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悠冉
我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了“比”這個字,輕敲回車鍵。
《說文解字》告訴我們,“比,密也。”甲骨文的“比”是兩個親近的人,互相依靠,并肩向前。我不禁莞爾,這“比”字說的不就是我和小西嘛。
小西是我的小學同學。雖然我們倆學習成績都不錯,有時候甚至不相上下,但是她性格外向,當了大隊長,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校園明星;我則安靜內向,顯得樸實無華。
大概是學習成績的原因,我們之間總存在著一種緊張的氣氛。當她考得比我好時,她總會趾高氣揚地走到我課桌前,對我說:“小烏龜,你可要快點爬喲!”
“小烏龜”是她“送”給我的綽號,也是她對我的獨家稱呼,因為她覺得我整天縮頭縮腦、不喜歡與人多說話。我一點兒也不喜歡這個稱呼,聽著就叫人生氣。我暗暗決定,我要更努力地學習,超過她!
奇怪的是,每當我將分數超過她的試卷扔在她面前時,她也不惱,還笑嘻嘻地用手拍拍我的頭,說:“干得不錯,小烏龜!”這下,我更生氣了。
后來,因為右腿意外骨裂,她不得不在家休息了一個月。這一個月,沒有人在我跟前喊我“小烏龜”,我得以安靜度日。不過時不時地,我會想起她,仿佛又有人在叫我“小烏龜”。我回過神,望著她的座位,她不在,我竟有些失落。
她回來上課了,明顯已經跟不上我的腳步了,一連兩次測驗,她的成績都被我完全碾壓。她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也不再喊我“小烏龜”了。
第三次測驗,我又考了滿分。我拿著試卷經過她的座位時,看到了她的試卷上那個鮮紅的“85”。她注意到了我,脫口而出:“小烏———”然而她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就不說話了,臉上全是自嘲的笑容。“我現在有什么資格再叫你‘小烏龜’呢?”她小聲說。
沉默。
她正要低下頭去,我毫不猶豫地接住了她的目光:“小西,你聽好了,你是我最好的對手。以前是,現在還是。”我感覺我的聲音有些顫抖。小西愣住了,接著,她站起身,輕輕地拍拍我的頭,笑了:“小烏龜,下次我一定超過你。”下一秒,她的眼眶紅了,泛著晶瑩的淚花。
在班里,我們依然較著勁;在心底,我們兩顆心緊緊地靠近。我們就像“比”字中的兩個小人,緊靠、親近、比拼。
小學畢業,我們各自考上了心儀的中學。畢業那天,她緊緊地抱住我,對我說謝謝,夸我是她最好的對手。
其實,我也感謝她,感謝我們之間的那些“比”。我想,我們倆都因此成長了,收獲了,從而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教師點評
本文立意明確積極,故事真摯感人,情節一波三折,詳略十分得當,表達自然順暢,體現了出色的語言水平,也凸顯了純真美好的同學友誼。文中“小烏龜”的語言設定非常精彩!若能著意刻畫好一兩個鏡頭,詳細描繪人物的外貌特征和神態特征,將更有畫面感。整體而言,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作文,值得推薦!
(樊裕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