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
曾經,我們會把時尚和“洋氣”掛鉤,總覺得有國外的元素才叫時尚。如今,傳統文化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漢服、古風音樂、傳統曲藝等中國文化符號開始成為新的潮流,甚至出現了以純手工制作榫卯結構中國工藝品的“阿木爺爺”這樣的國際“網紅”匠人。
“國潮熱”,既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社會潮流。在商業和資本領域,本土設計師和潮流品牌層出不窮,大到家電汽車,小到美妝洗護,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已經成為“國潮青年”們的新生活方式。
“新國潮”究竟憑什么讓年輕人那么心動?
“國潮”從何時開始
國潮,拆解開便是“中國”與“潮流”,即融入了中國本土元素的設計風格、個性思想及生活態度的品牌。“國潮”并不單指一件衣服、一條褲子、一雙鞋子,而是其背后代表的一種文化。
國潮概念的出現,大概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老牌國產運動鞋回力和飛躍的走紅。隨著流行文化的傳播,中國風的元素和傳統文化在服裝上出現,又讓年輕人知道了國潮的模糊輪廓。
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等傳統文化綜藝、紀錄片節目的持續熱播,引發了大眾對博物館及其文創產品極高的討論度。故宮推出了一檔探尋故宮寶藏、揭秘文創設計的綜藝《上新了·故宮》,紫禁城走下神壇,步入民間,引導國人重新認識中國文化,在文化領域、大眾消費領域掀起了一輪“新國潮”。與新國貨相關的關鍵字搜索量激增,購買中國風相關商品的消費者數量迅速增長。而“國潮”在服裝領域被熱議,要從李寧服裝品牌走上時裝周算起。
2018年李寧服裝品牌攜“悟道”系列登陸紐約時裝周,漢字元素加上番茄炒蛋色的呈現,滿屏復古風與潮流的創新搭配,不僅贏得了國際時尚界的認可,更是在國內刮起了中國李寧國潮風。2018年,李寧集團服裝收入53.2億元,比前一年增長近三成。2020年“雙11”國產潮牌馬克華菲全網銷售額高達5億元,最火爆的單品銷量高達31萬件,國潮品牌Beaster開局1分鐘內交易額就突破億元。
最近幾年,隨著設計水平和產品品質的提升,國潮逐漸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市場。根據CBN Data消費大數據統計,2020年線上潮流服飾消費搜索詞前十名中,Nike和adidas穩居前兩名,但李寧、回力、太平鳥、安踏也占據了四個名額。年輕人不再是品牌的鐵粉,更看重產品的設計。
那些消費“國潮”的年輕人
新國貨崛起的背后,有一大不可忽視的基礎性變化——在巨大規模的中國消費市場中,以90后和互聯網原住民0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消費者正在成為主流消費群體。他們擁有新的產品需求、消費場景和信息獲取渠道。誰能夠準確洞察他們的需求,利用成熟的供應鏈體系生產出合適的商品,并通過合適的媒介和場景觸達他們,誰就能收獲巨大的成功。
小渡是一名網絡潮流區“U P主”,經常在視頻中推薦國潮品牌。從2019年起,小渡開始在B站上傳視頻,推薦國潮,到現在已經擁有了28萬粉絲。小渡的觸覺和別人不同,“因為我覺得他們穿的(國外大牌)都是跟風的,我穿的是國潮,是我自己發現的潮牌,而且它是中國的。我就覺得自己很厲害,有自豪感。”
找到了優越感,這時的小渡開始在意起潮流的風格和背后的態度。她認為,國潮是中國的品牌,代表著中國的原創設計群體,它在為我們中國的年輕人發聲,年輕人的確是潮流消費的主力。
“青少年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小渡自問自答,“個性,還有自己的態度。”把自己和別人區別開來,讓自己一眼就能看到是酷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穿搭。而既有態度又不貴的國潮,正適合年輕人。
在彩妝領域也是如此,故宮文創推出了系列口紅,一上市就被一搶而空。“國民奶糖”大白兔與同為國貨的美加凈跨界合作,推出聯名款“美加凈牌大白兔奶糖味潤唇膏”,后又與美國調香師“跨界”推出大白兔香水,引發搶購。國內美妝品牌之所以迅速崛起,與它們的高性價比、顏值與實力并存有關。
新生代消費群體追求日用之美,他們更愿意為兼顧“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的產品埋單。與以往的線下購物、電商平臺購物不同,社交網絡的轉變也催生了新型的“場景式消費”。現如今,短視頻、直播、內容種草等新的媒介形態的不斷涌現,已經成為引發全民購物狂潮的新場景。
年輕人想要怎樣的“國潮”
這幾年,每到春節、七夕等中國傳統節日,國際奢侈品大牌都喜歡推出具有中國元素的“限量版”。從繡著大福字的紅色圍巾,到形象抽象的本命年生肖首飾,再到寫著大大的中文“我愛你”的包包、T恤,很多品牌越來越賣力地討好中國消費者,但設計的產品常讓人哭笑不得。
什么是中國風?可能1000個設計師,有1000個答案。但最簡單、最直接、最低級的,便是將中國風粗暴符號化。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奢侈品市場的中堅力量,千禧年后,歐美的許多大牌開始了“東征”之路。他們犯得最多的錯誤,正是將中國風粗暴符號化。每次看完廣告,覺得不像在給消費者“種草”,反而像在“拔草”。隨著中國消費實力的崛起,西方時尚界也想來分一杯羹,但他們又放不下自己的文化優越感,以至于對變化中的中國文化缺少研究和尊重,反而呈現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見。
國潮最大的優勢,正是在于它扎根中國千年的文化底蘊,它來自我們,適合我們,也能代表我們。現在國潮品牌也在爆熱中進入到一個野蠻生長的階段。“國潮”的熱度背后爭議也著實不少,一些產品和設計粗制濫造、山寨抄襲等現象層出不窮,過度消費了大家的熱情和錢包。雖然現在一些國潮吸引了不少關注,但要想真正獲得更多的認可,甚至遠征海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潮的紅火,要感謝中國的人口紅利和越來越強的文化自信感,對于一些傲慢的國際品牌,想讓現在的年輕人買賬,大概會越來越難。
新國潮是中國這個時代的必然產物,也是科技、文化、創意和藝術的融合體。它是品牌化、數字化、國際化三股力量賦能的共同結果。所以新時期,國貨品牌的發展要基于對人性的洞察,然后找到一個盡量高的實體,最終運用品牌以產品呈現,并伴隨著新科技的加持。未來,不斷創新和滿足消費者需求仍然是新國貨的靈魂。
(摘自龍源期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