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為
在布局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跳出財富管理和資管行業審視和思考“數字化”。在推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抓住“變”與“不變”這對矛盾主體,清晰理解數字化浪潮中的不變、漸變和速變。
穩定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將成為“十四五”時期促進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舉措。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應拓寬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豐富居民可投資金融產品。截至2020年底,以個人金融資產計算,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并且未來5年仍將以10%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國內財富管理市場將迎來黃金10年,各類市場主體應抓住歷史機遇,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助力數字化轉型,這也被認為是打造新護城河、事關企業成敗的關鍵。
國內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趨勢
至2020年底,中國個人金融資產已達241萬億元,若維持10%的增速,2025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345萬億元。對標世界發達經濟體,中國居民的金融資產占比明顯偏低。據央行統計,2019年中國居民的住房資產占總資產的59%(美國該指標為24%),而金融資產占比僅為20%左右(美國該指標為71%)。未來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持續調控,金融資產配置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隨著“十四五”期間國內中等收入群體的增加及“共同富裕”的逐步實現,普惠型理財業務的發展既能達成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目標,又能進一步豐富普惠金融的實踐。針對過往財富管理市場存在的“十萬美元困境”,“數智化”的投顧無疑是促進財富管理普惠發展的最佳選擇。
在資管行業的資金端,截至2020年底,在總體122萬億元規模的中國大資管市場中,居民個人財富已經貢獻了60萬億元并將持續快速增長。養老金體系結構化改革將帶來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委外和第三支柱的資管市場機遇。此外,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也將為財富的跨界流動以及資產全球配置提供便利。
在資管行業的資產端,2018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出臺兩年多來,資本市場“募”和“投”兩個方面的基礎制度持續完善“,去通道“”禁錯配”和“控非標”等關鍵舉措取得階段性成果,存量業務整改進入深水區。同時,以“注冊制”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基本制度改革,北交所的建立及引入海外資金和機構帶來成熟市場的行為邏輯等,都將進一步推動國內資管市場走向高質量、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軌道。至2020年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資管市場。
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應用實踐
圍繞財富管理和資管核心價值鏈有著三大主要領域,即財富管理與營銷、投資、交易以及風控和運營,通過十二大核心組件來具象化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舉措。
在財富管理和營銷價值鏈中,我們應將重點放在渠道和生態、客戶洞察,精準營銷和客戶經營,投顧和財務規劃綜合解決方案以及客戶旅程、投資組合監控和客戶報告等方面,通過數字化轉型增加客戶觸點,夯實客戶基礎,增加資產規模,提升客戶滿意度,實現交叉銷售,增加客均貢獻,提升銷售人員產能并控降運營成本。
在投資和交易價值鏈中則應在投資研究、投資組合管理、交易前中后全流程三方面重點布局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技術重塑投研、投資和交易核心能力,推動投研能力提升,實現更智能、高效的資產配置和組合管理,更多樣化的交易策略以及更精準的交易時機把握;在提升投資績效、提高投資和交易效率的同時控制交易成本和操作風險。
在風控和運營價值鏈中,基于大數據和算法模型的數字量化風控,數據驅動的財務管理和經營分析,以及通過應用NPL處理、RPA流程自動化、OCR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來優化運營流程、實現流程自動化應為數字化轉型重點領域。“數智化”可以助力機構實現精準的風險計量和控制,前瞻高效的管理決策。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關鍵金融科技技術扮演著“催化劑”的重要角色。在財富科技和資管科技中,“ABCDI”等金融科技手段在核心價值鏈上有著不同程度的應用前景。其中云計算在技術底盤上奠定基礎作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投顧、智能投研、被動投資和算法交易、數字風控、智能營銷等方面的應用層出不窮,持續推動財富管理和資管業務的所有核心價值鏈環節的“數智化”。而區塊鏈和RPA自動化技術則在數字資產交易、智能合約、結算清算,以及自動化交易、賬務核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思考和建議
國內財富管理和資管機構應圍繞自身業務戰略和數字化戰略,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抓手及金融科技賦能的重點,同時更應注重金融科技與實際業務、經營和管理的深度融合與價值挖掘,避免單純追求技術領先或者盲目跟風技術潮流。
謀劃數字化轉型,財富管理和資管機構可遵循“一體兩翼”的戰略。其中“一體”就是本體的數字化轉型藍圖“;兩翼”中的一翼是財富管理和資管業務生態圈,圈內參與主體包括零售個人客戶、金融機構客戶、企業和政府客戶及其他合作伙伴;另一翼是財富管理和資管科技生態圈,圈內參與主體包括各類金融科技公司,財富管理和資管機構可以通過戰略合作或股權投資,開放科技平臺聯合創新以及建立創新實驗室等與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
在布局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跳出財富管理和資管行業來審視和思考“數字化”。財富管理和資管機構應深刻洞察個人生活數字化,企業所在產業數字化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政務和社會治理數字化,以及數據價值化、數字經濟新監管機制等深層次的驅動因素,才能回歸原點,不忘初心。在推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抓住“變”與
“不變”這對矛盾主體,清晰理解數字化浪潮中的不變、漸變和速變。其中不變的是企業自身的核心價值觀、企業文化、金融服務本質和風控本質等;漸變的是業務模式、盈利模式、管理體系和業務經營體系;而需速變的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體系、客戶體驗和金融科技的應用等。
當然,財富管理和資管機構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全組織層面的數字理念和數字文化的培育,離不開創新機制的建設和敏捷機制的打造,更離不開一支具有數字領導力的管理者隊伍以及既懂業務又懂科技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全局。如何在孕育著巨大市場機會的中國財富管理和資管市場中把握機遇?各類市場主體要立足中國、放眼全球,對行業數字化轉型趨勢深入洞察,從機構整體戰略出發,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數字化轉型藍圖并確保業務戰略和數字化戰略高度統一。
端到端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程,但“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提前布局財富科技和資管科技的市場主體方能脫穎而出。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歷史性機遇面前,中國財富管理和資管行業定將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的頂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