成熟時期。游歷過多地,尤其兩次游歷黃山,激發了梅清的創作靈感,風格開始趨于穩定和成熟。他以自然為師,從大自然中不斷啟發藝術創造。他此時的畫風開始變得爽利縱奇、淡逸枯寂。不同于王蒙的粗糲、狂放、繁復,梅清的畫面更加閑逸、清冷、簡潔、沉穩,彌漫著幽幽仙氣,使人仿佛置身于夢境之中。人物的安排、畫面的構圖都十分具有玩味性。晚期的代表作有《天都峰圖軸》《煉丹臺圖軸》《西海門圖軸》《黃山十九景冊》《黃山十六景冊》等。
其實在筆者看來,梅清似乎有些像是東方的“夏加爾”。梅清的晚期作品《黃山十九景》,彌漫著淡淡的藍綠色,與西方浪漫主義畫家夏加爾的藍色背景不謀而合。作品充滿著浪漫的氣氛與夢幻的感受,也引發了觀賞者的想象力。梅清所描繪的山水并不只是根據客觀形象,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意趣和想象力。他作品中的點睛人物常常是一位或兩位老者仰臥在樹杈之間觀看高山之巔、流水之勢,樹的造型多類似于床榻,遠方高山也只是用寥寥幾筆勾出大致輪廓。他并不在乎這樹像不像樹,也不在乎這山像不像山,他只在乎這景是不是他心中的向往與追求。從梅清的畫面和藝術精神來看,他與夏加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十足的浪漫主義者,畫作也都呈現出浪漫主義風格的特質。
三、梅清山水空間構圖分析
1.截斷式構圖法
梅清山水畫在構圖上獨辟蹊徑,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三遠法”,他在構圖上常常大開大合,巨大的畫面上常常只描繪一座山峰、一個溪口、一條瀑布,他的構圖類似于現代攝影中的“特寫鏡頭”,只對心中有感、具有代表性的畫面進行截取。在觀看了大量梅清的作品后,發現他的構圖多為截斷式,好多畫面直接攔腰截斷,如《煉丹臺圖》,畫中景物并不多,一座直聳入天的山峰被云霧在山體的三分之一處截斷,連同松樹也一樣,截斷后,山體的空間距離拉大,意境變得更為深遠。梅清的作品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構圖方法,正如石濤在《苦瓜和尚話語錄》c中寫的:“截斷者, 無塵俗之境,山水樹木,剪頭去尾,筆筆處處,皆以截斷,而截斷之法,非至松之筆莫能入也?!睆倪@段話中也可以看出,這種構圖手法能夠營造出“不俗之境”。
此種構圖方法與梅清畫作中所要營造的玄虛之境是相匹配的??諢o一物,空中有萬物,寥寥幾筆并不代表沒有東西,而是留有了想象的空間。正是因為梅清所描繪的空間與我們現實世界有距離,所以我們才能發現美。朱光潛曾在《談美》中寫道:“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眃梅清的畫作就是這樣的,他的作品看似虛空,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意境之美。原因就在于他拋卻了許多繁雜的物象,只取最本真、最讓人感動的景象。
2.對角線構圖法和垂直構圖法
梅清的構圖中還常常出現類似于“馬一角”“夏半邊”的邊角構圖方法,在不穩定中求穩定。在《黃山十九景》中,斜角構圖大約占了三分之二,共有14張,畫面中山體多為對角線走向,山體占畫面的全部或一半之多。近景多用重墨概括性繪出,中遠景則用淡墨著色,線條流暢但不虛飄。這一重一淡、一實一虛,形成鮮明的空間對比,畫面奇俊而意境深遠。梅清畫面中雖也有垂直構圖,但都以大特寫的形式呈現,例如《鳴弦泉圖》中著重描繪一條瀑布,從畫面中央垂直而下。兩邊的山體用橫向畫出,雖山體與畫面中的瀑布形成十字交叉,但毫不違和,這其中的關鍵,筆者認為在于:梅清所用的線條多為虛清的淡墨。瀑布雖直流而下,但是由于山體的轉折、彎曲,賦予了瀑布動感,適當的留白也增強了畫面的生動性。畫面統一之中而富有變化,氣息貫通而不散,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同時,這種構圖表現形式也十分具有沖擊力,讓人流連忘返,充分體現了梅清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
3.平視構圖法和俯視構圖方法
梅清在《宣城勝覽圖》中常常采用平視、俯視的視角來描繪景象,《宣城勝覽圖之第一峰》以平視的視角截取真實景象的方法來表現山峰的巍峨,山峰下運用云霧增加山峰層次與空間縱深感,同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構圖方法,使山峰顯得堅實穩固,更加突出了山石的質感?!缎莿儆[圖》是梅清描繪家鄉景象之作,在尊重客觀景象的同時又加入他自身對家鄉的真情實感,將意象升華。《宣城勝覽圖之龍溪》就以俯視的視角,勾畫出龍溪的全貌。畫面中一條河溪直貫而過,河中往來的船只,增加了作品的動感,河岸兩邊又畫出了龍溪的標志性建筑物和樹林,簡繁得當,對比明確,透露出悠閑愜意的生活氣息。
