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祥畢 楊 淵
廣西建工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 南寧 530001
近年來,鋼管桁架因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在大跨度空間結構中大受青睞,建筑師也熱衷于在大跨度上不斷加碼,但超長超重的鋼管桁架也給吊裝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目前普遍采用將桁架化整為零后再吊裝合攏的施工方式,但大部分方案僅考慮吊裝單元質量與機械起重量是否匹配,并未考慮建筑外框架對桁架吊裝的限制,也未考慮各榀桁架分割后重新組合的可能性,最終陷入吊裝和高空就位次數多、工期不易把控的局面[1-2]。
本文通過BIM技術對單片桁架吊裝質量、建筑外框架限制、起重設備吊裝性能、安裝胎架受力性能等因素進行了分組組合模擬分析,采用“單榀桁架分段,分段后相鄰2榀組合;先吊裝邊跨固定,后吊裝中跨合攏”的吊裝方案,并在后續的吊裝施工中通過了實踐驗證。該技術能有效將吊裝施工的設計工作前移至深化設計階段,減少了吊裝次數和高空定位次數,縮短了吊裝工期。
百色市體育中心二期體育館項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建成后將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四屆全區運動會的主場館。體育館外觀為葉子形狀(圖1),其屋面為大跨度拱形鋼管桁架結構,屋面最高點標高37.5 m,長軸方向長度171 m,單榀桁架最大跨度達87 m,重達28.5 t,施工吊裝難度大。

圖1 項目效果圖
1)通過已建立的Tekla模型進行可視化操作,合理地選取桁架分段位置,主要做以下考慮:
① 由于屋蓋呈葉子形,中間較長的6榀框架需根據其質量考慮多分段,兩邊的框架少分段。
② 按照規范要求,弦桿在節點間最多只能設置1個接頭,對接焊縫留在節間長的1/3附近。
③ 結合吊裝設備,體育館外部可以擺放大型履帶吊車,但僅有小型汽車吊方能進入場館內部,所以考慮采用增大邊跨段、減小中跨段的分解方式,以便在場館內外使用相應起重能力的吊車吊裝。
④ 分段應避開桁架受力較大處。
⑤ 為減少吊裝次數,將分段后的桁架再按相鄰位置兩兩組合作為一個吊裝整體,在Tekla軟件中同步查詢組合后的桁架質量是否匹配吊車起重量,否則應調整分段和組合,直至達到最優狀態。
⑥ 腹桿在分段處不斷開,在合攏過程中同步安裝。
2)在進行吊裝受力分析時,Tekla模型經轉換為Revit模型后再導入Midas Gen軟件,可進行吊裝受力計算分析。根據應力變形,確定桁架雙片組合單元的吊裝鋼絲繩數量、捆綁點及捆綁角度。
3)在吊裝施工階段,單段桁架先兩兩起吊至裝配式格構柱胎架進行組裝焊接,然后再整體吊裝到裝配式單元格構柱臨時支撐架就位安裝。
BIM軟件建模、深化→鋼構件工廠加工→裝配式單元格構柱臨時支架安裝→拼裝胎架安裝→單片桁架分段拼裝、雙片分段桁架組合拼裝→焊縫探傷→焊縫補涂→兩邊跨桁架段吊裝→中間跨桁架段吊裝合攏→連系桿件安裝→焊縫清理、噴涂→臨時支撐架卸荷拆除→驗收
3.2.1 深化設計
采用Tekla Structures軟件進行鋼結構建模,以中間較長6榀桁架為例,按設計方案將單榀桁架分為3段,分段后的桁架再按相鄰位置兩兩組合(圖2),在軟件中同步查詢組合后的雙片桁架質量,并經綜合調整后確定單次起吊質量及起重設備型號。邊跨選定400 t級履帶吊吊裝,中跨選定100 t級汽車吊吊裝。

