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里移植來一棵高大的銀杏樹,樹剛栽好就吸引了眾多師生的目光,引發了熱切的討論。不是因為這棵樹有多么高大,而是因為樹上有一個鳥窩。
“剛移栽來的銀杏樹上竟然有一個鳥窩!”大家覺得這是一件怪事。
鳥窩高高地搭建在離地面七八米高的樹杈上。我們從樹下經過時不由得仰頭張望,但只能看到鳥窩外那些縱橫交錯的枯枝,看不到它的內部結構,更看不出它從哪里來,主人長得啥模樣。
越朦朧越美麗,這更讓我們對它產生了豐富的想象。
不知這棵樹是從哪里移栽來的,我想,移栽的工人如果是個急脾氣的年輕人,可能早已三下五除二把鳥窩拆除扔掉了,而這個幸運的鳥窩應該是遇到了一位善良的大叔。大叔有個幸福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對這個鳥窩和曾經居住在這里的小鳥一家心生憐憫,沒有破壞它,并在挖樹、裝車的過程中一直非常小心地呵護著它,還懇求工友們像他一樣用心保護它。
但是這棵樹裝上卡車后要運往哪里,大叔不知道;路途有多遠,大叔也不知道。大叔只知道他沒辦法繼續保護這個遷徙的鳥窩了。他只能看著卡車絕塵而去,消失在遠方,留給他一串長長的掛念。
幸運的是,這棵銀杏樹被運到我們學校,樹上的鳥窩從進入校園那刻起就受到重點保護。比起校園里大樹上那些人工制作的木盒子鳥窩,這種野生的純天然鳥窩更綠色環保,更接地氣。
可這對鳥窩原來的主人來說又有什么用呢?
鳥媽媽前一天還銜來幾片羽毛和破布把鳥窩里的地板重新鋪了一下,可某天晚上飛回來時,就找不到遮風避雨的家了。她滿腔悲憤卻又無可奈何,只好一邊哭泣一邊帶著幼小的兒女臨時找個安身之所,寄人籬下。
第二天,鳥媽媽又開始了她的新的安家工程,匆匆忙忙地選址、測量、搬運建材、搭建、裝修……
可她不知道,曾經的家園經過長途跋涉,正在遙遠的異鄉等著她呢。
這一等,需要多少年呢?生物學家告訴我們,舊鳥窩不僅很難等到原來的主人,而且等不到其他鳥類,絕大多數鳥兒只住在自己搭建的鳥窩里,它們不會輕易住進別的鳥窩里。
可看到這個孤寂的鳥窩時,我仍心生感激,感激曾保護過它的那位善良的大叔,感激那些和大叔一樣保護過鳥窩的人。
作者自評
本文內涵樸素而充滿人情味。想象豐富而合理,很有情趣。行文自然流暢。
(譚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