4.梅清構圖方法對意境的營造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人筆下,無論詩歌還是繪畫、書法創作,都是借助物象來表達心性。梅清的山水畫亦是,十分注重物象神韻的表達。梅清作畫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即使是寫生畫作也十分看重性靈氣韻的表達,力求擺脫客觀物象的紛紛擾擾,畫家通過客觀物象激起心中共鳴,將物與我融為一體,傳達出清雅境界。梅清的畫面清新雅致,意境超凡脫俗,非常富有文人氣息。這或許要歸功于他的人生境遇,使他練就了出世的人生態度與豁達的心胸。其實不難發現,梅清的許多畫作都不為自然表象所制約,而以自由顯神的超越性來主宰自我心象,以表示心之虛靈。梅清作品中的人物常常臥樹而望,瀑布常常像巨山一樣布滿整個畫面,但是他將心象與物象結合得非常合適,即便加入了強烈的主觀色彩,我們依然可以看出畫面中畫的是何處何地之景。在《黃山十九景冊》中即使只是山的一角、水的一邊,也十分具有黃山特色。他的畫面寥寥幾筆卻能營造出深邃又無邊的空間感,在筆者看來,這歸功于他畫作的構圖沒有邊界感,梅清的構圖及畫中的物象并不完備,加上云霧的遮擋,常常給人一種似景非景的感覺。齊白石論畫之妙常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e正因為如此才能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同時,他的物象又十分具有地域特色,使人看到這一角之景就聯想到黃山延綿不絕的山峰與奇松。
四、結語
梅清的一生并不順利,經歷過許許多多人生的坎坷,前半生一心想要入世濟天下,后半生出逃世俗卻成為繪畫大師,留名千古。他后半生的畫作掙脫了前期的束縛,在構圖、意境、程式和章法上都十分具有新意。筆者想來這必定與梅清心境的轉變有關,當心靈得到了釋懷,不再追求名利與仕途,畫作自然能夠掙脫那些條條框框跳脫出來。所以作畫還是要回歸本心,探究事物本來的樣子,帶有太多的功利心和企圖心,往往不能放開手腳,“肆意妄為”。梅清的山水畫對后世有著巨大的影響,也讓許許多多的后輩望其項背。梅清最有名的學生莫過于石濤,石濤將梅清的筆法、構圖進一步精進,開創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所以,在學習前人的道路上,不能一味地照搬全收,應該思考這些畫作背后的精神導向與力量,發現根源所在,由內而外地學習。
abc石濤:《苦瓜和尚話語錄》,鳳凰出版社2018年版。
d朱光潛:《談美》,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26頁。
e秦牧:《藝海拾貝》,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年版。
參考文獻:
[1] 楊臣彬.梅清生平及其繪畫藝術[J].故宮博物院刊,1985(12).
[2] 楊臣彬.梅清生平及其繪畫藝術(續)[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7).
[3] 邱才楨.十七世紀下半葉山水畫中的黃山形象[D].中央美術學院優秀博士論文,2005.
[4] 冶珍國.于無畫處皆成妙品——渲染與梅清山水畫的意境表現[D].中央美術學院優秀博士論文,2015.
[5] 石濤.苦瓜和尚話語錄[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
[6] 朱光潛.談美[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
[7] 王欣.論師陀創作個性生成的地域文化含蘊[J].小說評論,2012(3).
[8] 姜云.梅清實景山水畫圖式研究[D].渤海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17.
[9] 唐德普.不薄今人愛古人——淺析梅清山水畫的藝術風格及形成的因素[J].中國民族博覽,2021(3).
作 者: 孫彤彤,河南大學美術學院2019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
編 輯: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