圖2 單榀桁架分段再組合
3.2.2 裝配式單元格構柱臨時支架安裝
結合分段吊裝單元質量、起重設備安裝工況及模擬計算分析,確定在設計節點布置22個裝配式單元格構柱臨時支撐架(圖3)。架體采用四肢鋼柱混凝土獨立基礎(圖4),基礎隨工程主體底板施工同步進行預埋。

圖3 臨時支撐架布置

圖4 四肢鋼柱混凝土獨立基礎設計
支撐架標準節按最不利工況進行驗算。標準節上部焊接雙排20a#工字鋼,工字鋼上焊接φ180 mm×12 mm的鋼管立柱作為桁架支撐的底座,立柱高度結合臨時支撐鋼管高度、桁架設計標高、設計預拱確定。
為增強臨時支撐架的防傾覆能力,在支墩2/3高度處增設縱向支撐,在端跨處設置剪刀撐,增強臨時支撐架的平面外整體穩定性。
3.2.3 吊裝單元組裝
1)分段桁架地面焊接。各桁架單元在工廠加工完成。運至現場后,根據安裝位置卸在相應的拼裝場地,在地面利用平面型鋼拼裝胎架進行分段單片拼裝。
2)雙片桁架組合拼裝。2組單片桁架在地面拼裝完成后,再吊運至格構式門形拼裝胎架處進行雙片桁架組合拼裝。雙片桁架吊裝單元需借助焊接胎架固定再進行焊接。焊接胎架做法與格構柱支撐架類似,在2個格構柱支撐之間加裝角鋼格構式連梁,連梁寬度同2榀桁架設計寬度,形成格構式門形焊接胎架。
3.2.4 兩邊跨桁架段吊裝
吊裝單元經焊縫探傷、補涂及驗收合格后,從屋蓋中部開始向兩端對稱吊裝。
吊裝前,需對吊裝單元和鋼絲繩進行受力分析。利用Tekla模型中的分析查詢構件重心功能,輔助確定鋼絲繩捆扎點。Tekla模型經過Revit軟件轉格式后導入Midas Gen軟件,可進行吊裝受力計算分析。根據應力及變形,確定桁架雙片組合單元的吊裝鋼絲繩數量、捆綁點及捆綁角度。
按設計方案,邊跨桁架采用400 t級履帶吊在體育館外側進行。
3.2.5 中間跨桁架段吊裝合攏
中間跨合攏節段采用1臺100 t汽車吊進入場館內部進行吊裝,必要時可配合塔吊。吊裝準備工作同邊跨桁架段。
3.2.6 連系桿件安裝
每榀主桁架吊裝就位后立即吊裝連系桁架,形成整體結構。連系桁架按工作區域可分別采用履帶吊、汽車吊、塔吊進行吊裝,直至所有桁架桿件安裝完畢。
3.2.7 臨時支撐架卸荷拆除
所有桁架桿件焊接完成后,經驗收合格,需拆除臨時支撐,此時鋼桁架由臨時支架支撐轉換為完全依靠自身受力,臨時支撐架拆除過程中需合理釋放荷載,保證卸載過程安全過渡。
采用“分步驟多次循環微量下降”卸載方法,分步驟多次循環微量下降,每階段下降量按理論計算值下降,根據理論計算計劃分5個階段修割支撐點來進行卸載。采用同步緩慢修割支撐點的方法,使桁架自然平緩地下降到第一階段,檢查桁架安全及整體下降情況,若正常則采用同樣的方法,下降到第二階段,重復進行,直至桁架完全脫離支撐點。
1)運用BIM技術將吊裝施工設計工作前移至深化設計階段,減少吊裝次數和高空定位次數,縮短吊裝工期。
2)利用格構式門形拼裝胎架進行雙片分段桁架組合拼裝,解決了大構件分段拼裝問題。
3)分段起吊后,借助裝配式單元格構柱臨時支架進行支撐焊接,最后進行管桁架高空合攏,有效保證了施工質量,并縮短了工期。
4)合理的分段質量,搭配不同起重能力的起重設備分別在場館內外進行吊裝,減少對起重設備的需求,降低了吊裝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