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萱敏 陳喜超
摘要:A320系列飛機前輪轉彎故障一直是機隊運行中較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前輪跑偏故障,當跑偏角度不大時機組操作很難發現,導致故障長期存在,故障惡化后將使內部齒輪和齒輪盤磨損超標。本文利用QAR數據,參考系統原理,找出該故障的內在規律并制定監控規則,使故障在萌生時即能被發現并及早解決,杜絕了安全隱患,保證了飛行安全。
關鍵詞:轉彎;跑偏;QAR數據
Keywords:steering;veering;QAR data
1 故障背景
利用空客Skywise平臺對機隊近十年的延誤進行統計,前輪轉彎故障平均每年有2起,該故障常造成飛機無法轉彎,需要拖車拖回,易占用跑道。
圖1為近十年前輪轉彎故障統計情況,其中兩起典型事件如下。
1)2011年12月5日12:36,一架A320系列飛機滑行時報前輪轉彎故障,12:48拖車將飛機拖回,根據TSM32-51-00-810-811-A排故,根據AMM32-42-34 PB401更換BSCU,測試不通過;15:30從飛機上拆下前輪轉彎傳感器(FIN:4GC)送去檢修;21: 00更換4GC完畢,調節測試正常;更換前輪轉彎傳感器(FIN:4GC),調節測試正常。2011年12月8日,該機哈爾濱過站,11:28再次接收到報文信息“WHEEL N/W STRG FAULT”,機務報飛機滑出后前輪轉彎失效,飛機拖回,重置后無效,飛機下客排故;14:10分,由沈陽派出排故人員;00:00將3GC和4GC拆下調節;00:50調節后地面測試正常;后續航班取消。4GC拆下后發現齒輪磨損超標。
2)2020年4月16日,另一架A320系列飛機C檢出廠執行調機時,機組反饋起飛滑跑階段和落地后都有左偏現象,配平大約7度。調節3GC傳感器后,機組滑行測試正常。后期調查分析發現,C檢進廠時正常,但更換前起落架后因未正確調整3GC數據,導致了飛機出廠調機就出現前輪跑偏故障現象。
從以上兩起事件可以發現,前輪轉彎故障的特點隱蔽性強,地面難以重現,導致地面排故時無法精準定位,故障反復發生,特別是前輪跑偏故障的發生往往沒有警告信息,僅是故障現象,而在地面時機務無法通過滑行來測試,故無法驗證故障是否真實排除,給運行帶來很大影響。同時,由于無法精準定位,為快速排故每次都會更換大量部件,導致很多部件被誤換,NFF率非常高。
2 系統工作原理
A320系列飛機的前輪轉彎控制系統由手輪和腳蹬(輸入部分)、BSCU計算機(控制部分)、前輪(控制對象)、3GC和4GC傳感器(反饋機構)組成。從圖2可見,前起落架中有一個定中凸輪機構,當飛機起飛抬輪后,前起落架完全伸出,隨后在定中凸輪的作用下,前輪保持中立位,之后跟隨前起收入到輪艙中。

2.1 前輪轉彎的地面激活條件
與其他飛機不同,A320系列飛機的前輪轉彎并不是只增壓對應的液壓系統就可操作,而是首先需要滿足該系統的激活條件方可正常操控。而該激活的控制通過控制選擇控制活門實現,當飛機的兩個主起落架被壓縮,且至少一臺發動機的滑油壓力不低壓以及拖機模式在正常位時,該活門才被打開。隨后需通過轉換選擇活門使液壓進入6GC伺服控制機構。該活門的打開條件是前起落架放出,一旦前起落架收起該活門將會關閉而切斷液壓來源。如圖3所示,液壓進入6GC伺服控制機構,通過SLAVED VALVE進入滑閥的中間,在該處通過伺服活門的位置來改變滑閥兩端的壓力,控制液壓進入前輪轉彎作動筒的具體腔室,從而實現前輪轉彎。其中,滑閥上連接了一個LVDT傳感器,BSCU通過控制伺服活門改變滑閥的位置,通過LVDT監控滑閥的位置是否正確響應,從而實現閉環控制。
2.2 前輪轉彎的控制過程
一般情況下,在低速滑行時機組采用手輪來控制前輪轉彎角度,在高速滑行時機組采用腳蹬來控制前輪轉彎角度。兩個手輪與腳蹬的控制通過代數疊加的方式實現。轉彎的控制原理如圖4所示,兩個手輪的指令經過解析后直接送入BSCU,腳蹬的信號通過ELAC計算機后進入BSCU計算機。具體控制過程是兩個手輪的指令在進入BSCU計算機后首先進行疊加,通過圖5的換算將手輪的指令與腳蹬的指令疊加,經過限速控制,然后將該指令以電流的形式輸入伺服活門,伺服活門在液壓的作用下控制前輪轉到指定角度,3GC將該角度反饋給伺服活門的輸入端作為負反饋。如果輸入的實際位置與指令位置不一致,伺服活門的輸入端會有電流輸入,如果一致則沒有電流輸入,即伺服活門的輸入是控制指令與實際位置的差值。與此同時,4GC將前輪的實際位置反饋給BSCU的監控通道,如果4GC與3GC的參數值超過6度,就會產生警告,同時切斷轉彎伺服機構的液壓。

