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鳳 柳連安
(1.浙江省泰順縣農業農村局,浙江 泰順 325500;2.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農業服務中心,浙江 泰順 325500)
鮮食大豆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內部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還有多糖、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人體作用必要的微量元素。其中,游離氨基酸的含量也相對較高,屬于安全、無公害類型保健食品,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喜愛。鮮食大豆也成為菜用大豆,其還俗稱“毛豆”,在種植過程,當豆莢鼓粒程度達到80%~90%的時候,還未完全成熟,就可用于采食,屬于浙江省重點經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較大。秋季種植鮮食大豆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為了保證鮮食大豆的高產,需要相關人員對于高產和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展開探索。
隨著鮮食大豆的產業化發展,浙江省的大豆品種也逐漸更新,更多早熟的品種被引入,像引豆9701和滬寧95-1,這類品種能夠提早上市,而且經濟效益較好,屬于大豆栽培的主要品種。對于優質大豆的生產,也選擇了性狀優良、豆莢長和豐產性狀較好的品種,像浙鮮8號、9號等,這類產品適合出口加工。
除此之外,秋大豆鮮食品種,像衢先2號、5號、8號的種植,逐漸取代了以往的臺灣75類型品種。適合秋季種植的大豆的品種十分豐富,為大豆栽培過程效益的穩定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且隨著新品種的選育成功,大豆產量與品質也不斷提升。
浙江省鮮食秋大豆大多和水稻進行輪作種植,鮮食大豆的畝產量可以達到800kg左右。經過試驗種植,采取早稻、鮮食秋大豆共同種植的方式,優先選擇新型品種,利用高效的栽培技術,8月中旬完成鮮大豆種植,在氣候宜人的自然環境之下,大豆的品質有所提升,產量提升也相對明顯。
浙江省的鮮食大豆在秋季播種方面,采取延后播種的方式,大多在立秋以后種植,在8月20日前后完成播種,這種種植模式適合選擇遲熟高產類品種,為本省大豆的高效種植以及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與此同時,鮮食大豆的適應性相對較廣,擁有抗旱和耐酸性能,也能耐貧瘠土壤種植,大豆的生長周期較短,還有產量高這一特點,因此推廣秋季鮮食大豆的種植,還可以控制本省土地撂荒這一現象,將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提升。秋大豆的種植適當延后播種時間,還可以將鮮食大豆供應期有效延長,將“雙搶”農忙的時間錯開,將勞動力緊張問題解決。
隨著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地鮮食大豆的銷售量不斷增加。為了迎合鮮銷市場的需求,浙江省針對秋季種植的鮮食大豆展開了品種選育工作。其中,衢鮮8號品種特性適合市場需求,符合浙江省自然環境種植需求。因為這類大豆籽粒飽滿,而且豆莢相對較小,屬于農科院選育的優質大豆品種,適合秋季的鮮食大豆種植。選擇優質高產的品系當作母本,副本選擇莢寬粒大,且抗逆性較強的品種,通過人工雜交,經過系譜篩選逐漸孕育而成。經過2016~2017年浙江鮮食大豆秋季種植區域試驗,在2018年正式參與生產試驗,于2019年通過浙江省的審定。該品種屬于優質鮮食大豆,適合秋季種植,從出苗之日起,到正式采收大豆鮮莢,生育周期平均為79d,和衢先1號相互對比,時間延長3d。此類品種株型收斂,具備亞有限的結莢習性,植株頂部葉片呈現披針形,其他葉片為卵圓形,白色花瓣,主莖能夠長到15節,大豆的植株高度在86cm,其分枝數量平均能夠達到2.4個,擁有良好的結莢性,一株大豆結莢數量平均可以達到45.5個,主要結兩粒豆莢,百粒豆莢的鮮重可以達到300g以上,百粒鮮豆重量可以達到77g,新鮮的豆莢為綠色,標準兩粒豆莢長度5.5cm,寬度1.3cm。
