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棟巷



近年來,伴隨著當代藝術以及NFT(非同質代幣)的興起,人們對于中國傳統書畫的關注度似乎在下降,那么傳統書畫的投資潛力在哪里呢?
創新畫展展現創新繪畫
10月28日至11月14日,《當代海派名家雙人展[系列]——楊正新、王劼音》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行。與以往的畫展相比,此次畫展以從未有過的“雙人展”形式,在未來5年內每年遴選兩組水墨藝術家,每組巧妙搭配兩位藝術家,聯袂展示其最新作品。
作為此次畫展的策展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石墨表示,楊正新先生是非常值得深度分析的創新型畫家,有著強烈的文化自覺和文化使命感。他在創作中相當注重中西方藝術的結合和傳統語言的現代性轉換,不僅將西方現代的構成與色彩觀念融合進自己的水墨畫實踐,還重視在新的水墨實踐中挖掘真正屬于中國審美的精神旨趣。原本主攻版畫的王劼音先生,則是一位對媒介材料敏感性極強的藝術家。他不拘一格地通過油畫、水墨等材料,探索藝術的開放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思維模式。
從此次畫展上的作品來看,楊正新的作品既具傳統海派繪畫的筆墨意趣和生活氣息,又兼有現代繪畫的形式感和表現性。可以說,正是江南文化的傳統、海派繪畫的積淀以及現代的藝術視野,造就了楊正新具有新風格的水墨藝術。
在楊正新的筆下,紫藤線條縱橫勁健,色彩鮮明熱烈;荷花清潤秀麗,筆墨豐富多彩,由意象而入氣象。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他的《愛琴海》系列,將海派繪畫的意象與西方表現主義的構成理念相結合,賦予了作品更多的主觀情感和更強的時代風貌。
縱觀此次畫展,畫家將傳統中國畫的精神同西方繪畫的現代構成巧妙地相結合,注重于點、線、面在畫中的平衡與趣味性,更著眼于新的形式的表現。高超的繪畫技巧、脫俗的意境和含蓄的審美情趣令作品風格更加鮮明。
傳統書畫還有創新空間嗎
楊正新說過“:畫畫需要寫生,但作品又要與對象拉開距離,美學上稱為‘距離產生美’,所以畫也不能照搬對象。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是:‘怎么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同別人不一樣’”。
從拍賣市場來看,像陳家泠、楊正新等具有創新精神的海派畫家正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在今年的朵云軒金秋拍賣會上,楊正新的《歲月靜好》成交價達到了23000元。
在當代山水畫中,汪家芳認為有兩種傾向不可取:一是古味太重;二是太生活化。受大師的啟發,汪家芳在他的山水畫中有意識地揉進了抽象、構成、肌理等西方現代藝術的一些要素。他始終把筆墨情趣作為藝術追求的重要手段,把抒情寫意看作是中國山水畫的最高藝術境界。誠如陸儼少所說“:創新必須有基礎,有了傳統技法的扎實基本功,才能在推陳的基礎上出新。”
筆墨當隨時代,汪家芳對此深有體會:作為畫家,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反映時代生活,畫的畫要有時代烙印。行萬里路,畫盡所聞之所見,樂在其中。
不僅是繪畫,在中國書法上也需要創新。在剛剛過去的10月,書法界最受到關注的一場展覽就是《從頭開始——王冬齡書法藝術60年》。
王冬齡是既大膽又創新。2015年,他在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現場“亂書”《心經》,在德國漢堡大學現場題壁《逍遙游》,在蘋果杭州旗艦店,寫了“驚人”的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2016年,他的“亂書”《心經》去過加拿大溫哥華美術館、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新西蘭國立美術館、大英博物館,他還去過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現場題壁《道德經》第一章。
做出這些大膽的事情后,他的書法作品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先后被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芝加哥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世界重要藝術機構展示與收藏。
創新的基礎還是傳統
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從根本上不是一種技術,或者說,僅僅用技術的、能力的標準衡量是不夠的。正如中國美院院長高世名所說,技術性的超越已經完成后,王冬齡這一代書法家,也把內涵、修養和知識的超越作為普遍標準;并且,還要在修養之上進入更新的境界。大概這正是王冬齡選擇不斷地在眾人面前揮寫狂草的緣由。
事實上,從拍賣市場上來看,真正被人們所接受的創新,其背后一定有傳統的因素。在今年的蘇富比香港2021年秋拍中,張大千潑彩山水巨制《春云曉靄》由電話買家以2.15億港元購得,成為全場最高成交價拍品,成交價僅次于香港蘇富比2016年春拍以2.7億港元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的《桃源圖》。
張大千的潑彩是他那個時代的創新,而我們要看到的是,在張大千創新的背后,則是其對于傳統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在古代書畫臨摹中的精湛技藝。
而像楊正新上世紀60年代在上海美專3年期間,接受了中西各半的繪畫課程教育,使其對中國畫重筆墨和氣韻、西方繪畫重色彩和造型的創作理念及表達方式有了初步的認識。1965年,楊正新從上海美專國畫系畢業,直接進入上海中國畫院從事專業創作至今。
扎實的基本功,開闊的視野,讓楊正新對“海上畫派”既有觀念上的認識,又有技術上的準備。故鄉上海給了他愛自然、愛生命、愛美的天性,在他的生命基因中,注入了特有的充實、飽滿和熾熱的藝術因子。楊正新在不間斷的探索中,把握住了海派藝術的靈魂和本質,并且追求著突破和超越。
對于書畫收藏和投資者來說,在購買任何一幅書畫之前,最為重要的,還是了解創作者本人的經歷,而不是看作品本身的風格。只有了解了書畫的創作意圖,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其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