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昱成
(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場址位于茂名市某鹽場舊址,離海邊300~500m 處,主要功能為甲級辦商務,地上建筑面積為66685.60m2,地面以上建筑物總高度為99.9m,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地下室為一層,層高5.9m,裙房3 層。見圖1。本工程主體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 年(耐久性),設計基準期為50 年。建筑物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一級?;撅L壓:W=0.70KN/m2,按7 度抗震設防烈度計算,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本工程采用天然基礎與樁基礎多種基礎形式。

圖1 建筑效果
從工程地質剖面圖(圖2)上看,局部填土厚度較大,軟土埋藏較深,分布較廣,場地地基土種類較多,各巖土層沿場地東西向的分布、厚度等變化較大,工程特性差異較大,地基土力學性質不均勻,往往會引起差異沉降,故場地地基為不均勻地基。第四系填土、淤泥質粉細砂、淤泥質土承載力較差,地基穩定性差;砂質黏性土承載力一般(220kPa),地基穩定性一般;強風化層、中(微)風化層承載力較高(2000kPa),地基穩定性較好。

圖2 局部地質剖面圖
根據項目主樓上部荷載及沉降變形要求,針對人工填土厚度較大,局部區域分布淤泥質粉細砂、淤泥質土埋深較厚地質情況,西側大部分區域中風化巖層埋深較淺擬采用筏板基礎,筏板厚度0.55~2.05m,承臺尺寸為2.6m×2.6m,地東側部分區域布淤泥質粉細砂、淤泥質土埋深較厚選用旋挖樁基礎,樁徑為1~1.2m。
純地下室部分開挖深度大,水頭高,壓重(自重)小,抗浮為基礎設計的控制工況。東側采用灌注樁基礎形式,部分灌注樁承擔豎向荷載同時兼做抗拔樁,另抗浮不足區域在底板布置設置圓,150 鉆孔注漿抗拔錨桿,抗拔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暫定為T=200KN,抗拔試驗荷載取400kN。地質剖面顯示中風化巖層層面傾斜角度較大,為保障施工安全與質量,擬有針對性的對場地進行超前鉆探。見圖3、圖4。

圖3 基礎平面圖

圖4 現場完成平面圖
⑴地下水和場地環境類型
根據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附錄G,結合本工程場地的環境地質條件,場地環境類型判定為Ⅱ類;根據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 第12.2.2條,場地地下水按地層滲透性為A 類,所取土試樣為B類(人工填土)。
⑵環境水的腐蝕性評價
根據水質分析結果,結合場地條件,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CB50021-2001)(2009 年版)第12.2 節相關條文綜合判定:本場地地表水對混凝土結構有弱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強腐蝕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有中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強腐蝕性。
⑶地表土壤腐蝕性評價
根據本次勘察所取土樣的易溶鹽分析結果,結合地區經驗,本場地地下水位以上土的腐蝕性綜合評價為: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強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僅針對PH 值指標評價)。
綜合評價:按Ⅱ類環境,地層滲透性(A 類)評定本場地地表水對混凝土結構有弱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強腐蝕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有中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強腐蝕性。土試樣地層滲透為B 類(人工填土),土對砼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砼結構中鋼筋具強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僅針對PH 值指標評價)。見表1。地下水、土對建筑材料腐蝕的防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標準》(GB/T50046-2018)的規定。

表1 場地環境水水質分析及腐蝕性判定
地基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8;環境類別為三a;設計使用年限為50 年;最大水膠比0.45;最大堿含量3.0;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15%;28d 氯離子遷移系數為8×10-12m2/s;抗硫酸鹽耐腐蝕系數為82%。
⑴關于鋼筋方面:灌注樁樁身鋼筋籠應涂環氧樹脂涂層兩遍,涂層符合《環氧樹脂涂層鋼筋》JG/T502-2016技術標準。
涂層厚度:當鋼筋直徑<20mm 時,平均值180~300μm,144μm≤單點厚度≤360μm;當鋼筋直徑≥20mm 時,平均值180~400μm,144μm≤單點厚度≤480μm。
⑵關于混凝土方面:水下混凝土必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 (當摻入粉煤灰時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⑶由于本工程處于海濱地段,水位高,氯離子等侵蝕介質較多,地下水對結構具有強腐蝕性,淺層土對混凝土結構具有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有腐蝕性,故按《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 2018)中規定進行防護措施。為提高混凝士耐腐蝕性及耐久性能,灌注樁樁身、承臺、底板、側墻等與土接觸的混凝土中須摻入5%防腐蝕阻銹劑或其他同類產品,阻銹劑7d強度應大于90,對鋼筋銹蝕作用應為無銹蝕,并符合《鋼筋混凝土阻銹劑》(JT/T537- 2018)技術標準。
⑷由于本工程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為防止干縮及水化熱等有害影響導致開裂滲水,地下室承臺、底板、側墻、頂板等混凝土中須添加膨脹纖維抗裂防水劑(參考摻量為膠凝材料重量百分比,底板8%,側墻頂板10%,后澆帶12%),膨脹劑限制膨脹率等應符合《混凝土膨脹劑》(GB/T23439-2017)及《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13)中的規定。
該項目目前基礎結構已完成施工。本項目通過多方面措施解決了地基土力學性質不均勻、強腐蝕等工程問題,達到了結構安全和經濟性的較理想的狀態,可為同類基礎設計及施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