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對疾病認識不足 對疾病認識不足為布魯菌病診療過程中發生誤診的首要原因。究其原因,可能與布魯菌病臨床特點有關。布魯菌病發病率低,在全部發熱性疾病中所占比例更低,故非疫區醫生,特別是非傳染病專業醫生,在遇到發熱原因待查患者時,不易考慮到該病。布魯菌病患者急性期出現的發熱、乏力、多汗及肌肉、關節疼痛均無特異性診斷價值,肝、脾和淋巴結增大也可出現在許多疾病病程中,若接診醫生對此認識不足,易造成誤診。而慢性期布魯菌病患者因已無發熱,多表現為骨關節病變,更不易與布魯菌病聯系起來,接診醫生若對該病無深刻認識,未考慮到該病可能,便不會選擇特異性實驗室檢查進行排除性診斷,從而造成誤診。
1.2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 布魯菌病患者多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這也給臨床正確診斷帶來了障礙。部分布魯菌病患者可能僅表現為發熱,無明顯多汗及關節、肌肉疼痛,肝、脾及淋巴結、睪丸增大亦可有可無。此外,除了疾病本身原因外,部分布魯菌病患者因臨床用藥導致癥狀和體征不典型,如使用解熱鎮痛藥物可以明顯緩解發熱及肌肉疼痛等癥狀,從而增加了診斷難度。
臨床上布魯菌病常誤診為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及骨與關節疾病等,其中骨與關節疾病占比較高。提示臨床醫師特別是骨科醫師和風濕免疫科醫師,對以骨關節癥狀就診的患者應注意病史及流行病學史詢問,并仔細查找病因。然而,因布魯菌病脊柱損傷常發生在慢性期,常規實驗室指標多已恢復正常,血液和其他體液中病原體檢出率亦降低,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此時可通過試管凝集試驗等特異性檢查明確診斷。另外,臨床上還有部分布魯菌病患者誤診為血液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等。上述誤診疾病體現了布魯菌病臨床表現的復雜多樣化,加之此類患者常就診于多個科室,客觀上也易造成誤診。
1.3過分依賴實驗室檢查 臨床上布魯菌病相關實驗室檢查中除了分離病原菌外,均為免疫學檢查,存在假陽性及假陰性可能,部分患者未能獲得實驗室陽性檢查結果;還有少數患者因為就診醫院缺乏特異性實驗室檢查條件而導致無法確診。因此,對不明原因發熱患者,若接診醫生過分依賴實驗室檢查結果,不重視結合流行病學及癥狀、體征等臨床資料對病情進行全面綜合分析,易造成誤診。
2.1提高對布魯菌病認識并詳細問診 從上述造成布魯菌病誤診的原因不難看出,提高對該病認識無疑是臨床減少其誤診首先需要重視的問題。無論是經驗不足,還是問診及體格檢查不細致,亦或是診斷思維方法有誤,歸結起來,都是對布魯菌病認識不足。布魯菌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疫畜接觸史對該病診斷有至關重要提示意義。臨床上對于長時間發熱的患者,鑒別診斷中應該考慮到布魯菌病的可能,詢問病史時應有意詢問患者職業及居住地情況,詳細了解流行病學史,如發病前1個月內是否接觸過牛羊等牲畜,有無長期進食牛羊肉習慣等,若患者一時難以敘述清楚,需要反復追問病史。另外,接診醫生還應警惕患者發病過程中是否存在多汗及關節不適等癥狀,這些臨床表現具有相對特異性,對布魯菌病診斷有重要提示意義。
慢性期布魯菌病患者多以骨關節癥狀就診,常不伴其他典型表現,這給病因判斷帶來很大困難。這就要求接診醫生在臨床實踐中,要詳細病史詢問,判斷病因時,不能僅考慮局灶性原因,而應重視全身性疾病。如患者有長期牛羊類牲畜接觸史,應考慮到布魯菌病。
2.2選擇特異性實驗室檢查 臨床上部分布魯菌病患者因未行特異性檢查而發生誤診。因此,臨床遇及懷疑布魯菌病患者時,應及時行特異性檢查項目,若接診醫師不能確定,要及時請傳染科醫師會診,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完善相關檢查,以減少布魯菌病誤診誤治。對于不明原因長時間發熱患者,即使沒有明確流行病學史,或者無典型癥狀和體征,也應行虎紅平板凝集試驗,以排除布魯菌病診斷。
2.3酌情行診斷性治療 臨床遇及患者臨床表現與布魯菌病相符,高度懷疑布魯菌病,但相關實驗室檢查無異常或無條件行特異性免疫學檢查時,可予四環素類藥物進行診斷性治療,通過治療效果可最終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