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丞昊
免疫系統保護著我們的身體。但是當它反應過度時,甚至會把一些尋常的事物,例如水、硬幣和運動等,當成入侵者,進行攻擊,這樣反而給人體帶來了不便或傷害。反應過度的免疫系統就是俗稱的過敏,而過敏的反應過程又是怎么樣的?
離奇的過敏原
引起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病毒、細菌和真菌等物質被稱為抗原,與之相對應的,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就被稱為過敏原。然而,能成為過敏原的物質可就多了,常見的過敏原有青霉素、花生和花粉等,罕見的過敏原則有下面這些。
有極少部分人對“水”過敏。不管喝水還是洗澡,只要一碰到水,他們就會過敏。由于水對人類來說非常重要,所以這類過敏給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對水過敏的人不僅要盡量地避開水,還得隨身攜帶能應對過敏的藥膏。
也有極少的人對硬幣過敏。實際上,與其說對硬幣過敏,倒不如說他們對硬幣里的金屬元素過敏。因此,對硬幣過敏的人,往往也對其他一些東西過敏,如金屬門把手、銀飾品以及其他金屬制品。
除了對具象的物質過敏之外,人們還能對抽象的東西產生過敏,例如振動和冷。對振動過敏可以被理解為對接觸過敏,而這類過敏常見于搬桌子、椅子或箱子等。不過振動引起的過敏反應往往不是太嚴重,因為過敏原——振動的持續時間可以很短,在振動消失之后,過敏也會慢慢消失。
而對冷過敏也是一種奇特的過敏反應。2020年,一名美國男子在冬天洗完熱水澡之后出了浴室,強烈的冷熱溫差使他產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以致于他當場暈了過去。以往他也對冷過敏,不過過敏反應的癥狀只停留在蕁麻疹階段(蕁麻疹是皮膚上一連串、一大片類似于蚊蟲叮咬的腫塊)。好在隨后他立即被送往醫院,及時接受了治療。
過敏的原因
一系列過敏癥狀主要是由一種叫作“組胺”的物質所造成的。我們的免疫系統如往常那樣,巡視著體內環境。當它發現外來入侵者時,就會把入侵者標記,然后分泌抗體,以消滅入侵者。
抗體除了有消滅入侵者的功能,還有促進肥大細胞(肥大細胞存在于皮膚、肺和喉嚨等地)釋放組胺的功能,而這或許是因為組胺具有擴張毛細血管、以及增加毛細血管對抗體的通透性(也包括了其他體液)的作用。然而,當入侵者是無法被抗體消滅的過敏原時,過敏反應就開始了。
免疫系統會不斷地分泌抗體,進而不斷地促進組胺的釋放。組胺的不斷釋放會使血管越來越擴張,通透性越來越高,進而導致皮膚上形成瘙癢的腫塊,喉嚨會腫脹從而造成呼吸困難,鼻子會充血并一直流鼻涕……
那么,免疫系統為什么會過度反應,進而誤傷一些正常的物質呢?
遺傳與心理
過敏反應具有遺傳性。就拿對冷過敏的人來說,科學家發現他們的一號染色體長臂上的40號帶發生了變異。而且通過查詢家族病史,對冷過敏的人的父母、祖父母和更遠的祖上往往也至少有一方對冷過敏。染色體的變異,導致了免疫系統經常誤將溫度較低的皮膚當成外來者,進而發動攻擊,從而造成大面積的蕁麻疹。
另外,根據對雙胞胎的研究,在都患有過敏的同卵雙胞胎當中,有70%的同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的基因完全一樣)具有相同的過敏原。而在都患有過敏的異卵雙胞胎當中,相對只有40%的異卵雙胞胎(異卵雙胞胎的基因只有50%一樣)有相同的過敏原。
除了遺傳因素,科學家還發現,心理方面的因素也能導致過敏。特別是對現代人而言,一些人以前本來對某些物質不過敏,隨著社會閱歷的增長,反而對它們產生了過敏。其中持續壓力的影響最大。
首先,持續的壓力會導致情緒不穩定,而情緒不穩定使得交感神經系統時不時地處于高度激活的狀態。當交感神經系統高度激活時,會釋放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等激素。這些激素在隨后的作用和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不僅會攻擊周圍的組織細胞,還會攻擊肥大細胞。這會使得肥大細胞受到削弱,或者直接促使肥大細胞釋放組胺。
再者,長時間的壓力還會使身體不斷分泌皮質醇激素。大量的皮質醇激素不僅會削弱免疫力,還會使免疫系統產生失調。于是,在皮質醇和自由基的雙重作用下,易過敏的體質就形成了。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一些人的生活規律和方式不斷地改變,壓力越來越大或越來越持久,致使一些原本不過敏的人形成了過敏體質。
因此,應對過敏,除了要避開過敏原之外,我們還要處理好壓力。保持規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和定期運動,能使我們擁有充足的資源應對壓力;避免應激源,例如減少對負面新聞的閱讀能減少壓力的產生;閱讀幽默笑話(并非諷刺的)、觀看喜劇電影和積極的人際交往能幫助我們解決壓力。
(摘自《大科技》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