3 QAR數據分析
3.1 QAR數據利用原理
由圖5可知,手輪的指令換算值如下:


其中,Y為前輪的最終指令值。
根據以上原理,在QAR上查找對應的參數,計算出β指令,與QAR參數上的β指令值相對比,可知BSCU的計算是否存在錯誤;再與3GC的指令值對比,查看6GC伺服機構的控制是否正確;最后查看飛機在起飛抬輪和降落剛放輪的情況下3GC的值是否在0附近,從而可知3GC的傳感器電器零位與機械零位是否一致。即利用QAR數據可以探測出整個轉彎系統的部件故障。

關于腳蹬的指令問題,由于腳蹬同屬于飛控系統的方向舵控制,因此腳蹬的角度值對前輪轉彎的控制也會受方向舵配平的影響。在飛控系統中,不踩腳蹬時方向舵的配平角度等于腳蹬的角度值,這也是機組在遇到前輪跑偏時采用配平來修正的操作原因之一。
3.2 建立監控模型
基于上述原理,利用空客SKYWISE平臺上的QAR數據進行驗證,輸入手輪、腳蹬及輪速參數,計算出理論值,對比QAR參數中BSCU計算出的指令值,查看兩者的殘差是否符合期望為0的正態分布,如符合則上述公式應用正確。
從圖6可以看出,殘差符合期望為0的正態分布,說明公式合理。接下來驗證3GC與機械位置的一致性。由于前起落架的定中凸輪作用,當前起落架伸出時,前輪的機械位置是0,如果3GC的電器位置也是0,說明正常;如果偏移較大,說明有跑偏現象。對前起放下后及自檢后的數據進行統計,如圖7所示,該飛機在機械零位時,電器的角度是0.124度且非常穩定,說明該監測原理可行。
驗證6GC的工作狀態算法,將BSCU的指令值與3GC反饋值進行做差,查看殘差分布。如圖8所示,殘差也是近似期望為0的正態分布,說明6GC的工作狀態監控算法沒有問題。雖然其中非0的數據較多,原因是跑道路面不同或滑行時的側風等外界因素所致,總體仍為正態分布就表明6GC的監控算法可行。該算法的問題在于不能實時監控,需要監控一段時間內的數據才能平衡外界因素干擾,從而監控6GC的性能狀態。
4 監控措施方案
綜上所述,利用QAR數據可以監控以下內容:
1)監控3GC是否存在機械零位偏差;

2)監控BSCU指令值是否正確;
3)監控6GC的性能狀態。
通過第一點的監控,可以及時解決前輪跑偏問題并提前發現3GC和4GC的齒輪與前起支柱內的齒輪盤之間的磨損問題。通過第二點監控可以準確判斷出BSCU計算機是否有問題,從而大大降低BSCU計算機送修的NFF率。通過第三點監控可以及早發現6GC的性能狀態,以判斷其內部的伺服活門是否存在老化等現象。另外,通過對應監控到的某些異常點,可以查看是否存在因主輪剎車、前輪漏氣等造成的跑偏。
對于前起落架內部齒輪磨損嚴重的情況,可以根據飛機上的4GC與3GC的差值來監控,當監控到波動頻繁時,可拆除3GC和4GC,詳細檢查對應的齒輪和前起支柱齒輪盤的狀態。一旦發現齒輪盤磨損嚴重,需更換前起落架組件,尤其是在翼近10年的老齡飛機的起落架。
參考文獻
[1]空客A320AMM維護手冊[Z].
[2]賽峰起落架培訓手冊[Z].
[3] TFU 32.51.00.17 [Z].
[4] ISI 32.51.00.015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