通過農業部對于轉基因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進行檢測,鑒定此類品種鮮莢內部淀粉比例可以達到1.5%,外觀表現優良,和鮮食大豆的要求標準相符。并且經過改良中心的檢測,衢鮮8號品種對于花葉病毒的表現敏感。通過區域種植試驗,該品種的鮮莢產量每公頃可以達到9206kg,和衢鮮1號品種相互對比,增產量達到4.1%。在2018年,應用該品種參加浙江省的秋季大豆種植生產試驗,每公頃鮮豆莢的產量能夠達到10104kg,和衢鮮1號品種進行對比,增產量達到7.5%。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鮮食大豆種植過程,品種選擇是獲得高產的關鍵環節,選擇和衢鮮8號品種,生育周期短,而且品種長勢旺盛,對于冬季的抗寒能力相對較強。因此,浙江省在秋季鮮食大豆的種植過程,可以推廣此類品種應用,產量能夠得到保證,市場效益良好,有助于農民增收。品種的合理選擇能夠保證鮮食大豆種植齊苗和足苗,之后進行種子處理,將其中的秕粒、雜物和小粒去除,并且注意觀察是否存在蟲蛀粒、病粒等,在播種以前利用苗菌敵進行拌種,藥物濃度10%,每畝用種量在3.375kg,加水之后均勻拌種,讓藥劑能夠均勻在種子的外表覆蓋,注意播種的時候應該達到現拌現播。
為了保證鮮食大豆種植過程生長環境優良,在地塊的選擇方面應該保證田塊排水性能優越,土壤肥力充足,地勢相對較高,在播種以前對于土壤進行深耕,將板結處破除,之后按照深度20cm,寬度20cm進行機械化開溝。
浙江省秋季的鮮食大豆種植,可能受到臺風或者大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因此,播種以前還需要關注天氣情況,保證適時播種。選擇衢鮮8號品種,播種期在7月的中旬到8月中旬完成,可以適當遲播,能夠延長市場銷售時間,有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
鮮食大豆的高產和高效種植,基本苗數量的保證是高產的關鍵環節,通常保持畦寬度1m,1畦播種3行,株距控制在18~22cm之間,每公頃播種量在112.5kg左右。秋季播種每公頃的保苗量在1.5萬株,一穴預留2~3株幼苗,還可以采取“寬行窄株”這一種植模式,合理控制種植密度,為鮮食大豆高產奠定基礎。
施肥過程,可以優選測土配方這一技術,根據鮮食大豆實際需肥量進行施肥,注意氮肥用量的控制,適當使用有機肥料,在田間苗齊之后,應該觀看幼苗的長勢,對于土壤需肥量進行判斷,做到科學施肥。基肥的使用方面,可以在播種之前,每公頃施加45~60kg的尿素,還可以使用225~300kg磷酸鈣。選擇衢鮮8號這類品種,由于其抗倒伏能力一般,耐肥能力中等,因此應該以基肥施加為主,每公頃田地施加350kg的復合肥。當大豆生長到苗期的時候,若長勢較弱,那么可以采取開溝施肥的方式,需要施加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每公頃用量15~20t,施肥以后及時覆土。還可以在苗期使用復合肥,每公頃田地用量在150kg,針對土壤肥力較弱的田塊,還應該注意花莢期的追肥,可以選擇過磷酸鈣,還可以選擇硫酸銨,每公頃用肥量在110~150kg,作為花期肥料。豆莢采摘之前,還可以施加尿素肥料,具體可在采摘之前兩周,每公頃施加60kg的尿素,對于鮮食大豆外觀品質的改善有促進作用。
中耕除草也是田間管理重要內容之一,大豆在苗期的時候,進行首次中耕除草,二次除草在封壟之前完成,對于大豆的根部全面培土,加速其根系生長,不斷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由于鮮食大豆屬于旱地作物,因此要保證田間配套設施完善,排水便利,以免大豆在苗期受到漬害,才能預防生長到后期出現干旱的問題。具體而言,應該根據旱情出現情況,及時采取灌溉措施,以免田間水分供應量不足,對于大豆的生長造成阻礙。在大豆的結莢期和鼓粒期,應該預防干旱,特別應該注意在采收前2周,如果土壤過于干旱,那么應該采取串溝灌溉的措施,讓大豆能夠實現顆粒飽滿,不斷獲得高產。
種植鮮食大豆,利用生長調節劑能夠對大豆生長情況進行抑制,控制其生長過于旺盛。如果大豆在生長過程出現發育異常的現象,就可以適當利用生長調節劑,對于其生長狀況進行改善。比如:若大豆植株生長相對緩慢,可以在植株初花期在田間噴灑三十醇,用量為每公頃300kg,如果在盛花期植株的生長緩慢,還可以使用此類調節劑,用量為每公頃600kg,調節劑的運用不但可以增加籽粒的數量,讓大豆快速結莢,還能增加其千粒重。反之,如果大豆的生長過程植株長勢旺盛,還可以選擇矮壯素,在大豆花期的時候噴灑,這樣能夠將植株抗逆性有效增強,還能控制植株倒伏現象的發生。
