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靈 吳世剛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江蘇 蘇州215500)
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服飾有了更多文化層面的需求。漢服熱將漢服文化帶入到人們的視野中,人們開始重視傳統,傳承非物質文化。中國傳統發飾的種類有簪、釵、步搖、鳳冠、簪花、華勝、發鈿等,它們與現代的工藝和材質融合,材質多種多樣,市場前景廣闊。
據統計,我國漢服潛在用戶規模較大,達4.15億人。但通過對市場的調查我們發現,漢服市場發展迅速,與之互補的中國傳統發飾市場卻發展緩慢。隨著漢服愛好者對漢服妝造的需求提高,中國傳統發飾市場便長期處于一個未飽和的狀態。因此,需要發展中國傳統發飾市場去滿足更多漢服愛好者們的需求。
中國傳統發飾的受眾大部分是漢服愛好者。與漢服前期發展類似,中國傳統發飾店鋪都是采取電商運營的模式。目前中國傳統發飾品牌較漢服品牌而言存在較大的差距,缺乏明確的品牌定位與合適的營銷策略。中國傳統發飾的設計師缺乏個人風格與文化底蘊。
中國傳統發飾按消費價位大致分為三類:一、高端定制,工期長,為滿足客戶對設計及工藝的特殊需求,通常價格昂貴,上千至上萬元不等。二、設計師預售,面向廣大漢服愛好者。往往采取個人接單制作的方式運營,在市場中占比較大。三、平價發飾品牌,大批量生產,風格簡約,材質往往決定了價格。
尋簪記,淘寶店鋪,現有三百多種商品,價格在十多元至四五百元不等。商品中銷量最高者每月可達三百左右的銷量;但也有近三分之二的商品月銷量在二十以下。店鋪采用的是現貨售賣的方式,材質大多是貝殼花和天然石。這類發飾成本中材料占比大,人工成本相對較小。部分發飾用現代的彈簧夾、鴨嘴夾等代替發梳,使其能更便于佩戴。店鋪內中國傳統發飾設計以花、葉元素為主。尋簪記的優勢是具有一定的粉絲量與銷量。缺陷是設計感缺乏和品牌定位不明確,容易受到市場限制,積壓存貨。
隨著漢服愛好者對中國傳統發飾的需求量增加,一個新的群體———簪娘應運而生。簪娘是指具有一定的手工藝基礎、設計并制作簪子的手工業者。簪娘的出現推進了中國傳統發飾的發展。一時間,把屬于非遺的絨花發展成為了簪娘必會技能。為了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熱縮片、造花液等現代制作工藝也得以發展。簪娘大多在二手交易平臺、短視頻平臺或微信平臺采取預售、接訂單等方式來進行交易。沒有固定平臺保障其風險,惡意退單、悔單、抄襲等現象層出不窮。因其門檻相對較低,有許多手工愛好者愿意嘗試,但很多人都止步于其成本高價格低,目前,簪娘的市場相對不穩定。
漢影記手作,一個專注于熱縮片材料包的電商品牌。該品牌旨在設計以熱縮片為材料的發飾,并將其制作成材料包出售。熱縮片發飾因制作工藝繁瑣,因此價格往往不低,處于中檔價位。漢影記的熱縮片以材料包的方式出售,大大降低了熱縮片發飾的成本,為熱縮片發飾打造了更廣闊的市場,為中國傳統發飾愛好者們提供了更多的平價飾品可供選擇。
繼花亭,一個專做點翠工藝的品牌。點翠工藝,一項中國傳統的金銀首飾制作工藝。首飾制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起著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點翠工藝制作出來的發飾高貴而典雅。現代點翠工藝用染色鵝毛、絲帶代替翠鳥羽毛,保留傳承古法制作。因其工藝復雜,繼花亭成品量少,銷售較好,品牌基本不做營銷推廣。
中國傳統發飾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內涵,難以被取代。隨著漢服文化的復蘇與短視頻平臺的發展,中國傳統發飾必然會擁有更大的市場。根據現在的中國傳統發飾市場來進行推測,未來的中國傳統發飾將會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漢服設計相對中國傳統發飾設計而言,已經相對成熟。例如,漢尚華蓮、池夏等成熟的漢服品牌已經具有明確的品牌定位、相對成熟的設計與營銷策略。可推動中國傳統發飾品牌與漢服品牌聯名。品牌聯名,是指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一定消費群體的品牌通過聯名署名,共同推出一系列設計產品。中國傳統發飾品牌與漢服品牌聯名,使中國傳統發飾的設計有所依托,同時降低了雙方的營銷成本。兩者合作,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搭配方案。
漢服發展較早,且市場更為廣闊,已形成自己的體系。例如廣州漢蓮服飾公司,旗下設立定位不同的四個品牌,主品牌與子品牌互補,去滿足不同的漢服市場需求。有相對完整的營銷體系,通過短視頻平臺進行推廣宣傳。研究表明,短視頻的傳播方式是十分迅速便捷的,受眾廣泛,滿足不同的個性化需求。擁有長期合作模特,利用網紅效應完成對品牌用戶的積累,每一次的上新,都能擁有一定的流量。而中國傳統發飾品牌仍缺乏針對性的消費群體,往往是一個品牌想要面向整個漢服愛好者群體。中國傳統發飾品牌應當擁有更加明確的品牌定位。基于漢服,但也不拘泥于漢服,可以做基于漢元素的設計或者搭配常服的設計。滿足更多的搭配需求,尋求多種風格的設計,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滿足更多的人群的需求。
保障品牌權益就是在推動中國傳統發飾的傳承與發展。搭建原材料供應廠家—產品—顧客三方穩定的平臺。如簪娘作為中國傳統發飾獨有的生產者,從源頭為簪娘提供穩定的、相對市場零售價較低的原材料,以降低制作成本;同時增進了雙方的溝通,在簪娘與顧客之間搭建橋梁,利用平臺打造穩定的客源,解決惡意退單、悔單、訂單數量不穩定等問題。將簪娘體系化,提供相對完善的營銷體系。打造簪娘作品的獨特性,找準個人的設計定位,在營銷過程中提高簪娘的維權意識與消費者的版權意識。
中國傳統發飾品牌發展至今僅十余年的時間,因發展時間短,所以缺乏大量優秀的設計師。目前市面上的很多中國傳統發飾設計都是采取設計元素的堆砌,缺乏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發飾品牌也應當積極培養專業的設計團隊,專業性要體現在文化素養與專業技能中。中國傳統發飾設計師,應當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審美眼光,掌握當下流行趨勢。同時,由于中國傳統發飾工藝的特殊性與多樣性,中國傳統發飾設計師也需要了解掌握不同的制作工藝,從原材料與工藝的選擇入手,注重細節感、系列感、文化感,以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發飾,因漢服熱而得以復蘇,國內傳統發飾需要品牌、設計師、消費者、制作者的協同發展。漢服品牌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加強傳統發飾與漢服的共同發展,以促進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簪娘的手工藝已經趨于成熟,需關注個人風格,找到自身的設計定位,更多關注品牌的推廣,尋求更好的營銷策略。為了培育更多的優秀的簪娘,應為簪娘提供更多的保障,以期待更多的優秀的作品面市。中國傳統發飾的設計必將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合適的契合點,從小眾走向大眾,讓越來越多的人去傳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