因為衢鮮8號品種植株高大,并且存在亞有限的結莢習性,所以,為了預防大豆出現倒伏問題,可以按照其田間長勢,在植株生長旺盛期間,選擇烯效唑或者甲哌鎓這類化學藥劑,對于植株生長狀態進行調節,抑制其快速成長,防止大豆植株過高,在結莢和鼓粒等時期出現倒伏問題,能夠增加鮮食大豆的產量。
3.8.1 苗前病蟲害防治
鮮食大豆在苗前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主要有如下幾種:第一,對大豆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以選擇濃度為2.5%的適樂時,按照藥、水、種子的比例為1:15:500進行拌種,藥劑的用量為種子質量的1.5%即可;還可選擇百抗WP(10億/克)進行拌種,對于鮮食大豆生長過程的猝倒病、炭疽病以及根腐病、褐斑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成效。第二,利用土壤消毒法,在前茬作物采收之后,及時對于土地進行翻耕,并且向其中施加碳酸氫銨,每畝用量在30~50kg,如果土壤干旱,還可適當澆水,及時整地翻耕,將地下害蟲消除,還能預防土壤傳播真菌病原體。第三,利用化學法除草方式,在秋季鮮食大豆播種3d左右,還未出苗之前,可以使用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需要注意,應該根據土壤的土質進行除草,常規地塊可在秋季播種以后選擇金都爾(96%),畝用量70ml,加水50L;均勻噴施在地表;注意如果為沙質土,那么不可使用施田補(33%),積水地不可選擇禾耐斯(90%),其他土壤可使用,施田補這類藥物的畝用量為170mL加水50L,禾耐斯的畝用量為45mL,加水60L,都是噴霧用藥,及時除草對于早期病蟲草害問題能夠較好地控制。
3.8.2 苗期病蟲害防治
大豆苗期常見的病蟲害類型主要有如下幾種:
第一,根腐病。此類病害可以發生在大豆生長任何時期,能夠造成鮮食大豆減產30%~70%,大多發生在苗期。當植株患病時,莖基位置可能出現長條、橢圓的凹形板塊,之后逐漸發展變成大斑塊,可能對側根造成危害,導致病苗生長緩慢,側根變少,還有可能使根部腐爛、發黃變矮,這類植株后期結莢數量較少,豆粒也相對較小,幼苗出土以前可能爛種,出土以后可能猝死,植株矮化,產量嚴重減少。
第二,線蟲病。此類病害也是苗期感染,使得鮮食大豆生長停止,節間縮短,開花也會延遲,結莢數量較少,葉片出現枯黃的現象,患病植株不結瘤,根液出現外滲現象,導致土壤攜帶病菌。針對此類蟲害的防治,應該優選抗病品種,和玉米、水稻等作物進行輪作,可以降低病害發生率,約30%左右,盡量避免連作和蟲茬。
第三,大豆潛根蠅。幼蟲蛀食幼苗根部,使得大豆根部出現腐爛的現象,在幼蟲化蛹之后,大豆根部能夠重新恢復生長,然而此時根瘤少,植株也會出現矮小的現象。對于此類蟲害的防治可以深翻施肥,將地下蟲蛹翻出,降低病基數。藥劑防治措施可以選擇辛硫磷乳油(50%),按照比例加水之后在種子上噴灑,之后悶種4h,去除表面的病菌。田間成蟲也可采取噴藥方式防治,在大豆出苗以后,每日下午可以觀察田間植物長勢,如果每平方米田地成蟲數量超過1頭,那么即可采取噴藥措施,當大豆第1片復葉長出以后,進行噴藥,間隔7d重新噴藥。
除此之外,大豆出苗以后,為了確保田間苗齊和足苗,也應該展開2~3次病害防治,防治對象為斜紋夜蛾、立枯病、甜菜夜蛾等,選擇多菌靈(50%),每畝用量2.25kg,還可選擇同等劑量的百菌清(75%),添加1.25L的毒死蜱(40%),上述藥物聯合用藥,加水75kg,在大豆播種之前向地面上噴灑。衢鮮8號種植過程可能容易感染花葉病毒,所以苗期、初花期應該注意蚜蟲的防治,控制病害的傳播媒介。在大豆生長中后期,應該重點控制食心蟲、斜紋夜蛾等,兼顧霜霉病的防治。常見蟲害像蚜蟲、甜菜夜蛾等,還可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在田間使用殺蟲燈、性誘劑等。
因為鮮食大豆秋季種植,從播種期到采收期需要經歷80d左右,如果過早采收,就會對大豆產量造成影響,如果采收時間過晚,還會影響大豆的食用品質。通常來講,鮮食大豆如果豆莢外觀狀態飽滿,并且此類豆莢的數量超過80%,還未呈現出變黃的現象,就可以進行采收。與此同時,采收時間的確認還需要根據浙江省鮮食大豆市場銷售情況,確保采收時間,為大豆的豐收提供保障。
總之,浙江省在鮮食秋大豆種植期間,應該根據當地適宜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對于品種合理選擇,做好秋季的整地工作,控制播種時間,做好各項田間管理,重點預防常見病蟲害,才能讓鮮食大豆高產。